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古之謎!重大課題!樓蘭古城為何消失?

[複製鏈接]

163

主題

166

帖子

806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idelong 發表於 2014-6-13 1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樓蘭雖然迅速而悄然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卻留下了「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1700年後的今天,荒漠古道中的樓蘭依然保持著她「謝幕」時的姿態,殘垣斷壁揭示出塵封的記憶,令人恍然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誦讀李白《塞下曲》中的名句:「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仍能感受到歷史的獵獵風塵。樓蘭為什麼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多少年來,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亡於全球氣候的變化。大約從一萬年前起,地球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三大階段性變化決定了人類的活動範圍與方式,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了尼雅、米蘭城、喀拉墩、可汗城、統萬城、尼壤城等國家和城市的消亡。樓蘭古城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處在乾旱內陸,在地球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消亡不可避免。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亡於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對亞歐大陸中部地區的氣候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再也無法到達這裡,整個中亞地區都出現了乾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建立在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但水源依然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城市也就無法存續下去。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亡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后,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后被遺棄。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樓蘭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早期古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後來,經過哈密、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后,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通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亡於瘟疫疾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絕大多數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樓蘭因此而亡。

    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亡於生物入侵。據有關專家考證,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昆蟲螻蛄,給樓蘭帶來了致命的災難。這種螻蛄生活在土中,它們以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的土地、房屋,在樓蘭沒有任何天敵,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無論如何,樓蘭的消亡足以說明,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自身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樓蘭曾有挾制要道、左右東西交通的輝煌;曾有積粟百萬、威服四鄰諸國的壯舉,然而,自然環境的演變、水系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樓蘭由綠洲變成了荒漠,由盛世走向了荒蕪。昔日塞外綠洲,今日黃沙亂冢,興衰成敗之間的落差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思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4: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