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拿大]歷史,自然環境,國家政府,社會福利,主要城市

[複製鏈接]

30

主題

3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咨 發表於 2003-11-2 0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HF7664  發表時間:2003-3-15 15:11:49

加拿大的歷史簡介:

加拿大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十六世紀起,英,法裔人大量湧入。其後兩國展開激烈爭奪。1673年,加拿大淪為英國殖民地。

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了《BRITISH NORTH AMERICA [BNA] ACT OF 1867》,加拿大成為英國聯邦制的一個自治 。當時有四個省加入聯邦,他們是: ONTARIO,QUEBEC,NOVA SCOTIA,NEW BRUNSWICK。7月1日定為加拿大的國慶日。以後其他省區逐步加入聯邦,1999-2000年3月NUNAVUT成為10個省,2個特區之後的第13個區域加入聯邦。

1931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后獲得與英國議會平等的立法權。

1965年,加拿大制定了自己的國歌,國旗。

1882年4月17日,英女皇在OTTAWA 宣布加拿大在立法上脫離英國,並簽署《加拿大憲法草案》 即現行的加拿大憲法。


加拿大人口狀況及語言:
加拿大人:
加拿大有兩千七百萬人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人,約有89%的國土無人永久性居住,與之相比,中國的人口密度高於每平方公里103人。大多數加拿大人口(75%)居住在城市, 大約58%的人口居住在東部大城市,三分之一居住在美加邊界地帶

原居民The First Peoples:
在法國和英國人來到之前,在加拿大每個地區都有原居民。 這包括廣泛分佈的印第安人和在北部地區的Inuit人。他們發展了其獨特的文化。在中部平原地區常幾家合夥以狩獵野牛為主,經常逐野生動物而居。西部沿海地區的印第安以捕魚為主,建立有永久性村莊。Inuit人冬天生活在海邊,夏天移居內陸。許多年來,原居民在努力喚醒政府和人民對其的重視及申請他們對一些土地和資源的所有權。


早期移民The Beginnings of Multiculturalism:
歐洲探險者在十五、十六世紀首次 到達北美,但直至十七世紀才有人移居今加拿大境內。法國和英國人是兩個最早大規模移入的民族。加拿大國家建立於1869年。由當時的 Ontario安大略、Quebec魁北克、Nova Scotia和New Brunswick 聯合在一起而形成。加拿大的國慶日是七月一日。加拿大國名 Canada來自Huron-Iroquois印第安語" Kanata",意思是村莊或居民點。第一部加拿大移民法於1869年通過。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廣告宣傳使很多歐洲人移入加拿大。一部分住在城市,還有許多是作為工廠、開礦、伐木的勞工移入。中國勞工在修建橫穿加拿大東西的鐵路中作出了貢獻。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除歐洲移民外,十八、九世紀有一些黑人作為奴隸移入,奴隸制在加拿大結束后,一些黑人為了逃避美國奴隸制而移到加拿大。與此同時,亞洲人也逐漸移入。許多中國人和日本人定居在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地區。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自歐洲移入。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自非洲、加勒比海地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等移到加拿大。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始,加拿大意識到難民和家庭團結移民的重要,這種意識深刻反映在了加拿大移民政策中,許多為了逃避內戰、政治動亂、自然災害的人都來到了加拿大。到1992年,加拿大有來自世界200個不同國家的移民。但每四個加拿大人中有一個具有英裔或法裔背景。

語言:
加拿大實行雙語制,即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通用語言。

加拿大多元文化及價值觀:
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heritage:

加拿大人理解加拿大是一個有著許多不同文化的土地。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是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加拿大被稱為"移民的國家" "nation of immigrants",因為除原居民外,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在加拿大有很多專為華人服務的團體和機構,不少機構還得到政府的資助,例如,專為新移民進行英語培訓的 ESL 機構,中僑互助會等。新移民可以保持他們家鄉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在加拿大,特別是居住在溫格華或多 倫多,華人社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異國他鄉,你仍可享有本族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人為其多元文化資產驕傲。加拿大有許多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人和諧、寬容地生活在一起。這種多元化受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鼓勵和保護。此外,多元文化資產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原居民的存在。他們幾千年前就生活在加拿

早期移民The Beginnings of Multiculturalism:
歐洲探險者在十五、十六世紀首次 到達北美,但直至十七世紀才有人移居今加拿大境內。法國和英國人是兩個最早大規模移入的民族。加拿大國家建立於1869年。由當時的 Ontario安大略、Quebec魁北克、Nova Scotia和New Brunswick 聯合在一起而形成。加拿大的國慶日是七月一日。加拿大國名 Canada來自Huron-Iroquois印第安語" Kanata",意思是村莊或居民點。第一部加拿大移民法於1869年通過。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廣告宣傳使很多歐洲人移入加拿大。一部分住在城市,還有許多是作為工廠、開礦、伐木的勞工移入。中國勞工在修建橫穿加拿大東西的鐵路中作出了貢獻。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除歐洲移民外,十八、九世紀有一些黑人作為奴隸移入,奴隸制在加拿大結束后,一些黑人為了逃避美國奴隸制而移到加拿大。與此同時,亞洲人也逐漸移入。許多中國人和日本人定居在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地區。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自歐洲移入。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自非洲、加勒比海地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等移到加拿大。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始,加拿大意識到難民和家庭團結移民的重要,這種意識深刻反映在了加拿大移民政策中,許多為了逃避內戰、政治動亂、自然災害的人都來到了加拿大。到1992年,加拿大有來自世界200個不同國家的移民。但每四個加拿大人中有一個具有英裔或法裔背景。

