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愛和自由-心理成長的六條定律

[複製鏈接]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定律三:關係勝於一切

情商比智商重要,這一點已成公論。那麼,情商是什麼?

其實,情商就是性格,就是人格,而人格就是我們的內在的關係模式。從這一點而言,父母不必太忙於給孩子灌輸知識,因為他們與孩子的關係,實際上遠比這些知識重要。

假若父母能與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關係,那麼,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會在這個關係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長。

所以,父母應切記,他們與孩子的關係,才是壓倒性的關鍵所在,至於他們想對孩子灌輸的知識,其實是配角,甚至還是反角。

新精神分析流派、現代客體關係心理學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關係模式,這個關係模式決定了我們與其他人、與社會、與世界乃至與自己的相處方式。

這個內在的關係模式,用客體關係理論解釋起來會比較複雜,但可以用簡單而形象的解釋,那就是「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的關係。

這個內在的關係模式也是在6歲前基本建立,所謂「內在的小孩」,其實就是孩子自己一方的角色的內化。所謂「內在的父母」,則是父母一方的角色的內化。內在的關係模式,基本也是童年時,孩子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的現實關係的內化。

給予孩子愛,也要給予自由

由此可以看到,父母與孩子童年時的關係模式無比重要。衡量這個關係模式的質量有兩點:愛和自由。

通過對定律一和定律二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自由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因為自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獲得發育,自由也意味著這個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許並被鼓勵走向自我實現,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

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做起來並不難,就是,但孩子開始進行自我探索的時候,既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經常限制他。譬如,當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小傢伙辛苦地爬向10米外的一個玩具時,大人不要因為覺得他很辛苦,就把那個玩具替他拿過來。更不要把他抱起來,帶他去拿一個大人認為的更好的玩具。

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同等重要的是愛。

愛是什麼?按照羅傑斯的定義,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麼,相反,假若我們做不到對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就不是愛。

我們很容易急於給孩子建議和命令,這是因為,給建議和命令,遠比理解容易。實際上,無數父母感受到,理解孩子,太難太難了。譬如,有多少父母能理解,一個3歲的孩子為什麼非得要一張完整的大餅?

理解了,才能做到接受。談到接受,羅傑斯認為,只有無條件的接受,才能令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然而,無數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到什麼,我才愛你。」

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就會把注意力從內部轉化到外部上來。原來,他是因為精神胚胎的召喚,才去爬10米遠去拿一個玩具的。但現在,他不去拿拿個玩具,是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令父母不高興。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就會失去對事情本身的原動力,一切行為都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於是,他現在很容易被父母控制,等長大了,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控制。

內心和諧,才有愛的能力
這個關係的平衡性也非常重要。按照客體關係理論,關係的兩極——「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同等重要,假若關係中一極過分強大,而另一極過分虛弱,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若父母溺愛孩子,那麼這個內在關係中,「內在的父母」就會過於虛弱,而「內在的小孩」會過分強大。現實生活中,實施溺愛的父母是為了孩子而存在。內在關係中,「內在的父母」就會淪為「內在的小孩」實現自己慾望或目標的工具和對象。簡單而言,這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

可想而知,正常人不會樂意和一個在溺愛中長大的人建立關係,因為這個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報。即便他意識到這樣做不好而想改變,也很艱難,因為內在的關係模式一旦建立,再想動大手術,是很艱難的。

因痴迷劉德華而聞名的楊麗娟就是這樣的例子。她的父母極度溺愛她,結果導致她的「內在的父母」一極非常虛弱,而「內在的小孩」一極非常強大。於是,她在父母和媒體面前,都像是一個只知索取的孩子。她甚至對父親的死,都缺乏正常人應有的哀傷。這不難理解,因為有她這樣的內在關係模式的人,嚴重缺乏愛的能力。

愛,是我們用得最多的字之一。但什麼是愛呢?愛就是自愛和愛別人。

按照客體關係的理論,會愛的人,得有一個平衡的內在的關係...

你的"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
2014-06-16 點藍字可加我哦 心靈藍圖
喜萊莉為了理想而奮鬥,雖敗猶榮。

20

主題

298

帖子

3923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23
沙發
葉慧秀 發表於 2014-6-17 21:57 | 只看該作者
內心和諧,才有愛的能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