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那些你所不了解的中國人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2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路何方 發表於 2014-5-25 2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路何方 於 2014-5-25 21:12 編輯

一、溫水煮青蛙式的圈地
幾年前的原區政府下達了清理河涌堤外建築物的文件,之後政府除了加固堤岸,還在堤外大量種植了綠化樹木,從那時開始,一河兩岸的概念已初具雛形。
說句真心話,這個舉措是好的,因為河堤起著重要的防洪作用,而且堤外的斜坡是國家所有,不屬於任何個人。雖然如此,在此之前這個「堤」外話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最大的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直到這個文件出台後,政府專門撥款用補償的方法解決了這些歷史遺留問題。
可惜的是,不久后該區域劃歸到新成立的南沙新區,情形開始改變。
有人起先是利用堤外土地種些瓜果蔬菜,一段時間下來見沒人管,於是開始逐漸挖來泥土往外擴張。起先是三兩尺的填,過段時間又見沒人來干涉又往外填幾尺,就這樣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一兩年後居然在堤外填起了近百平方的土地。當民眾見到這也行呀,於是臨近河堤的居民也爭相開始以戶對應河堤圈地填土。
土地填起后,那些政府種植的樹木就變成了阻礙,於是人們又套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幹掉這些遮光礙事的樹木。具體方法是這樣的,先是砍少許樹枝,不見有人來管又砍少許......,到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榦也不見有人過問,鋸樹。
再後來,民眾覺得種瓜果蔬菜太浪費了這些風水寶地,如果能夠搞個屋子什麼的就愜意了。但建房子可不是小兒科,甭提這是河道,就算是在陸地建房過五關斬六將也不一定能夠獲批的。怎辦?放心,中國人聰明勤勞的名頭還真不是白撈的,這事兒難不住他們。民眾先是在填埋的土地上搭個雞籠鴨棚,過了些日子見沒事,就用木頭和鐵皮搭個簡易窩棚住起人來了。又過了些日子,平安,於是開始用水泥磚塊建起了房子。最後,一幢幢小洋房就這樣堤外建了起來。
順帶說個小故事。十多年前發大水決堤,人們在路邊挖了些泥土裝袋堵決口,挖土后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小坑,住在旁邊一農婦在坑裡種了幾棵竹子,幾年後竹子成片,農婦在竹子外圍圍了個籬笆,把那地方圈進私人地方,路成了僅能供大板車通過。這是在下最初認識的溫水煮青蛙。

二、那個誰誰誰是我的誰誰
原先的小店開在路囗,那裡有交警執勤,所以常見到以下的場景。有些車主違規被罰,車主先是軟言求交警高抬貴手,無效。這個時候大部份車主會在路邊掏出電話撥號碼,接通了之後向受話方說情況,然後基本上是如此說:「你的誰誰不是認識某單位誰誰誰嗎?能讓他(她)幫一下忙嗎」?
對以上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呢?是啊,人們在遇到類似的事件后第一時間想到就是找熟人走後門,在實在沒門道的情況下才會走正常途徑。
其實還有類似的,比如有位同學經常咒官罵黨怨體制,他自己卻在努力申請入黨,說是為了以後多個機會。還有恨警察又讓兒子當警察的,很多很多......,相信看到此文的諸君很多也是這樣子,對吧?

三、多個人不就是多雙筷子
這個是說計劃生育的。有些人說任由你生育也不敢生,養不起呀!
真的是這樣嗎?在下不知道大城市的人是不是這樣想,但知道這裡的農村人絕對不是這樣想的。反正嘛,窮有窮養,富有富養,現在這個社會是餓不死人的,反正就是多個人多雙筷子。(註:諸君先不要拍磚,現在本區政府對溫飽還是有保障的,只是別奢望會有錦衣玉食供著)
超生一個的罰個十萬八萬就能上戶囗,有了戶囗就能分到田地,每年還有幾千元的股份錢分,十幾年就能賺回來。孩子長大以後還能得到一塊免費的宅基地,怎麼算也是划算的呀!
至於日後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錢就讀大學唄,沒錢就不讀唄。沒看見那個誰誰不也是初中畢業嗎,現在在工廠里每月也有近兩千元,那個誰在工地有五六千呢。再看那個誰,大學畢業了還不是進工廠賺三幾千元。
現在這裡的人頂著被罰款也要多生多育,這是事實,至於別的地方的人是怎樣想的,在下這井底之蛙就不知道了。

偶爾想想,有時還真的不能全怪上面。
這是在下頂著以公知身份被公知唾棄的打算所寫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