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層公務員自述真實生活 想做公務員者必看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公務員到底是怎樣的一份職業?看報喝茶、輕鬆穩定是不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九哥薈萃了近來一些基層公務員的實際情況報道,讓大家看看基層公務員的真實狀態。

  一、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過一天的公務員生活聽說過,但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

  ——法律援助工作的公務員程祥亮

  從監獄系統考入省司法廳機關,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公務員程祥亮每天過著朝七晚九的生活,和妻子兩地分居,1988年出生的小程把大部分個人時間用在了工作上。小程說,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過一天的公務員生活聽說過,但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尤其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周圍同事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較以前有了更大提高,絕不可能那麼清閑。

  考到廳機關,工資2800元

  雖然感覺每天不到八點就到廳機關已經很早了,但是6月17日一早,剛到單位不久的省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宣傳教育科工作人員程祥亮發現,兩名來訪的百姓已經在門口著急地等待了。

  「不一定每天都有來訪群眾,不過只要能夠找到我們,案件一般都比較棘手。」程祥亮說,「當天的兩名訪民情況不屬於法律援助的事項範圍,無法給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但我們會仔細傾聽具體案情,跟他們做好解釋溝通工作,並且告知他們有權受理的機構,安慰他們別太著急。」

  1988年出生的程祥亮來省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之前,曾當過兩年大學生村官,之後又考到濰坊老家的一座監獄當監獄幹警,過著規律的生活。

  三年前,小程通過基層遴選考試,從監獄調到了廳機關,從事法律援助宣傳工作。由於取消了崗位補貼,他的工資也從3300多元降到了2800元,每天還和五名同事擠在一間40多平米的單位宿舍里,睡上鋪。

  因為自己是單位里的新人,宿舍離單位又比較近,小程和同事們大都七點多就來到廳機關打掃衛生,開始每天的工作。晚上大多數時間也在辦公室里繼續完成白天沒有完成的工作。

  去年8月,小程和在老家工作的女友完婚,開始漫長的兩地生活,每周坐火車回家和妻子團聚一天。

  開會前先做可行性報告,住酒店不能打外線

  小程的主要工作是宣傳,他說,在法律援助中心和純坐機關不一樣,每天要和老百姓打交道,還要處理一些宣傳活動,「3月份有婦女維權月活動,5月份有殘疾人維權月活動,9月份有老年人維權月活動,春節則是農民工討薪集中時期,我們都要提前準備。」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小程都會打開郵箱,查看各地上報的法律援助典型信息和案例,篩選一下,報送廳辦公室和領導審閱,然後再聯繫媒體,看能否在其中挑選一些做報道,以提升法律援助公眾知曉率。

  省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的每個人分工不分家,小程除了宣傳工作外,平時會議籌備、信息化維護、接待群眾來訪等工作也時常參與。

  最近這幾天,小程要為兩個會議做準備。為了避免「文山會海」,現在開會之前需要有一個可行性報告,把開會的內容議題提前兩周下發到各市徵集意見。

  除此之外,每次會議的聯絡、安排和住宿都是不容小覷的問題。「比如吃飯和住宿,一分錢都不能多花,要求酒店把房間裡面所有的消費品全部拿掉,電話只能打內線,不能打外線。」小程說。

  完成分內事,還要有「自選動作」

  雖然每天的「規定動作」不少,但小程說,要對得起「法律援助」這幾個字,還要有自己主動乾的「自選動作」。

  在從事法律援助工作前,他大致了解,法律援助是政府出錢免費為貧困群眾打官司的,「我當時就感覺好。」在整個廳機關,都有一種「主動找事」的習慣。

  今年春節前的臘月二十,省司法廳廳長王本群收到一封25名青州籍農民工討薪的求助信,他立刻要求省法律援助中心幫助解決。「我們是臘月二十二由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於榮雙帶隊去的,臘月二十八先要回了10萬元工錢,其餘欠款答應年後償還。」

  7月份,山東法律援助網將開通,為了能讓群眾了解法律援助知識,這幾天小程還在填充網站內容,增加與網民互動功能。雖然這樣會增加工作量,但他覺得這樣的「自選動作」很值得。

  二、基層的工作確實挺苦,真正能幹滿五年的年輕公務員屈指可數

  

