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軍旅順大屠殺: 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圖)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4-6-14 1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軍進入旅順市屠殺中國人的情景

  旅順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於1894年11月21日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估計死難者最高數字約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其他估計死亡都比它低很多)。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1894年11月21日,日軍佔領旅順。金州失陷,旅順後方空虛。11月18日,日軍海、陸兩路進犯旅順。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親赴天津,而請李鴻章同意北洋艦隊赴援,未准。總兵徐邦道率所部於北面禦敵,重挫敵焰。旅順各守將卻不事戰備,忙於擄掠財物,致使徐邦道後路無援,退回旅順。21日,日軍分數路發起總攻,徐率殘部再戰,終因兵少而敗。22日,日軍入據旅順,血洗全城。旅順戰役是中日甲午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旅順是北洋海軍基地,經營多年,棄於一旦。

  日軍攻佔旅順后,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死難者約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后經考察生還者大概約800餘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

  1894年無疑是多災多難的,慈僖為了辦她的大壽向全國人民斂錢,而且放出豪言:「誰不讓我高興,我就不讓他高興!」於是華夏大地農田荒蕪,餓殍者數不勝數。慈僖甚至為了修建頤和園動用了寶貴的海軍軍費,這直接導致了大東溝海戰的失敗。於是日軍控制了制海權,把魔掌伸向了「東亞第一要塞」的旅順。

  制度的無能自然導致軍隊的無能,稍作象徵性的抵抗后,旅順落入日軍之手,日軍第一師師團長山地元治下達了「全部剪除」的命令,日軍便開始大肆屠殺解除武裝的清軍俘虜和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在他的指揮下,大屠殺從旅順東部開始,逐步向西推移,挨門逐戶進行搜殺,城裡殺盡又殺向城郊,偌大一個旅順城,只逃出600多人,超過20000人遇害。而城內免遭殺戮的36個中國人是被日軍逼作抬屍隊清理殺人現場才得以活命的。後來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也就是今天的「萬忠墓」。

  讓我們看看記錄下大屠殺的外國人是怎麼說的。

  英國人艾倫在他的《龍旗翻卷之下》中寫道:「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衚衕,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裡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美國《紐約世界》記者克里曼於11月24日(日軍攻佔旅順后第四天)從旅順發回國內的一篇通訊中說:「我見一人跪在兵前,叩頭求命。兵一手以槍尾刀插入其頭於地,一手以劍斬斷其身首。有一人縮身於角頭,日兵一隊放槍彈碎其身。有一老人跪於街中,日兵斬之,幾成兩段。有一難民在屋脊上,亦被彈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槍尾刀刺插十餘次。」「戰後第三日,天正黎明,我為槍彈之聲驚醒,日人又肆屠戮。我出外看見一武弁帶兵一隊追逐三人,有一人手抱著一無衣服的嬰孩,其人急走,將嬰孩跌落。一點鐘后,我見該孩已死,兩人被槍彈打倒。其第三人即孩子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手執槍尾刀者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纏白布紅十字,欲救之,但不能阻止。兵將刀連插伏地之人頸項三四下,然後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次日(11月24日)我與威利阿士至一天井處,看見一具死屍。即見兩兵屈身於死屍之旁,甚為詫異。一兵手執一刀,此兩人已將屍首剖腹,刳出其心。」

  據英國法學家胡蘭德的《關於中日戰爭的國際公法》記載:「當時日本官員的行動,確已越出常軌。他們從戰後第二天起,一連四天,野蠻地屠殺非戰鬥人員和婦女兒童。在這次屠殺中,能夠倖免於難的中國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還者約800餘人)。而這36人,完全是為驅使他們掩埋其同胞的屍體而留下的。」「其中有一個叫鮑紹武的人說:『我們來參加收集屍體時,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慘的是,有一家炕上,母親身邊圍著四五個孩子,小的還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日本國內

  旅順大屠殺之前,日本就為掩蓋事實真相做了周密的部署。1894年6月,日本陸軍省偕海軍省聯合頒令,嚴禁本國所有報刊登載軍事新聞,以免泄漏日軍對中國的侵略企圖。8月1日,內務省即宣布對有關甲午戰爭的報道實施「審閱」制度,各報社發稿前,均須將原稿送呈指定的警保局,加蓋了「審查批准」印戳的,方可發表。凡被認屬「有污點的事件」,則打上「禁止刊登」之印記,用墨水塗毀。9月中旬,大本營規定,改行新的《新聞材料公示程序》。全國報刊的記者們,只能到大本營設在廣島的副官部去,申請檢索當局「許可公布」的消息。而且刊登之後,皆應寄交一份報刊給副官部備案。與此同時,大本營對若干被允准隨軍採訪的日籍記者(約130名,包括11名畫家、4名攝影師,分屬66家報社),下達了極端苛峻的「隨軍紀律」,並指派軍官全程監視,一旦某人被軍方視為 「有害的記者」,立馬押遣回國,給予重罰。

  由於日本政府對事件的真相的成功掩蓋,當旅順攻陷的消息傳至日本本土,全國多處遊行舉宴,高呼萬歲,慶祝勝利。東京股票市場也反彈暴漲,「盛況宛如鼎沸」。大本營隨後將第二軍在旅順劫掠的大批「戰利品」運回國內,展示於東京的靖國神社,前往觀展的人流「比到淺草、上野觀光的還要多」。「戰利品」 這個名稱在日本國內成為時尚,許多商家紛紛推出以「戰利品」命名的新商品,並得到暢銷。

  歪曲報道

  旅順大屠殺之後,英國的中央通訊社和路透社先後被陸奧宗光指使日本駐英臨時代理公使內田康哉收買。「每當有不利(日本)的報道刊登在當地報紙上」,這兩家新聞機構通常都立刻出馬,給予反宣傳。路透社「及時制止」了本社記者從上海發來的揭露旅順「野蠻慘害」的電稿。中央通訊社則辯稱:「除戰時正當殺傷之外,(日軍)無殺害一名中國人」。類似的還有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日本的《日本郵報》、《日本周刊郵報》以及義大利等國的若干報刊。

  真相披露

  1894年11月26日,英國《泰晤士報》刊出電訊:據報告,在旅順發生了大屠殺。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關「旅順大屠殺」的信息。11月29 日,美國的《世界報》刊登了來自中國芝罘(今煙台一帶)的一則報道:「日本軍(在旅順)不分老幼全都槍殺,三天期間,掠奪與屠殺達到了極點」。該報於12 月12日、13日、19日、20日連續數天刊登「戰爭特派員」克里曼的長篇「紀實報告」:《日本軍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稱:「日本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掀起了軒然大波。而英國的《泰晤士報》與《標準報》跟進報道,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們在得悉事件詳情的同時,無不對遠東的暴行感到戰慄、痛心、憤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