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學良與江澤民交往二三事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周海濱

核心提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動機,得到了中共的高度讚賞和評價。張學良為什麼至死沒有回大陸,說法不一。張閭蘅說,其實沒有別的原因,大伯很多事情都沒踩在點上,當他想回大陸時,政治環境不允許,等環境允許了,又因為大媽的病情回不去。他們一直相依為命,不可能撇下大媽一個人回大陸。


「自己在室內聽收音機」。冬天室外冷,只能待在屋裡。這台收音機當時在台灣算是「奢侈品」了,也是井上溫泉張學良唯一可使用乾電池的「家用電器」。宋美齡送收音機時,專門交代要配上幾節電池。有了收音機,在大山中的張學良得以了解世界的變化。圖片版權/張閭蘅



這張照片是1947年5月莫德惠到井上溫泉時拍攝的。先是張學良與之合影,隨後,在同樣的位置,莫德惠為他們拍攝了這張照片。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之後,莫德惠風塵僕僕送來了蔣夫人的問候函和家人信件。這也是張學良、趙一荻在台灣幽禁期間保存下來的幾張最初拍攝的照片之一。日式的建築、藤椅、藤桌、插花……面對友人,真不知該說些什麼,在台灣的幽禁生活剛剛開始。圖片版權/張閭蘅

張閭蘅|口述*
張閭蘅:1949年生於台灣,張作霖孫女,張學良五弟張學森之女。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來來速遞貨運有限公司董事。1980年代,張閭蘅開始與中國大陸有所接觸,她後來也成了中國大陸與張學良溝通的紐帶之一,張學良與其老部下呂正操在美國重逢系張閭蘅協助完成。同時,張閭蘅也是張學良、趙一荻在台灣生活的見證者。


周海濱|撰述*

周海濱:口述歷史作者,著有《失落的巔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這是百家周海濱即將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作品《失落巔峰:國民黨將領後人在大陸》(暫定名)第二篇分享文章。


2010年3月6日,北京貴賓樓飯店,張閭蘅接受周海濱訪問。攝影/曹海鵬

江澤民唁電:卓越功勛和愛國風範,彪炳青史,為世人景仰

聞訊張學良去世的消息,2001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張學良親屬發去唁電。唁電全文如下:

張學良先生親屬:

驚悉張學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為結束10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後,張學良先生雖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卻始終淡泊榮利,晚年仍心繫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企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張學良先生的卓越功勛和愛國風範,彪炳青史,為世人景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張學良先生千古!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江澤民

2001年10月15日

10月23日,張學良葬禮在檀香山的博思威克殯儀館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敬獻的花圈擺放在靈堂前排顯著位置。靈堂里還擺放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兆國和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等人敬獻的花圈。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動機,得到了中共的高度讚賞和評價。1990年12月12日,就在張學良在台灣公開露面剛半年,北京召開了紀念「西安事變」54周年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講話說﹕「54年前,祖國災難深重,內戰連年,帝國主義大軍壓境.在國家存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以忘我的大無畏精神,毅然發動了『西安事變』,支持共產黨關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主張,促成了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統一戰線,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全民抗日的基礎.『西安事變』永載史冊,張﹑楊兩位將軍成為我們民族的英雄.」

大陸方面對張學良的評價從新華社發布的通稿可以看出端倪:


世紀老人 千古功臣

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先生病逝

江澤民發唁電高度評價張學良先生的歷史功績


新華社北京十月十五日電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先生因病搶救無效,於當地時間十四日二十時五十分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在獲知張學良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張學良的親屬發去唁電,高度評價了張學良先生的歷史功績,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唁電全文另發)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送了花圈,對張學良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張學良先生病重期間,中國駐洛杉磯代總領事許士國等專程到夏威夷,代表中國政府看望張學良先生並向他表示慰問,並轉達了中央領導同志、中國政府以及外交部等部門對他的問候。許士國讚揚他為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海內外中國人永遠銘記他的功績。
張學良先生曾為結束十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六十五年前,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繼續進行內戰。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第十七路軍,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張學良將軍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但均被拒絕。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蔣介石調集嫡系部隊赴陝甘參與「剿共」。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在陝西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隨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張學良、楊虎城先生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後,張學良先生遭到審判並長期軟禁。一九四九年又被蔣介石脅迫到台灣繼續監禁,長達半個世紀。張學良夫婦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五日首次得以離開台灣,前往美國探親。一九九五年定居夏威夷。
張學良先生生前心繫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企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他一直關心故鄉各方面的情況,不時接待前來探望他的鄉親,晚年還應邀擔任東北大學名譽校長。
張學良先生雖然逝世了,他的愛國風範為世人景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10月16日第一版)

其實,江澤民對張學良一直格外關注。2000年6月1日是張學良百年華誕,江澤民在親筆簽名的賀電中說:「欣逢先生百年華誕,特致電深表賀忱!先生當年之殊勛早已彪炳史冊,為海內外華夏子孫所景仰銘記。先生之愛國精神,更將發揚光大。遙祝先生善自珍重,頤養天年。」賀電和花籃於當日由中國駐洛杉磯代總領事許士國在夏威夷向張學良先生轉交。張學良收到江澤民主席的賀電和花籃,非常高興,「請向江主席表示衷心的謝意」。

鄧小平得知后,打電話給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家主席楊尚昆

1991年3月10日,當張學良和夫人從台北桃園機場踏上赴美探親之旅的消息傳到北京時,引起中共中央重視。張學良在台北機場登機前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鄧小平得知后,打電話給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家主席楊尚昆說:「你們應該開個會,研究研究這個問題。」並對如何迎接張學良的歸來作了較為詳細的指示。