  ——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宣傳辦主任牛振勇

  在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牛振勇和同事們最近在鎮里的村子上了大半月的班,在鎮政府工作19年,他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節奏。然而對他的一些新同事來說,這裡更像是一塊跳板。由於環境苦工作累,這個鎮6年來招了6名大學生公務員,如今走了一半,只剩下3人。

  活兒多走訪低保戶,一天17戶

  6月17日,臨近中午,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政府三樓的宣傳辦辦公室里,張娜正在忙著整理劉營村「省級文明家園示範村」的申報材料,在這個本應有三個部門、四個人的辦公室里,只有張娜在值班,辦公室也一如這棟小辦公樓般,顯得異常安靜、冷清。

  「大小領導都到村裡包村去了,留幾個年輕的在家值班,整整材料。」張娜是2012年考取的公務員,她告訴記者,在孝里鎮宣傳辦,加上她一共3個人,她是最年輕的,但留在辦公室的也只有她一個。「從去年開始鎮上幹部要包村,現在正是三夏農忙季節,又趕上精準扶貧和農村低保戶複核,51個村每村都要包,所以鎮里就只剩了一些值班的。」

  在辦公室里,宣傳辦主任牛振勇的辦公桌上稍微有些亂。而此時在十幾裡外的房頭村,牛振勇與鎮婦聯主任肖鳳雲正結伴挨家挨戶走訪著村裡的低保戶,要挨家填表、核實經濟情況。「從精準扶貧到低保戶,這段時間光貧困戶已經走訪兩三遍了,表格昨天剛下來,所以得挨家再走一遍,把表格填好了。」牛振勇說。

  匆匆吃過午飯,探訪接著開始了,一共17家低保戶,當天要核實完,時間挺緊張。對於不會開車的兩個人來說,早上從家趕到鎮上,再搭車來到這兩個偏遠的山村,基本都到半晌了,「月初就進村了,一大早從家裡往這裡趕,等回家基本上天就黑了。」在村子不算平坦的小道上穿梭著,牛振勇總是步履匆匆,「早出晚歸,現在都沒時間回辦公室坐坐,電腦也半個多月沒開了。」

  活兒雜雖然干宣傳,但啥活都得撲上

  電動車、電視機、洗衣機、摩托車、三輪車……對於低保戶有沒有表格上標註的農村家庭的這些「大件」,牛振勇一件件核實著,而隨行的村幹部則拿筆在有無的選項上一個個勾著。肖鳳雲通常會在一旁和低保戶的家屬們聊聊天。「探訪過不止一遍了,還好村民們都挺支持工作。」肖鳳雲說,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前段時間防火最要緊,高速公路從鎮上穿過,為了嚴防農戶燒秸稈,我們幾乎每天都得到地里去轉悠,還好今年的高危險期已安全度過了。」

  今年的6月份,對這些鄉鎮工作人員來說顯得格外忙碌,控燒、扶貧,還有美麗鄉村建設。由於鎮上年輕人少,這些工作多數都要由像牛振勇、肖鳳雲這樣的中層來承擔。「雖然本職是干宣傳,但在基層其實沒啥區別,不管啥活,都得撲上。」在鎮上工作了19年,牛振勇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不管什麼口上的事,只要上邊來了工作,鎮上的幹部就都得下村。」

  走在前往貧困戶家的路上,牛振勇會時不時打電話問問張娜孝文化宣講和文化牆準備的情況,本職負責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牛振勇現在無暇多顧,多數準備工作都由在鎮上值班的張娜負責了。「有時候寫材料都得晚上回家寫,這段時間鎮上的重點工作比較多,估計還得在村裡待上一段時間。」牛振勇說。

  活兒累 很多大學生只把鄉鎮崗位當跳板

  中午幾個包村幹部一起吃著午飯,數算著鎮上的人員家底,數來數去,他們這幫40歲左右的中專畢業生基本是鎮上工作的主力,「多數都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兩年集中進來的。」孝里鎮政協主任周延文分析著,當算到近幾年的新人時發現,鎮上其實沒幾個人。「再不補充新人,等過些年,鎮上的人才就真斷檔了。」牛振勇說。

