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環保署關注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6-19 1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4-6-19 12:29 編輯

2014-6-15 09:59   趙斌

上周五閱讀Nature當周的社論「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A growing problem)」,被副標題所吸引:沒有嚴謹的管理制度,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將無法阻止抗除草劑雜草的蔓延。這其實並非什麼新問題,但還是很想看看究竟說些啥。剛讀完,又收到一封郵件,是有關「轉基因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申報指南」的,也順便讀了讀其中的內容。讀罷這兩個文字,感覺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開始在實質性關注轉基因生物的生態風險和環境代價問題了。

讓我們先看看Nature社論是如何說的吧。社論是從介紹雜草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開始引入話題的,那咱們就對這個植物多說一些。長芒莧是一種原產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有毒植物。可千萬別小看這種雜草,它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超級雜草」。長芒莧能長到兩米多甚至更高,生長期可日增長超過6厘米,可把棉花、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全都蓋在底下見不到陽光;具有堅實的木質莖和發達根系,用普通的農用工具是很難對付的;可產生60萬顆種子,如果任其發展,在一年內可佔領並覆蓋住整個農田,可造成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減產11%至74%;長芒莧植株易富集亞硝酸鹽,家畜採食後會引起中毒癥狀,對畜牧業構成嚴重威脅。

但上述問題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目前它越來越耐草甘膦除草劑了。2005年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棉花地里首先發現了具有這種抗性的雜草種群,而現在這種雜草瀰漫了美國23個州,就像瘟疫一樣折磨著當地的農民,而這種植物只是全球眾多抗草甘膦雜草之一。美國環保署(EPA)正試圖從長芒莧的教訓中學習,並希望限制最後一輪雜草控制所造成的損害,這是值得稱讚和支持的!

普遍認為,這些抗性植物的傳播起源於廣泛採用的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自這些轉基因作物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種植,幾十年來農民一直在與抗除草劑的雜草進行鬥爭。對清除雜草來說,草甘膦被認為是一個特別具有挑戰性的除草劑,之前出現抗性雜草的案例也並不多。但是這種情況到2012年發生了變化,美國2500萬公頃的農田出現了抗草甘膦雜草的肆掠。其他擁抱耐草甘膦作物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西和阿根廷等)都出現了類似的情形。在同一個地方年復一年使用同樣的除草劑,這樣的環境最容易培育抗性雜草了。

一些化學公司想出了一些「妙招」(其實是餿主意):利用轉基因技術構造出能耐受多種除草劑的作物。他們認為,產生能對抗一種化學除草劑的雜草相對容易,而產生能同時對抗多種化學除草劑的雜草,其可能性要小得多。據說在1990年代,討論草甘膦抗性之時,有人提出可用其他的除草劑——已經使用了幾十年的老牌化學物質膽鹼鹽 2,4-D,因為當時幾乎沒有觀察到雜草抗性的跡象。但是這種認識是非常令人質疑的:疊加眾多耐受特性的處理可能會延遲抗性雜草的外觀,但不會持續太久。雜草是非常狡猾的,農民們已經發現一些植物是可耐受五個以上除草劑的。由於抗草甘膦的雜草已經在許多農田出現了,防止另外一些抗除草劑肆掠的機會當然也下降。

耐多種除草劑的作物可能是有用的,但是科學家擔心,種植這樣的作物,農民會過分依賴除草劑而忽視了其他抵抗這種抗性威脅的方式。比如對特定野外入侵種所採用的多種除草劑混合使用,輪作和適度耕作實踐等雜草綜合管理方式。農民為了賺錢,在種植生物燃料作物可獲得補貼的時代,可能會勉強換種不同的作物。對農民來說,是否需要投資來進行雜草管理他們可能會猶豫不決。

目前,就是美國環保署該出手的時候了。他們在對除草劑混合使用的評估草案中,要求生產商美國陶氏益農公司(Dow AgroSciences) 監控抗性雜草的出現情況,並將結果報告給相關機構。在必要的時候,美國環保署有許可權制陶氏或除草劑的使用。美國環保署向民眾徵求意見的草案評估將持續到6月底。它提供了合理的預防措施,但可以做得更多一些。當一個抗蟲品種的轉基因作物被投放種植,美國監管機構要求農民在附近同時種植非抗性植物作為害蟲的避難所,以減少昆蟲發展對作物抗性方面出現的選擇壓力。對待耐除草劑的作物,可採用類似的方式,要求農民每隔幾年對作物或除草劑進行輪換。其實這並非一個新的限制,由於環境原因許多除草劑都對其使用頻率有限制。這些措施表明,不管是監管機構還是農民其實都意識到了低估雜草產生抗除草劑能力的後果。那麼言下之意,什麼人沒有意識到呢?

為了便以比較,將「轉基因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申報指南」相關的部分也放在這裡,我也順便做一些簡單的點評:

[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6-19 12:30 | 只看該作者
(二)轉基因產品風險交流及評估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專項研發的重點產品,研究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機制與模式,通過風險評估預測其風險大小以及風險與效益的比例。結合評估結果,做到「有計劃、有對象、有聲勢和可持續」以及客觀公正地進行轉基因生物技術的風險交流活動,提高公眾對轉基因生物產品安全性評價的了解和認可,為重大專項產品產業化營造良好氛圍環境【評:看到最後一句話,怎麼感覺目的有些不純呢?讓先入為主的認識作為目標,是否還能進行客觀的研究而得出合理的結論呢?】。

研究內容:利用現有的科學數據和信息,系統評價已知的或潛在的與農業轉基因生物有關的、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整個評估過程由危害識別、危害特徵描述、暴露評估和風險特徵描述等四部分組成,通過風險評估預測在現實情況下對健康和環境的風險以及風險與效益之比。【評:利用現有的科學數據和信息是不夠的,應該設計更多更靠譜的實驗(包括短期和長期的),甚至讓公眾來參與和監督類似的實驗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別再是僅讓專家說了算——美國環保署不是在讓大眾參與嗎,我們也可以試試嘛!】

考核指標:對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2-3個專項重點產品開展健康和環境的風險評估以及估計風險與效益的比例,提供6份以上評估報告。以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安全性(食用、環境)、當前國外應用情況、對農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消費者的影響等方面為基礎,並結合風險評估的結果和結論,開展政府部門、科技人員、社會團體、食品企業、媒體、消費者等多方參與、形式多樣、可持續的風險交流活動,交流的信息要求客觀、科學、公正、有說服力和有針對性。交流的形式包括不同地區和不同規模的座談會、研討會、報告會(包括網路、電視等傳統和新媒體)。【評:簡單採用「風險與效益的比例」來評價轉基因生物的生態風險和環境代價是不恰當的,應該有更高明的辦法,評價這種生命風險的時滯、累計和放大效應】

總體上,我覺得中國相關部門雖然已經開始認識和重視轉基因生物的生態風險和環境代價問題了,但所推薦採用的評價手段值得商榷。否則,花了重金數年或者數十年後卻沒有得到有意義的結果,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6-19 12:39 | 只看該作者
這是學者學術討論的方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