語言:
加拿大實行雙語制,即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通用語言。

加拿大多元文化及價值觀:
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heritage:

加拿大人理解加拿大是一個有著許多不同文化的土地。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是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加拿大被稱為"移民的國家" "nation of immigrants",因為除原居民外,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在加拿大有很多專為華人服務的團體和機構,不少機構還得到政府的資助,例如,專為新移民進行英語培訓的 ESL 機構,中僑互助會等。新移民可以保持他們家鄉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在加拿大,特別是居住在溫格華或多 倫多,華人社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異國他鄉,你仍可享有本族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人為其多元文化資產驕傲。加拿大有許多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人和諧、寬容地生活在一起。這種多元化受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鼓勵和保護。此外,多元文化資產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原居民的存在。他們幾千年前就生活在加拿大,其在文化和語言保持以及自治方面享有更多的權利。

加拿大價值觀:

加拿大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會影響每個新來者。樂觀地講,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和充滿活力的國家,加拿大人在努力工作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和社會。儘管一些人比其他人面臨更多的生活困難,但大部分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謙讓 Compromise 和合作 Cooperation:
大多數加拿大人十分理解謙讓的價值。在一個象加拿大這樣人種和文化複雜的社會裡,寬容和不計小的矛盾對大家愉快、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十分重要。

接納Acceptance、忍耐Tolerance和尊重Respect
大多數加拿大人要別人公正對待他們及他們的家庭,大多數加拿大人也能公正對待他人,不管他們的種族和文化背景為何。

種族平等:
加拿大國家法律奉行所有種族平等政策。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說加拿大沒有種族主義,有些人也許會說加拿大種族主義嚴重。實情況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一些加拿大人也許使你感到不受歡迎,但大多數加拿大是公正的,他們能接納和尊重所有願意接納和尊重別人的人。

雄心 Ambition 堅韌不拔 Perseverance:
加拿大人相信一份努力一份回報。加拿大是一個經濟穩定的國家,但失業和貧窮仍有存在並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每個人得為工作競爭、為成功努力工作。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
加拿大相信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負責。加拿大人允許每個人按其希望的方式生活只要不影響他人。

民權和責任 Civi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加拿大人為他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而 驕傲。大多數人也希望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新移民也應明白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如果新移民來自一個與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有長期衝突的國家,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加拿大法律就象保護你一樣,也保護你過去的敵人。在加拿大所有人都有權利被公平對待。新移民不可以利用加拿大作為支持其原居住國與另一地區衝突的基地。

法定節假日:

政府規定的節假日共有61天。其中52天為周日,9天為其它節日,加上周六的假期,實際的節假日至少有113日。
《》元旦1月1日
《》耶酥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復活節次日復活節后的第一個星期一
《》維多利亞日5月24日
《》加拿大日7月1日
《》勞動節9月1日
《》感恩節10月份第二個星期一
《》停戰紀錄念日11月1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問:我非常有興趣移民加拿大,可否介紹一下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歷史?
答:在二十一世紀七十年代初, 加拿大移民部面臨大量積壓的移民申請。 1972年1月1日,共有12,700名申請人等候移民。在1972年10月的一個周末的時間內,有4500名懷著移民加國夢想的人到達多倫多機場,而當時的機場海關設計的是每年接納1200名移民,自此,移民政策打破瓶頸。

1973年,加拿大人力資源部和移民部決定解決積壓的移民申請個案,按照當年的調整法(Adjustment of Status Program ),通過數千名移民申請。

73年的大調整法的建立還有下面幾個因素:

1. 移民法的修改
1967年,遊客、學生和其他短期訪問加拿大的人士可以在停留加拿大其間,改變主意,申請永久居民,這個法律讓很多"假以訪問加拿大,實際上想永久留下來"的人鑽了空子,1972年11月,這條法律被取消。

2. 所有面臨被驅逐的人都有權利向移民局提出上訴
由於越來越多的短期訪客(實際想留下來)來到加拿大,都被要求出境,但是他們又被授予向移民局上訴的權利。大量的上訴案子積壓在移民局,於是這些潛在的新移民聚在一起,人們普遍認為驅逐他們是不人道的。這條法律在1973年被取消。

3. 很多當年滯留在加的非法移民是在美國需要服兵役的和戰場的逃兵
1961年,美國進行越南戰爭,這些來加國逃避戰爭的美國人在73年的調整法后移民,佔總移民人數的28%。

4. 香港移民推波助瀾
在新移民的來源中,香港一直是73年大調整法后第二大來源地,移民人數在很長時間內佔22%。

由大調整法而來的"大赦"在1973年8月15日-10月15日進行,從72年11月30日後滯留在加拿大的非法居民可以得到移民局的面試,面試的要點是看這些人的財力,語言溝通能力,融進當地社會的能力和職業潛力,只有不到1%的人在當年被拒,有39,000名人士通過面試成為加拿大社會的一員。
============================================
加拿大的地理位置:

