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國當年怎麼就突然崛起了?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6-23 1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王文

  要知道,韓國僅有與浙江省面積、人口均相仿的家底,且資源貧瘠,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幾十年,現在又被美軍掌握著戰時指揮權,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如果國際競爭像是牌局,韓國人手上肯定是一副爛牌。

  韓國怎麼就突然崛起了?

  「韓國有什麼好去的?」幾天前,在望京的一家老韓國料理店,我的老友傑克譏諷我。我倆住在北京東北四環外的這個韓國人聚居區多年,對韓國人鄰居熟悉極了,滿街道的韓文常讓我倆有當老外的錯覺。有時我倆喝酒,會像嫌東北人愛吹牛,嫌廣東人太精明那樣,調侃韓國人小心眼的段子。

  每每那時,一種虛妄的大國國民驕傲感就會溢於言表。但生活與職業有時會相抵觸,如果我不像夏天光膀子喝啤酒的大老爺們似的說閑話,也不站在女性購物、旅遊、美容的角度去感性理解,而是以一名智庫學者的角度思考,那麼,韓國值不值得去,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價值呢?

  今天,我從家裡出發到登機,腦海里都蕩漾著這個問題,直至細讀隨帶的一些韓國資料中寫道:「2010年韓國加入了開發援助委員會,已躋身世界發達國家之列」,恍然間找到了價值所在。為什麼這個1950年代同樣與中國一樣一貧如洗的國家,卻能夠在短短半個世紀間成為發達國家呢?

  如果不算傳統列強日本,韓國應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二戰後從發展中國家正式升級為發達國家的千萬人口級國家。要知道,韓國僅有與浙江省面積、人口均相仿的家底,且資源貧瘠,上世紀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幾十年,現在又被美軍掌握著戰時指揮權,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如果國際競爭像是牌局,韓國人手上肯定是一副爛牌。

  可憐的是,韓國像是一個裡面的肉、菜都不新鮮的三明治,夾在數個大國之間,相當難受;可敬的是,面對朝鮮的非理性出牌,東西兩邊兩個傳統強國日本、中國的一手好牌,以及太平洋東岸那個遠方遙控指揮的美國牌手,韓國人在這場複雜的牌局裡,非但沒有輸,反而它的本錢越來越多。

  日本人對韓國人這種潛能早有警覺。1970年代,有日本學者曾斷言,未來中國將成為超級大國,韓國也將崛起為強國,日本恐怕只能與韓國相比肩。果然,幾十年之後,日本的汽車、電子科技、信息產品都受到了來自韓國的巨大衝擊。遺憾的是,中國人似乎總提不起對韓國足夠的敬意。

  在中國,韓國人的受尊重程度至今不如歐美人,甚至不如日本人、新加坡人;在韓國企業上班,不如像在德國、美國或瑞士企業上班那樣有光鮮;韓國人的口碑也不像歐美人、日本人那樣好;在學術圈,韓國研究也不像美國研究、日本研究、朝鮮研究甚至東南亞研究那麼重要。

  當然,這裡有韓國方面諸多歷史、社會、媒體、心理、文化以及雙邊互動方面的原因,但我想表達的是,中國人是否能找到更多值得學習的韓國優點呢?我想,至少應有四點:

  第一,2013年韓國人均GDP是2.6萬美元,是冷戰結束后唯一一個成功跨越中產階級陷阱的新興國家。按世界銀行[微博]的定義,新興市場國家在人均GDP跨過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后,就會進入發展中積聚的矛盾多發期,如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以至於人均GDP很難邁向1萬美元的水平。拉美諸多國家就出現了社會發展的大倒退,有不少經濟學家也認為,當下中國正處在這個微妙時期,是否能從韓國的「跨越經驗」中學到一些什麼知識呢?

  第二,韓國是少數幾個文化產業出口凈贏利的國家,文化產業的經濟總量佔GDP的7%左右,中國卻僅為2%。文化產業帶來了積極向上的社會活力、國家形象,為韓國人掙足了正分,那種感覺像是打牌開始抓了3卻不氣餒,愣是抓了四個3,形成了一個炸那樣。韓國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對中國人的影響,不亞於中國國內的國學傳統。更重要的是,韓國還把大眾文化與儒學傳統緊密結合,開創了將傳統發揚光大的文化產業市場化先例。1998年韓國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國」戰略短短十多年內就收到巨大的成效,這不正是值得幾年前提出「文化強國」戰略的中國所借鑒的嗎?

  第三,韓國是罕見的產業方略成功趕超的國家,高端技術與先進設備大有全面領銜世界之勢。韓國主導產業有造船、電子、汽車和半導體。其中韓國造船業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半導體產業居全球第二位,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突破3%,居世界第三。如果韓國過去是貿易逆差與產品組裝者的「屌絲」,那麼,現在它已成功逆襲為亞洲核心技術的輸出國與強國。這不正是目前追求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中國所要追求的目標嗎?

  第四,韓國有著痴狂的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慾望與衝勁。很少有人重視當下的聯合國[微博]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等重要國際組織的一把手都是韓國人的成因,也很少有人關注過韓國是少有的幾個體育賽事大滿貫的國家(即舉辦過足球世界盃、奧運會、世界田徑大會、F1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韓國人活躍於國際社會的成績足以令熱衷說「融入世界」的中國的羨慕。

  很可惜,中國人對大國崛起的思維慣性,太受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的影響。幾年前那部受高層關注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列陳了從15世紀荷蘭到20世紀蘇聯、美國的9個國家的崛起先例,卻沒有韓國。其實,不應小瞧韓國,至少對於中國而言,韓國崛起的體量與意義絲毫不比當年西班牙、荷蘭、葡萄牙要小。

  當然,我並不主張要神話韓國,韓國的財閥缺陷、大首爾弊病都應是中國防止的教訓,但見賢思齊、取長補短一向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半個多世紀來,中國人曾學習過南斯拉夫、蘇聯、德國、日本、美國的諸多成功經驗,又何必怕在學習名單上多一個呢?從這個角度看,《大國崛起》紀錄片是否應加一個續集或第10集:《韓國崛起》?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6-23 14:33 | 只看該作者
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