為了歡迎張學良的歸來,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中台辦、國台辦和中央統戰部等部委的負責同志。會上,江澤民對如何在張學良訪美期間使其歸來的事宜,作了進一步的安排部署。根據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指示,中共中央有關部門馬上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並作了四項重要安排:一是當年6月在北京為張學良舉辦91歲壽慶活動;二是紀念九一八事變60周年;三是派人去瀋陽修葺大帥府和大帥陵,為張學良歸來后赴遼寧撫順安葬其父張作霖的遺骸作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級(即呂正操)以上的黨內負責同志,親自赴美國舊金山轉達中共中央對於張學良的歡迎之意,此人並具體負責對張學良歸來的一切事務性安排。(《晚年張學良》,載《黨史博覽》)

鄧穎超則根據中共中央和鄧小平的意見,以私人名義親筆致函張學良:


漢卿先生如晤: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數十年海天遙隔,想望之情,歷久彌濃。恩來生前每念及先生,輒慨嘆愴然。今先生身體安泰,諸事順遂,而有興作萬里之游,故人聞之,深以為慰。
先生闊別家鄉多年,親朋故舊均翹首以盼,難盡其言。所幸近年來兩岸藩籬漸撤,往來日增。又值冬去春來,天氣和暖,正宜作故國之游。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託,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或定居。茲特介紹本黨專使×××同志趨前拜候,面陳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為安排。
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

即頌
春祺
鄧穎超
1991年5月20日
1991年5月23日,呂正操及隨員多人,帶著鄧穎超的信函,飛往美國看望張學良。

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回憶說:「我有一種使命感來安排呂正操與張學良在美國的會面。我希望在他有生之年,為他多做點事,讓他心裡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就是多年來催迫著我奔波於途的心愿。我想不管他與部下隔了多少年,也要讓他們能在有生之年還能見上一面。」

1991年5月29日上午,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的一棟公寓里,電梯門一開,張學良把侄女嚇了一跳,平時很少穿著正式的大伯,西裝筆挺地站在門口迎接他們。張學良和呂正操是同鄉,在東北講武堂時是呂正操的老師。在東北軍時,呂正操曾在張學良身邊和屬下工作了10餘年。呂正操見面仍按以前的習慣喊大伯為「老校長」。

但是,「老校長」還是不願意回大陸。他在給鄧穎超的回信中婉拒。

周夫人
穎超大姐惠鑒:

×××來美交下尊札,無限欣快。又轉達中樞諸公對良之深厚關懷,實深感戴。良寄居台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敬請×××代向中樞諸公致敬。
另轉請×××轉陳愚見。
肅此
敬頌夏安!
張××頓首再拜
6月2日

張學良在紐約出席旅美華人為他舉行的壽慶活動后不久,即與夫人趙一荻於1991年6月27日經夏威夷飛回了台灣。

張學良把一盆蘭花送給江澤民


張學良與江澤民交往二三事
張學良贈送給江澤民的蘭花。資料圖片

此後的1993年,酷愛蘭花的張學良委託世界蘭蕙協會會長黃秀球先生把一盆蘭花帶到北京第三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會場,送給前來參觀博覽會的江澤民。據稱,這盆蘭花由張學良親自培育,花齡已達20年,名曰「愛國號」。

1994年,張學良夫婦離開台灣,在夏威夷定居,從此開始了真正自由的生活。張閭蘅說,大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到了夏威夷的時候,我們請他出去吃飯、陪他聊天。以前在台灣,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每天出來一直都有人看著,一般是兩輛車,一人開車的,另外一人坐在後排一言不發,後面還有一輛車緊跟著。直到大伯到了夏威夷,這雙眼睛就沒有了,可以我行我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氣氛不一樣了,一切都過去了。

「大伯彌留之際,依舊念念不忘大陸,卻因諸般因素,未能於有生之年回大陸一趟。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張學良說,要在適當的時候回到東北老家去看看,主要是看看親友,說這事與政治無關,因為他本人早已退出政治,早已脫離政治。他希望人們不要把他回去探親掃墓的事同政治連在一起。

1980年10月10日,張學良曾登上金門島,首次遠眺大陸。隨後,他在信函中引用于右任﹕「葬我於高山之巔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表達思想之情。他說﹕「我還是想我自己的大陸故土,還是懷念東北,自九一八后,我就沒有回東北老家。」

對於「張學良為什麼至死沒有回大陸」,說法不一。張閭蘅說,其實沒有別的原因,大伯很多事情都沒踩在點上,當他想回大陸時,政治環境不允許,等環境允許了,又因為大媽的病情回不去。他們一直相依為命,不可能撇下大媽一個人回大陸。趙一荻年輕時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葉,而張學良在40多歲時患了嚴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視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將全靠手感,一耳全聾,一耳微有聽力。多年來,趙一荻就是張學良的眼和耳,但她一大聲說話,就喘不過氣來,非常痛苦,兩人以輪椅代步相依度日。

在許多人的眼中,張學良是叱吒當時的風雲人物,然而,這位曾經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卻因一場「兵諫」而褒貶不一,被改變了的人生軌跡也從此與歷史無緣。終其一生雖然始終不乏「前呼後擁」者,但是個中凄涼和孤獨,也許只有趙四小姐最為清楚。趙四小姐在張學良90壽辰時寫道﹕「張學良是一個非常愛他的國家和他的同胞的人。他誠實而認真,從不欺騙人,而且對他自己所做的事負責,絕不推諉……他並不愛哪一黨,亦不愛一派,他所愛的就是他的國家和他的同胞,因為任何對國家有益的事,他都有甘心情願地犧牲自己去做。」(趙一荻:《張學良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或許如此,張學良曾不止一次對張閭蘅說,國人之所以敬重他,是因為他沒有貪圖不應得的利益,反對內戰,力保國土的完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9: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