加拿大位於西半球北美洲的北半部。面積為9,976,139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國。從東面的St. John's聖約翰,紐芬蘭省)到西面的Victoria(維多利亞,卑詩省)長超過七千公里。飛機需要飛行七小時,高速公路駕駛晝夜不停需要七天。美國是陸地上與加拿大唯一相連的國家,他們之間的國境線長達5,500餘公里。加國的東部是大西洋,西部是太平洋,北部是北冰洋。

加拿大由十個省和三個特別行政區組成。從西到東十個省是: British Columbia(卑詩省),Alberta(亞伯特省), Saskatchewan, Manitoba, Ontario(安大略省), Quebec(魁 北克), New Brunswick(新布拉威克省), Prince Edward Island(愛德華王子島), Nova Scotia新斯科舍)和Newfoundland/Labrador(紐芬蘭省)。

三個特別行政區是: Yukon(育空)和Northwest Territories(西北行政區)和一個新行政區Nunavut。

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區的區域特點:

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區。分別是東部大西洋區、中部區、草原區、西海岸地區和北部區。東部區以漁業、農業、森林、採礦業等為主。中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佔加拿大製造業的四分之三都位於這裡。草原區包括Manitoba, Saskatchewan和Alberta(阿爾伯達)三省。這裡土地平坦肥沃,能源資源豐富。西部區是British Columbia(卑詩省),是著名的山區和森林區。木材、水果、海洋漁產等資源豐富。北部區由Yukon和Northwest領地組成。其總面積佔加拿大的三分之一,盛產石油、天然氣、金、鉛和鋅。

加拿大的氣候特徵:

加拿大有六個氣候區,各區有不同的氣候特徵:
(1) 北極地區是育空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大部分,這是加拿大最冷的地區。

(2)北方地區,由草原省份的北部以及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大西洋沿岸省份的大部分組成。那裡冬長夏短,四季分明,降雨量適中。

(3)草原地區冬季寒冷約5個月,夏季涼爽亦有5個月,降雨量大部分在夏季。

(4)山脈地區,天氣多變,大部分時間風雪交加,氣溫隨地勢增高而下降。

(5)太平洋沿岸地區氣候溫和宜人,溫格華位於此區。

(6)東南部地區包括安省和魁省的東南部,新斯科舍,紐芬蘭的東部,新不倫瑞克和愛的華王子島,那裡東暖夏涼,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加拿大絕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春季是加拿大大部分地區的雨季,氣溫不斷上升。加拿大南部植物多在三月開始發芽,四、五月開花。但在西海岸的溫哥華和維克多利亞春季的到來要早兩個月左右,是加拿大冬天最短、最溫和的地區。按官方的劃定夏天是開始於六月二十一日,但對大多數加拿大人而言,七、八月才被認為是夏天。在加拿大南部氣溫一般都在20C度以上,有時會超過30C度。秋天(Autumn)也被稱為(fall)。第一個霜凍的夜晚的出現被定為秋天的開始。通常是九月中旬。九月下旬到十月樹木開始落葉。秋天有時也多雨。除西南部海岸地區外,大部分地區一般都在十一月開始下雪。溫哥華和維克多利亞一年只有十二月和一月有幾天氣溫在零度以下,其他地區十二月至三月中旬一般被雪覆蓋。

加拿大的時差劃分

加拿大地域遼闊,從西到東,橫跨七個時差區:
YUKOU TIME ZONE 育空時區
PACIFIC TIME ZONE 太平洋時區
MOUNTAIN TIME ZONE 山地時區
CENTRAL TIME ZONE 中部時區
EASTERN TIME ZONE 東部時區
ATLANTIC TIME ZONE 大西洋時區
NEW FOUNDLAND TIME ZONE 紐芬蘭時區
============================================

加拿大政府架構:

加拿大是一個嚴格依法管理的國家。其法律系統由人民選舉的政府根據議會民主原則制定。憲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它確立了政府、法律系統及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加拿大政府分三級:聯邦政府、省和北方領地政府、市政府。

聯邦政府:

聯邦政府負責全國性事務,包括外交、國家防務、貿易和商業、刑法、社會福利等.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對移民、農業及其他一些事務有共同管轄權。

聯邦政府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行政、立法和執法三大部門。行政部門包括總督、總理、及政府內閣。總督是伊麗沙白女王的官方代表;總理是在聯邦大選中獲多數的政黨的領袖;內閣主要由執政黨的主要成員組成、由總理任命的,其職責主要是領導政府各部門和安排議院議題。

議院是政府的立法機構,其包括眾議院和上議院。眾議院(House of Commons)成員叫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或MPs。他們是由十八歲以上加拿大公民選舉產生。上議院Senate)成員叫上議員(Senators),他們是由總督根據總理的建議任命。他們可以對提議中的法律審閱和提出修改意見,但其立法權力遠比眾議院有限。加拿大最高法院是最高的執法機關。

省和北方領地政府(Provincial and Territorial Governments):

