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發現進一步闡明了人類記憶的神經基礎,最終可能提供有關某些疾病和影響記憶的身體狀況,例如阿耳滋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和癲癇症,新療法的新見解。「為了真正了解大腦是如何描繪記憶的,我們必須理解記憶是如何由大腦的基本計算單元——單個神經元——以及它們所組成的神經元網路所體現的。」這項研究的高級作者、巴羅研究所神經工程項目主任皮特·N·斯坦梅茨(Peter N Steinmetz)博士這樣說道。「了解記憶存儲和取回的機制是理解如何更好地治療影響老年群體的痴獃疾病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斯坦梅茨和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心理學傑出教授約翰·T·維史德(John T. Wixted)博士和神經科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學院教授拉里·R·斯奎爾(Larry R. Squire)博士以及他們的同事評估了9名癲癇症病人,後者的大腦都被植入電極以檢測癲癇的發作,這項檢測將記錄單個神經元水平的活動。
這項研究的合作作者還包括蒙大拿大學的鄭尹熙(Yoon hee Jang)、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梅根·H·帕佩斯(Megan H. Papesh)、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斯蒂芬·D·戈爾丁格(Stephen D. Goldinger)、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約珥·庫恩(Joel Kuhn)、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的克里斯·A·史密斯(Kris A. Smith)和大衛·M·特雷曼(David M. Treiman)。這項研究被發表在6月16日的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縮寫PNAS)上。(編譯/嚴炎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