  「本來來的就少,能留住的就更少了。」1989年出生的張娜如今是鎮上最年輕的公務員,2012年,與她一起考上孝里鎮公務員的一個同事已經上調到了區里上班。像張娜一樣留下來的公務員只是少數,大家數了數,從2008年到2013年,孝里鎮一共招了6個公務員,但如今只剩下3個。

  今年山東省公務員招錄中要求新錄用鄉鎮機關公務員要簽服務協議,在鄉鎮機關的最低服務年限為5年,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各個鄉鎮,尤其是偏遠地區,以往真正能幹滿五年的年輕公務員屈指可數,在孝里鎮近些年的公務員中,干滿五年的只有一個。

  「基層的工作確實挺苦,所以很多大學生考鄉鎮公務員只是當一個跳板。」周延文說,雖說鎮上需要年輕人,但年輕人在鎮上呆一兩年其實也發揮不了太大所用,「一開始能寫寫材料,但往往是等他們熟悉基層的工作和情況了,也就考走或者調走了,其實應該讓年輕人在基層多留幾年。」他的語氣充滿惋惜。

  三、工作比普通的職工累,工資卻比普通的職工低。幹完一個部門的活兒,又調到另外一個部門繼續干。總之,一定有干不完的活。

  

  ——一名基層公務員的自白

  我09年從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周圍的親戚朋友都羨慕我,說「女生當公務員穩定,很好」。公務員,無疑是眾人眼中的「香餑餑」、「燙手山芋」。然而,在這個罩滿了光環的職業背後,我心裡的酸甜苦辣又有誰知道?

  我不喜歡發牢騷,可有時候我真的很煩惱。其實和許多85后的大學生一樣,畢業后趕上金融危機,工作不好找,然後千辛萬苦搭上公務員招考的末班車,我選擇回到家鄉,去往基層,夢想著能在這片土地上大幹一場。然而事實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還記得我當初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是凌晨三點。下午六點就從家裡出發,下了高速就一直在爛路上顛簸,想吐……但我當時很滿足,要知道自己被分到的鄉鎮在縣裡是很好的,來接我的書記以及副鎮長人都很不錯,特別照顧我,可是就是這樣現實大大低於預期,惡劣的洗澡和廁所條件讓我欲哭無淚,從此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基層鍛煉:三個坑,爬滿了蚊蠅,臭氣熏天;沒有淋浴,只能自己從井裡打水然後燒水洗澡。想哭……

  外面一片漆黑,我好害怕,要知道長這麼大從來沒一個人睡過,於是拿起電話開始騷擾朋友和訴苦。開燈吧,床上就會爬滿小蟲或飛蛾;不開吧,我又害怕。跟家人通話時,我與小蟲共眠,大大感嘆我的孤獨和寂寥,漫長的黑夜啊,你何時才是盡頭,可愛的小蟲啊,你何時才能逃離我的床……聽副鎮長姐姐說他們每周五都會回縣裡住,諾大的鄉政府就只剩我一人孤枕難眠。於是我決定不管多遠的征途,周末我要回家,不然我會瘋掉。

  初來乍到,無比想家。我閉上眼睛,想起的是家鄉的月光,北京的夜晚。

  早上很早就起床了。鄉村早晨的空氣格外的清新,雖然也有老黃狗悠閑的在院里溜達,也有老樓上面爬滿了畫一般的青藤,也有鳥兒放聲的高歌,也有溪水歡歡的流過,可是,為什麼這種詩情畫意不能給我帶來精神的喜悅呢?

  我最初擔任的是秘書職務,從提水倒茶和打掃衛生做起,收發上級文件,列印彙報材料,給下面傳達有關文件精神等都是一些雜事。有時候我還會跟著領導去各個村裡跑跑,了解情況。終於開始忙碌了,比學校的無聊有意義。一開始我甚是喜歡一名基層公務員的生活。渴望在這片土地上大展鴻圖成為了我的精神支柱。

  曾經以為公務員的日子很閑適。喝喝茶,看看報紙,然後就可以無止盡的回家享樂。然而不是的,至少對於我來說。工作比普通的職工累,工資卻比普通的職工低。幹完一個部門的活兒,又調到另外一個部門繼續干。總之,一定有干不完的活。最近天天加班,就怕自己會過勞死,年終檢查資料和一張張報表弄的我頭暈眼花。日復一日,對工作越來越不感興趣,失去了當初的工作激情。

  不知不覺,在這個小鄉鎮已經呆了一年多了。日子每過一天,時間就流逝一點,我也越來越煎熬:兩年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自己的風險選擇會不會有同等係數的收益?當身邊的公務員不斷往上走的時候,當身邊的同學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的時候,我不知道我的前途會是怎樣?還是慢慢混吧!哎,悶啊煩啊!想我年紀不大卻快想白了少年頭!