省政府負責教育、健 康、社會服務、市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在許多方面都與聯邦政府享有共同管轄權利。省政府結構與聯邦政府相似。女王的代理叫副總督(Lieutenant-Governor),執政黨領袖叫(Premier)。每個省都有省議會。大部分省議會被稱為立法局(Legislatures)。在魁北克(Quebec)省,其被稱為Assemble nationale。

市政府(Municipal Government):

市政府主管地方事務如學校、水、垃圾清理、交通、消防等。大城市擁有自己的警察。市政府比聯邦和省政府小許多。

選舉:

加拿大公民至少每五年選一次眾議院議員。具體選舉日期由總理確定。18歲以上公民均有投票權,為匿名投票。省級選舉投票與聯邦選舉相似。
   
============================================
加拿大居民擁有之個人權利與自由:

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法(The 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確立了加拿大人生活的基本準則。該法是加拿大憲法的基本部分,它保證了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拿大人的權利:
*基本自由Fundamental Freedoms;
*民主權利Democratic Rights;
*遷移權利Mobility Rights;
*法律權利Legal Rights;
*平等權利Equality Rights;
*官方語言選擇權利Official Languages of Canada英語或法語 
*少數民族語言教育權利Minority Language Education Rights。

基本權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思想、信念、意見表達、出版自由,和平集會自由、和平結社自由。其中有些自由不是絕對的,要以不影響他人的權利為限。如出版攻擊他人的刊物是不允許的。

加拿大兒童的權利:

在加拿大,正確照顧好小孩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法律問題。當一個小孩受到任何形式的虐待,身體的,心理的或性的時,警察、醫生、老師、兒童協助官員children's aid officials都會採取行動。身體虐待包括任何形式的、有意的、導致受傷的打或使用任何物體而不是手的打。由於文化的差異,不少習慣打小孩的華人父母在北美因打小孩而捲入官司。心理虐待包括恐怖terror和非人道humiliation。性虐待包括成人與小孩之間的任何形式的性接觸。疏忽也屬於虐待小孩的一種形式。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小孩或忘記提供他們所必 的屬於疏忽罪。根據法律,12歲以下小孩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須有人隨時照看。在加拿大,任何形式的虐待小孩都是十分嚴重的犯罪,甚至可能會將小孩判離父母,由政府安排人撫養。

加拿大婦女的權利:

加拿大主張男女平等。今日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女性參加。大部分加拿大男性也尊重婦女的平等地位。但歧視和暴力仍很嚴重。加拿大法律規定丈夫對妻子的身體、心理、性虐待均屬犯罪。

老人擁有之權利:

老年人是指65歲及以上的人。今日每十個加拿大人中,有一個是老年人。大部分加拿大老年人願意獨自生活,而不是同子女住在一起。這種趨勢仍在上升之中,因此加拿大和加拿大人對老年人的 要越來越重視。一些老年人沒有能力獨自生活;另外一些老年人感到獨自生活在一棟大屋裡太孤獨、事情太多。因此許多老年人選擇在老年中心(senior citizens' residence居住。

老年中心是公寓或房間並提供有專門根據老年人需要而設定的服務。年齡更大具有特別需要的老年人可以住在護士家裡,那裡有經過特別訓練的護士和職員。但大部分加拿大老年人仍是在家接受照顧。

政府給少量的退休金,如老年保險金The Old Age Security (OAS)pension 和保證收入補助 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GIS)等。老年保險金是按月以支票形式寄給受益人。受益人必須是65歲或更大、十八歲以後在加拿大已經居住四十年以上的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部分60歲及以上的人可以享受部分老年保險金。

老年保險金是免稅的。如果在加拿大居住少於四十年,可享受部分老年保險金。此外,還有一些幫助老年人的其他計劃,如收入很低或沒有收入的老年人,可以申請保 收入補助。60-64歲、低收入或配偶已死亡的人,可以申請配偶補助金Spouse's Allowance(SPA)。保險收入補助和配偶補助金是不免稅的。

一些省在聯邦政府計劃外還有一些補充規定。部分還提供一些其它補助,如處方藥品補助等。一些商業單位,如怠行、劇院、商店,也對老年人常有優惠。市內公共交通也多對老年人減價或免費。

申請老年人補助計劃,應與加拿大人力資源中心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anada聯繫電話是1-800-277-9914 (英語)或1-800-277-9915(法語).

保證個人安全擁有之權利:

加拿大人強烈相信法律的規則和公正,每一個在加拿大的人,不管他,她做了什麼,是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第八和第九條禁止沒有充分有效的理由而阻止、搜查、逮捕任何人。

第八條還規定任何人有權保護自己免受沒有正當理由的搜查或被抓。這意味著沒有你的允許任何人不能進入你的家,除非他們是:證實了自己是安全維持官員如警察、稅務官員等;並出示了有你名字或住址的許可證。

依據第九條警察或其他有關單位官員必須有正當理由才可以阻止或逮捕一個人,並且不能超過合理的拘留時間,一般為24小時 。

被拘留或被逮捕的人擁有之權利: 

如果被拘留或逮捕,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 第十、十一、和十二條保護被拘留或逮捕的人仍享受有被公正對待的權利。

第十條規定被拘留時,警察必須說明被拘留原因並且必須得到一位法官的同意。被拘留人也必須被告知他有權同律師聯繫和雇傭律師。具體說,必須給予被拘留人機會至少打一次電話告知其律師或其親屬;你可以僱用律師。如果沒有經濟能力僱用,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提供免費律師服務。

