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億萬的大富豪們小時候都幹什麼起家?咱們來了解一下(圖)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6-10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他們,或有著心酸的童年,或是常人眼中的「差等生」,或從小就顯示出異於常人的對於數字或是商業的天賦,但不管怎樣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並將其運用到極致。

  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家裡最困難的幾年。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投資股票血本無歸,家裡生活非常拮据,為了省下一點咖啡錢,母親甚至不去參加她教堂朋友的聚會。

  

  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從2塊巧克力餅乾賺

  20世紀70年代從一間電話亭大小的辦公室白手起家,資金比大多數人去娛樂場所享受一夜良宵所花的錢還少,80年代通過維珍航空一舉成功,現在他的企業王國觸角遍及婚紗、化妝品、航空、鐵路、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最近更跨入手機、電子消費產品領域。

  《泰晤士報》2007年估計其個人財富超過30億英鎊。

  

  1970年到現在,維珍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私有企業,旗下擁有200多家大小公司,涉及航空、金融、鐵路、唱片、婚紗直至避孕套,儼然半個國民生產部門。

  

  布蘭森從小就具有商業頭腦。一次,父母送給他一部玩具電動小火車,他自己動手改裝小火車,提高車速,並定下每人2塊巧克力餅乾作為門票價格,請小朋友觀看。結果,一連半個月,布蘭森都不愁沒有餅乾吃。

  

  布蘭森說:」如果有誰願意的話,他可以這樣度過一生——喝著『維珍可樂』長大,到『維珍唱片大賣場』買『維珍電台』上放過的唱片,去『維珍院線』看電影,通過網路交上一個女朋友,和她坐『維珍航空公司』的班機去度假,享受『維珍假日』無微不至的服務,然後由『維珍新娘』安排一場盛大的婚禮,幸福地消費大量 『維珍避孕套』,直到最後拿著『維珍養老保險』進墳墓。」當然,如果還不夠幸福的話,維珍還提供了大量的伏特加以供選擇。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很小就表現出商業天賦。有一次,他養的母兔生了一窩小兔子,他沒有足夠的食物喂這些小兔子,又沒錢買。卡內基心生一計,他對鄰居小孩子們說,如果誰能弄來金花菜、車前草餵養他的小兔子,將來他就用誰的名字來稱呼這些小兔子作為報答。這一計策果然產生了奇效,整個暑假,小朋友們都心甘情願地幫他採集金花菜和車前草。

  

  童年時期——即使成了了大人——比爾也不修邊幅。據說為了改此習慣,瑪麗為他制定了一周著裝計劃。周一上學他穿藍色裝,周二綠色,周三棕色,周四黑色,等等。周末用餐時間也布置得細緻入微。每件事都要井井有條。比爾蓋茨討厭浪費時間,無論是在工作中或閑暇時。

  

  比爾的同代人,即使是在那個年齡,都能看出他的與眾不同。每年,他和朋友們都要去夏令營。比爾特別喜愛游泳運動等。他的一位在夏令營的朋友回憶道,「他絕不會是個不足掛齒或無足輕重之人。我們都曉得比爾比我們聰穎。甚至在更早的時候,當他九、十歲時,言談就如同成人一般他說的話有時我們感到高深莫測。

  

  霍英東原籍廣東省番禺縣,1923年5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一個水上人家。祖父霍達潮,曾擁有大風帆船,來往於省港澳之間,從事貨運生意。但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家境已相當困難,全靠父親租船駁運貨物維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艱辛,他們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無論寒冬酷暑,都是赤腳行走。有一次過舊曆年,他父親第一次穿雙新鞋上街,在小攤檔把鞋脫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雙腳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發現竟然沒有把鞋穿回來,因為向來沒有穿鞋的習慣。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寧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18歲之前,史玉柱隨父親兩次見識過大上海的繁華。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層的國際飯店。「還有外灘。」「外灘的樓和懷遠的樓是不一樣的。非常洋氣。」此刻,儘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覺得他離大上海很遙遠。

  

  在江鴻老師的記憶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學業平平,入學時在班內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當下「首富」名號很不對稱。「可喜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排名總有進步。不過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

  

  生於山西陽泉的李彥宏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宏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宏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溫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