  有時候早上醒來,忍不住問自己——今天要做個大人,還是孩子?其實是沒有選擇的吧?成長是一個必然。命運的力量,冥冥中推動每一個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那個屬於我的齒輪,也從未停止轉動。不論我如何捂緊雙耳,那一聲聲摩擦和碰撞,仍會鑽入腦際,融進血液……當我學會坦然接受這一切的時候,是否意味著,我真的長大了?

  任何一種成長都是有代價的。不只是我,每個人都在摸索,在抗拒中接受現實的無奈。唯一能做的,只是將某些不願捨棄的東西藏在心底,想哭的時候拿出來看看,抹凈灰塵,擁入懷中,然後抬起頭來,對自己的人生微笑……

  四、大多數公務員的工作技術含量低,難有專業建樹,仕途成為大部分公務員獲得成就感的唯一出路。

  

  ——一位北京公務員的自省

  2004年我研究生畢業,跟當時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公務員是就業的第一選擇。當時作為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選擇的範圍十分廣泛,為何大家都往公務員這條路上擠呢?我歸納出幾點主要原因:一是中國幾千年來「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吃公家飯」不僅是跳出農門的成功模式,也是很多普通市民的世俗理想,公眾的推崇抬高了公務員的社會地位。

  第二,改革開放短短几十年,國內企業制度尚不規範,社會保險不健全,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不到位,相比之下,公務員從帶薪休假到公費醫療一系列保障待遇十分健全,進入國家機關就意味著進入了國家體制,具有優越於企業單位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第三個原因就更加現實,外地畢業生渴望留京,更希望能夠擁有北京市戶口,當公務員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總之,我畢業後進入到公務員隊伍當中來了,是幸還是不幸?如今竟是很難說清楚了。

  初任公務員時,理想豐滿,熱情洋溢,希望能夠為社會作貢獻,至少希望能夠不斷進步,做些有益社會的事情。我所在的單位是基層行政機關,職能不強,工作不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很不習慣,難以適應機關的這種清閑,總希望工作多一點,再多一點,指望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每當我得到一項工作時,我總是很高興,投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去做。

  我的工作有一大半是拼湊文字材料,這種工作更多的是形式主義、恣意浪費紙張、徒勞地消耗人的精力。比如我們策劃一個活動,耗盡心血寫活動議程、主持詞、領導講話,還要組織一些不相干的人去圍觀造勢,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領導依次念完發言稿,順便掛個牌,剪個彩什麼的,至於掛牌剪綵后的具體工作,就少有人關心了。大多數公務員的工作技術含量低,難有專業建樹,仕途成為大部分公務員獲得成就感的唯一出路。一晃六七年過去了,看看身邊的同事,年輕有為、善於溝通的早早提拔了,平平庸庸、踏實工作的在等待提拔;有人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更多的人留下來消耗生命。

  當理想無法實現,成就感難以獲得時,我為什麼還不離開?因為每月初按時到帳的工資?那點錢實在是餓不著也絕富裕不起來。因為有大量閑暇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那些大把的時間都被閑聊和看報紙耗盡了呀。因為放不下公務員的身份和地位?被人為抬高了的公務員地位已開始落地,實際上公務員已經逐漸從公權力執行者向公眾服務者轉變。幹了六七年的公務員,很多次想憤然辭職,毅然辭職,慨然辭職,終不了了之。在機關呆得越久,辭去公職的想法就越少了,大概是安逸的環境不斷腐蝕著我的鬥志,直到漸漸喪失掉進入社會的競爭力,只能安於現狀。

  聽說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驟然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耐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被活生生的在熱水中熱死。我覺得很多跟我一樣年輕的公務員都像極了溫水中的青蛙,被短暫的安逸消磨了奮鬥的勇氣,最終將成為機關里那些碌碌無為的公務員中的一個。(一位北京公務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