第十一條規定對被拘捕人的審理必須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必須是以沒有偏見和正確的方式進行,不能侵犯被拘捕人的權利和公正審判的機會。

第十二條規定任何人都有權不被粗暴對待或不正常的待遇或懲罰。每個人的權利都是不可剝奪的。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應有的權利,則可以在無意中放棄了。

第十四條規定被拘捕人可以要求有翻譯。

關於性及相關法律的有規定:

加拿大法律承認十八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的異性或同性關係。性傾向是個人的選擇,與公共法律無關。但與十八歲以下人有性關係的任何成年人,不能以對方看起來年齡更大為理由,而必須證明其已採用各種合理方式了解過其年齡。與十二 歲以下人有性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違法的。

新移民的法律地位:

無論是你的僱主還是監護人都無權將一個移民遣返。移民紙Record of Landing IMM 1000(CON)01-95B屬於移民本人所有。改變其永久居民或簽證身份是一個當事人本人或其代理律師可以參與的、公開和沒有偏見的法律過程。

做為加拿大人的責任:

加拿大人的責任包括:理解和服從加拿大法律;參與加拿大民主政治系統;參與選舉投票;不侵犯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珍惜和幫助保持加拿大多元文化。鼓勵所有加拿大人了解政治事務,幫助社區和國家的改善。

怎樣堅持自己的權利:

如果個人權利被聯邦或省政府侵犯,可以向法庭起訴;如果是被其他個人侵犯,可以向聯邦或省政府的人權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ssions或專職官員Ombudspersons投訴。他們的職責就是傾聽、調查和解決人權侵犯問題。如果 要律師幫助而支付不起律師費,你可以從所在社區獲得免費或低收費的律師。

關於加拿大法律的公開性:

加拿大法律和聯邦政府的刑法適用於全國。加拿大沒有任何不公開的法律,因此任何人不可以以不知道具體法律條例作為違法的理由。

加拿大的人權法與華人

人權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平等權利。諸如行動自由、財富自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這些權利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卻有不同的見解。

"人人平等的權利",即是平權,是不受任何種族歧視與不合理的待遇的權利。對加拿大華人來說,人權法在加國歷史中的發展,及華人為爭取人權的努力是值得回顧的。

加拿大最早的一批華人是一百多年前移民卑斯省的華工。很多華人為修築橫貫加拿大的鐵路流血流汗,工資卻只有白人的十分之一。不少華工餓死,病死在築路途中。老一輩華人移民對加國的貢獻在當時不但不被認可,反而在處處受到歧視,更是無談人權。雖說華夏子弟歷來以善於吃苦耐勞,忍辱負重而馳名,但加國華人百年以來還是沒有中斷以平和的方式爭取人權。

加拿大華人平權的發展史,主要分為五階段:局部排華期(1858至1885):在這27年期間,加國華人主要聚居卑詩省。最先來的是少數淘金者,接著是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引進的建築鐵路勞工,之後有從事礦和家庭雜工的。卑期省政府為了保障白人的經濟、政治和人口等方面的優越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例排擠華人。 例如,[華人稅收法]規定華人在卑詩省必須每三個月交一次工卡的牌費;[華人置地法]禁止華人購買地產;[省選選民法]指明華人、日商和土著都沒有選擇權,等等;還有[防止華人入境法]禁止華人新移民進入卑斯省。 在這第一階段中,華人的反抗,主要是出自生意成功的華人,有錢聘請律師,在法庭指控卑期省的法律違反聯邦的立法權。這些案件,有不少都成功地憑著憲法上的分權而推翻了卑期省一些排華的法例。

全面排華期(1885至1947):在這62年之久的時期,加拿大聯邦政府通過並執行了一系列的排華移民法。1885年至1923年,加國政府向入境華人微收人頭稅,從50元增至500元,相當於當時華勞工近兩年的工資。這措施並沒有起到阻止華人入境移民的效果。於是在1923年,加國政府通過了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的移民法,直到1947年才取消。在這一階段中,華人多次由社團代表上京請願,但由於華人根本沒有選擇權,所以沒有多大的政治影響力。

轉折點(1947至1948):在這兩年間,加拿大社會對華人的態度有重大的改變。排華移民法取消了,華人亦獲得了投票權。導致轉變的因素,首先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抗種族主義戰爭的影響,。使加拿大的社會種族平等的思想開始成為主流。同時在於,加拿大的華商退伍軍人發揮他們在政府和在民間對輿論的影響力,促使不平等法的廢除。

開放移民期(1948至1967):隨著排華法的廢除,華人移民加國的人數開始增加,但當時的移民法,仍有不同種族不同的待遇的規例。當時的亞商移民必須成為公民后才可以申請親屬來加國團聚,而對歐商移民卻沒有此要求。直至1967年,移民法採用計分制,對任何種族或文化背景的申請人都一視同仁,加國移民法才真正達到開放和公平。

