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視中國,美未來百年會變噩夢
奧巴馬和哈格爾在各自演講中指責中國,樹中國為敵是美國的戰略誤判
圖片說明:哈格爾講話無端指責中國,透露美國焦慮感。
第13屆香格里拉對話會1日在新加坡閉幕。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在會議閉幕前發表演講,重申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駁斥個別國家的惡意指責。這源於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本次對話會上公開指責中國「破壞南海地區的穩定」。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28日在西點軍校發表演講,稱美國有能力維持全球領導地位一百年。在訴說此番豪言壯語的同時,他還在演講中數度指責中國,表示要準備好回應中國在南海對鄰國的「侵略」。
在美國對外政策被批為一團糟無所建樹的情況下,類似舉動難免讓人感覺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是要建立在力壓中國的基礎之上。而樹中國為敵,註定未來百年會成為美國的噩夢。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紐約州西點軍校出席學員畢業典禮並發表講話。
美國影響力今不如昔
奧巴馬在演講中重點談到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及其面臨的挑戰。他表示,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美國依然強大。奧巴馬的理由有三:軍事上,美國遭受其他國家直接威脅的概率很低;經濟上,美國仍是全球最有活力和商業創新性的經濟體,同時美國的能源需求日趨獨立;美國在全世界擁有眾多強大的盟友。既然美國擁有其他任何國家無法企及的優勢,那麼,奧巴馬為何刻意宣示美國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原因很簡單,就是美國面臨的外交困局和國際影響力下降。奧巴馬在西點的外交政策闡述既是回應與辯解,也是梳理與宣示。
自奧巴馬第二任起,美國外交雖然四處出擊,卻不斷遭遇「滑鐵盧」。首當其衝的便是烏克蘭危機,美國無力阻止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事件發生后,美國除了呼籲、警告和制裁,並沒有有效應對俄羅斯的辦法;其次是敘利亞局勢也沒有向美國期待的方向發展,巴沙爾依然掌控大權,反對派還是孱弱不抱團,日內瓦會談無果而終;第三是斯諾登事件,這不僅削弱了美國與盟友之間的互信,而且還遭遇俄羅斯為斯諾登提供政治庇護的羞辱;第四是美國雖然強勢「重返亞太」,並藉助日本、菲律賓等盟國遏制中國,卻進一步激化了亞太安全局勢,更重要的是美國並沒有獲得它想要的相應回報,《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始終難以取得突破;第五是在伊朗、阿富汗、朝鮮、中東等傳統熱點問題上,美國幾乎仍是原地踏步。
誠然,奧巴馬的三點理由都還在,可已是今非昔比。盟友還在,但斯諾登曝光美國監聽醜聞后,盟友間的信任大打折扣。經濟實力還在,但美國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新興經濟體則快速崛起。軍事實力還在,但已不能隨心所欲使用武力,美國近年發動的幾場戰爭均呈虎頭蛇尾局面。就在奧巴馬西點演講的前一天,他在白宮突然宣布了美軍撤出阿富汗的時間表,駐阿美軍2016年底將和他一起「離任」。近一半美國人認為阿富汗戰爭是個錯誤,而在美國媒體的眼中,它已成為了美國的負資產。
資料圖:美國頻繁在亞太軍演。
決意要和中國過不去
奇怪的是,儘管奧巴馬政府在國際上四處都表現「軟弱」,但在中國問題上卻愈加強硬。在演講中奧巴馬先後4次提到中國,當然老生常談的是「中國威脅」,他先是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和軍事力量令鄰國擔憂」,其後又3次明確提及中國與鄰國在南中國海的爭端造成的地區緊張局勢。
就在奧巴馬演講后的次日,針對中國戰機驅逐接近中俄軍演區的日本偵察機,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美國政府不承認中國在該地區劃設的防空識別區。5月 31日,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發言,公開指責中國「破壞南海地區的穩定」,指責中國通過針對鄰國的「挑釁行動」破壞亞太地區穩定,並警告稱如果國際秩序受到威脅,華盛頓不會無動於衷。哈格爾還向亞洲盟友承諾,美國的防務開支削減不會影響亞太地區,而且美軍在亞太的活動還會增加,其中會將每年在該地區舉行的演習增加到130次,將港口訪問增加到700次。此外,哈格爾說,美國計劃到2016年將在該地區的外國軍隊資金支持增加35%,將軍事培訓和教育費用增加40%。
其實,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加緊打造對華包圍圈。4月下旬,奧巴馬特意甩開中國,在亞洲四國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跑了一圈,意在強化美國與日韓菲的同盟關係,安撫對中國崛起深懷驚懼的亞洲相關國家。在日本和菲律賓,奧巴馬支持日菲在東南、南海問題上立場,指責中國「單方面改變現狀」,再次強調美國對日菲的安全承諾。但為安撫中國,奧巴馬再三保證美國沒有圍堵中國的意思,美國歡迎中國的強大──只要中國遵守國際關係規則,作負責任的大國。這被西方媒體稱為一邊捅刀子,一邊拋媚眼。
資料圖:我軍在東海某海域展開海上實際使用武器科目演練 。
以中國為敵帶來噩夢
針對奧巴馬「維持全球領導地位一百年」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在歷史上有過興衰的經驗和教訓。《左傳》說:「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 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過秦論》告訴後人盛極一時的秦國為什麼很快就滅亡,其中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句話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但很顯然,美國人不懂這些道理。
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在對華問題上保持著赤裸裸的冷戰思維,在亞太地區使出種種小花樣和小手段,意欲阻礙中國的和平發展,以免其「霸權旁落」。即便如此,不少美國鷹派依然痛斥奧巴馬軟弱,主張要給中國劃一條明確的「紅線」。顯然這些人還沉浸在美國可以為所欲為的夢境里。事實卻是,儘管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美國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隨著經濟地位下降和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減弱,其霸主地位成色已然不足。以中俄為代表的一些新興國家正在快速發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正加速改變,多極化的趨勢日益清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樹中國為敵是美國的戰略誤判,對美國利益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如果視中國為敵,中國就可能真的變成敵人」,多年來不少學者這樣反覆提醒美國政府,可部分美國人並不把這當回事。哈格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講話遭到了與會的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的駁斥,稱其充滿著霸權主義、威脅和恐嚇。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從來不懼威脅和恐嚇,壓力越大,反彈的力度愈大。經過30餘年改革開放的積澱,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穩步增強。中國強調和平發展,但為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及核心利益做好周全準備。無論是哪個國家,大國也好,小國也罷,執意挑釁和激怒中國,都必然付出沉重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