立憲平權期(1967至1983):種族歧視的法律雖已被廢除,移民法不再有種族色彩,但修法定律的權力仍然操縱在政府的手裡。只有把人權寫入憲法,才能有效地防止種族義在法律上的重現。1982年,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FREEDOMS)終於成功地通過了。加拿大進入立憲平權的新階段。
============================================
問:移民加拿大可以享受加拿大的哪些福利?
答:作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可以享受以下福利:
1。子女免費教育:只要年齡在5-19歲之間的子女都能享受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免費教育。
2。兒童福利金:加拿大政府向所有未滿十八歲的兒童提供兒童福利金(俗稱牛奶金)。具體金額根據各個家庭的收入而定。福利金無需交稅。
3。老年基本福利補貼:凡65歲以上低收入或無收入的老人都可以申請這一項基本收入補貼。
4。養老金計劃:養老金計劃是一種保險,受益人在其工作期間須交付一定的錢給該計劃,退休后按月受益。受益的金額取決於受益人曾交付的金額。
5。失業救濟保險:如您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並交付了失業救濟保險費,您在失業時就可申請領取失業救濟保險,同時可以免費參加一些就業再培訓計劃。
6。 長期失業救濟:給予那些長期失業者提供支付食物,住房, 燃料(汽油和煤氣)衣物和藥費等基本生活開支。
7。 工傷補貼:加拿大對工作中受傷的人員提供財政, 醫療和康復等方面的補貼,申請人可憑醫療報告和因工受傷證明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
8。 免費醫療保險:加拿大是世界上醫療保健制度最完善的國家。 基本上每個社區都有很好的醫院或診所。參加此保險計劃后,可以得到免費醫療服務,包括:就診費,各種化驗,檢查,手術費(住院費,伙食及護理費)等等全部由政府承擔,自己只須承擔藥費。

加拿大社會福利知多少:
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優厚是舉世公認的。所有兒童均享有十三年義務免費教育,出生嬰兒至十六歲兒童,可享受牛奶金補助。低收入人士,失業人士,傷殘人士,老人均享有不同種類的福利計劃。此外,加拿大居民全部可享有健全的醫療福利計劃。

牛奶金Child Tax Benefits:

只有下列人可以申請兒童牛奶金: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難民、政府依據移民法特許留在加拿大的人。詳細見另文 

老年補貼Old Age Security:

老年補貼 OAS 是給65歲及65歲以上年齡的人。

基本保證收入補貼Gu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

沒有收入或很少收入的人可以申請基本保證收入補貼(GIS)。

配偶補貼Spouse's Allowance:

低收入或已故補貼接受人的配偶可以申請配偶補貼(SPA)

加拿大和魁北克補助計劃Canada and Quebec Pension Plans:

加拿大和魁北克補助計劃是一種保險,受益人在其工作時期里交付一定的錢給該計劃。60歲開始可以接受該計劃的收益,自65歲開始可自該計劃按月收益。受益多少取決於你曾付給該計劃的錢的總額。

失業救濟保險Employment Insurance:

如果你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並交付了失業救濟保險費(EI),你失業時可以申請領取失業救濟保險。同時也可免費參加一些就業再培訓計劃等。

長期失業救濟Social Assistance:

長期失業救濟又稱為福利金welfare,是給那些要而又不符合其他福利申請條件的人的。供支付食物、住房、燃料汽油和煤氣、衣物和藥費等開支。具體規定和資助金錢多少隨地區而不同。其同時也提供一些再就業培訓計劃。

工傷補貼Workers' Compensation:

對工作中受傷人員提供財政、醫療和康復補貼。根據醫療報告和因工受傷證明,省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辦公室決定你是否可以申請該補貼。

問:聽說加拿大的醫療保障體系非常先進是嗎?
答:加拿大是世界上醫療保障體系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幾乎在每個社區都有一流的診所和醫院為參加全民醫療保險計劃的居民免費服務。凡參加了此保險計劃者均會獲得一張醫療保險卡,可在全國範圍使用。
加拿大政府非常注重公眾健康問題,並制訂了許許多多相應的法律來維護加拿大的公眾健康。在加拿大,孩子從小就必須接受有關個人清潔,營養及如何保健方面的教育,為此,加拿大人普遍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營養與保健。此外,加拿大的藥品使用與銷售也非常嚴格。
無怪乎世界健康組織最近通過對世界上所有國家多項指標的調查顯示:加拿大的國民總體健康水平列世界第七位,醫療保障體系排名世界第30位。雖然加拿大的全民醫療保險的支出在7大工業國中是第二低的,但利用率卻高達88%,只有12%的支出被浪費了。同處北美,居7大工業國之首的美國是每年在醫療保障方面花費最大的國家,但其國民總體健康水平的排名僅列第15位,在世界醫療保障體系的排名則為第37位。醫療保障體系排世界前三位的分別是法國,義大利和聖馬利諾,中國的排名是第144位。
================================================
溫哥華

溫哥華(Vancouver)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是全省的工業中心,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三面環海。溫哥華的中心座落於朝西擴展的英倫灣( English Bay),而成為一個向東北突出的半島。半島的前端為史丹利公園,以獅門橋與對岸的北溫哥華相連接。它的下方為英倫灣,上方為貝立德灣(Burrard Inlet)。而市區以貝立德(BurrardBridge)、格蘭佛 (Granville Bridge)兩座橋相連接。
  溫哥華名街如格蘭佛街 (Granville Street),這條街有著各式各樣的商店、電影院和迪斯可舞廳等。沿著Georgia St.街角下行,有全市最大的商廈太平洋中心(Pacific Centre Mall),而洛布遜街(Robson Street)則因高級名店、餐廳、百貨公司都集中於此,這裡儼然已是一條最流行時髦的街道了。洛布遜廣場(Robson Square)上常有音樂會,地下樓有快餐供應,所以有很多上班族都是在廣場上邊享用午餐邊聽音樂。在接近中國城時,穿過同性戀酒吧群集的格蘭佛街,到處可以看到印度人和以印度文為招牌的商店,在食品店內流淌出印度風味的音樂,街道兩旁大多是寶石和紗麗布店,這兩種商店中都賣有產自印度的各類物品。

  溫哥華的中國城鄰接於蓋士鎮的南側,號稱北美第二大中國城。住在這裡的中國人是19世紀中,為了至加州淘金因尋找金礦而北上至加拿大,後來便在此落地生根的。現在溫哥華已有華人移民四十多萬,為北美華人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所以加拿大從國會議員到政府部長都有華人出任,最近更有華裔女性伍冰志(Adrienne Clarkson ),代表英國女皇出任加拿大總督,由此可見加拿大華人在該國的影響有多大。 溫哥華的中國城應是北美最具規模的中國人社區,這裡不但有整潔的商店,還有一個座落於中國城內中華門牌坊後面的中山公園,這個由加拿大政府與中國合作建造的明朝風格的花園,懸掛著明朝式樣的燈籠,據說是在蘇州以手工打造的,中國風味十足。還有碧綠的池水,和園中花草相互輝映。

  雖然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城(次於多倫多與蒙特婁),但眾多的水域,高山與公園,令人誤以為它比實際面積還大。完備的交通網讓溫哥華人可以早上滑雪,下午航海,晚上欣賞歌劇。



多倫多

多倫多市(Toronto)是全加拿大最大的一座城市,它是安大略省的首都。多倫多這個名子原本的意思是指「聚集之地」(place of meeting),它位於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的北角,發跡於西元一八三四年三月六日。

  近年來人口逐年增加,在全市的總人口中,中國人佔了三十五萬人,義大利人佔了四十萬人,希臘人佔了十二萬七千人,當然還有其他國家的人也包含其中。

  在有些街道上也不時可以看到中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例如中國城(Chinatown)、小義大利(Little Italy)、小葡萄牙(Little Portugal)等等。此外,多倫多市有一條全世界最長的街道叫做洋葛街道(Yonge Street),是一條橫貫南北方向的重要幹道。它把多倫多市分成兩個區域-東區和西區。

  而稅務在多倫多市也和其它地方不相上下:百分之八的省稅(provincial sales tax),簡稱PST;百分之七的聯邦稅(federal goods and services tax),簡稱GST。在服務業方面,到餐廳消費,一般服務員會期望百分之十五的小費,可以依照服務的水準及態度而支付,百分之十五並不是絕對的。

  至於多倫多的天氣,在一年十二個月份中,寒冷的天氣大約佔了九個月;雖然如此,但還是可以分辨出四季的不同。冬天大約有五個月,從十一月中旬到四月中旬;春天大約從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秋天大約從十月中旬到十一月;而夏天大約有四個月,從六月到九月。另外,多倫多最有名的兩個景點-巨蛋(SkyDome)和加拿大國家鐵塔(Canada\'s National Tower簡稱CN Tower)-是全市首屈一指的旅遊聖地。對於還沒有機會到加拿大的旅遊愛好者,相信多倫多市會是您最佳的第一選擇。


蒙特利爾(Montreal)

  蒙特利爾,座落於渥太華河和聖勞倫斯河交匯處,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約290萬。過去曾在很長時期內為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1967年舉辦過規模宏大的世界博覽會,還承辦過1976 年的奧運會。

  作為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爾的法語居民佔多數,體現出獨特的法國文化底蘊,被認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她也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約在350年前由法國人建立,爾後歐洲其他各國移民紛紛湧入。因此,在所有的北美大城市中,當屬蒙特利爾的歐洲風情最濃郁。蒙特利爾的市旗圖案是由四朵小花組成的,分別代表最早建設蒙市的英格蘭,法蘭西,蘇格蘭和愛爾蘭移民。

  縱覽蒙市全景,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的教堂構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奇觀,其數量之多(約450座),甚至超過了古城羅馬。在蒙特利爾,每跨一兩個街區便可看到一個教堂。到蒙特利爾觀光而不去參觀那些著名的大教堂將是非常遺憾的,因為當置身於這些教堂內外時,你可集欣賞建築、文化藝術、歷史及宗教於一刻。傍山而立的聖約瑟夫大教堂(St. Joseph Observatory)氣勢磅礴,使人聯想到南京的中山陵。而位於蒙特利爾老城(Old Montreal)的聖 母大教堂(Norte Dame)則以金碧輝煌而聞名,她美麗而凝重的裝飾及壁畫具有震蕩肺腑、融化靈魂的氣勢與力量。

  蒙特利爾市曾在90年代初與中國上海市結成姐妹城,其植物園中獨具蘇杭園林景色的中國園,就是上海市幫助建造的。

  蒙特利爾並不因古老而缺乏現代化色彩,由於多年以來打下的基礎,其工業產值現仍居全國第二位。工業地位不容忽視,金融以及工商業也很發達。購物也是參觀蒙特利爾時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聖凱瑟琳街(Ste. Catherine Street)、聖勞倫斯街(St. Lawrence Street)、聖丹尼街(St. Denis Street)等都是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商業區。要想體會蒙特利爾的現代風格,可以搭乘地鐵,許多主要地鐵站的建築風格和藝術裝飾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此外,可遊覽奧林匹克城、萬國博覽會舊址、蒙特利爾舊城、聖母院教堂,還可到蒙特利爾大賭場一睹為快。

  旅遊觀光業

  旅遊觀光業是蒙特利爾的幾大重要產業之一,1998由其而創造了57771個就業機會,其工資收入達12億4千多萬加元,並上繳聯邦稅款3億7千萬加元、省稅款3億8千萬加元、地方稅款1億1千多萬加元。據統計1996年的旅遊者人數約是991萬人,1997年約是1023萬人,而到1998年已經上升到約1128萬人。


  教育方面
  蒙特利爾共有4所大學: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康科迪亞大學( Concordia University)、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ie de Montreal)和魁北克大學(Universitie de Quebec)。麥吉爾大學為私立學校,康科迪亞大學為公立,均以英語教學為主。而後兩所則為純粹的法語公立學校。這些大學和遍布全城的藝術機構,使蒙市充滿了濃郁 的文化氣息。

  年氣溫平均

   一 月: - 4 C 二 月:- 4 C 三 月:+ 3 C 四 月: +11 C 五 月: +19 C 六 月:+24 C 七 月:+26 C 八 月: +25 C 九 月: +20 C 十 月:+13 C 十一月:+ 5 C 十二月: - 3 C

  生活費用

  根據1996年調查表明,在全世界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排名中,蒙特利爾處於第127位,而被認為加拿大消費最高的兩個城市分別是,多倫多處於第103位;溫哥華處於第120位。

  城市交通

  蒙特利爾市政交通委員會是市政府的下屬機構,負責全島的公共交通,其中包括具有65個車站分佈於橙色、綠色、藍色、黃色四條線路的地鐵系統;1600多輛公共汽車;兩條連接西郊和西北郊的輕軌鐵路線。除此以外根據1996的數據全島共發放了4491個計程車運營許可證。



渥太華(Ottawa)

  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作為加第四大城市,無論從城市規模還是國際知名度看,渥太華都比不上多倫多、溫哥華和蒙特利爾。但獨特的文化個性、優美的城市風光、閑適的生活情,使渥太華不僅受到加拿大人民的鐘情,而且成為世界人民旅遊觀光嚮往的城市之一。

  渥太華位於安大略省東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渥太華河下游南岸,與魁北克省隔河相望。面積2,054平方公里,人口105萬(1997年統計數字),相當於北京市人口的十分之一。渥太華與對岸的赫爾市(Hull,屬於魁北克省)連成一大片城市區域,稱為渥太華--荷爾地區,共有居民70多萬,在這裡能同時領略魁北克的法國風格和渥太華的英式情調。

  渥太華稱得上是全球最寒冷的國都之一,其緯度與中國的哈爾濱差不多。1月份平均氣溫零下11℃,最低氣溫達零下39℃,年均氣溫6℃。在這裡,寒冷多雪的冬季與溫暖的夏季相互交替,季節的變換顯得格外分明。不過在渥太華,無論多麼酷寒當地都提供所有季節性的休閑活動,使這裡寒冷的冬季也別有一番情趣。目前渥太華的經濟稱得上是西方典型的"政府經濟"或"首都經濟",因為與經濟有關的幾乎所有活動都與政府相關。98000名聯邦公務員占渥太華勞工總數的29%,政府日用品、服務、契約等構成了渥太華主要的經濟生活。該市第二大經濟來源的旅遊業,也主要得益於渥太華是首都之故。每年觀光客約250萬人,遠遠超過渥太華本市的人口總數,成為渥太華經濟的一大支柱。此外,商務觀業的興起,使渥太華成為加拿大第三大會議中心。以政府服務業這一"無煙工業"取代傳統的木材、紙漿業,是加政府的成功之舉,它使渥太華這座"寒冷的都城"空氣清新、風光旖旎,成為加拿大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卡爾加里(Calgary)

  卡爾加里市位於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腳下,是一座新興的石油工業城市。

  卡城原為農業地區,本世紀70年代迅速崛起為世界石油中心,石油工業與日化工業非常集中。近年來,由於魁省政治前景不甚明朗,而卡城發展前景廣闊又費用低廉。

  卡城的教育發達,幼兒教育系統十分完備,許多大公司直接提供幼兒白天護理服務。卡城使用雙語教學,儘管其人口的絕大多數說英語。卡城的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是加拿大有名的大學。

  卡城氣候四季分明,7月平均溫度是22.7°C, 1月平均溫度是零下9°C。整個市容乾淨整潔,充滿現代感。市內市郊有不少風景點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了好去處,其中包括1986年冬季奧運會的各處場館、格林堡博物館(Glenbow Museum)等。

跟著我,對你沒好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