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患了肝癌轉氨酶也可正常 三類人群要定期體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5-22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5月21日 12:49
來源:中國科技網

本報訊(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黃雙權、謝瓊)肝癌有「癌王」之稱,其可怕之處是發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很難救了。如何才能及早發現肝癌?該做什麼檢查項目?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但很多人誤以為體檢查查肝功能、看到轉氨酶不高就可以放心了。專家指出,肝癌患者的轉氨酶也可能是正常的,篩查肝癌應查甲胎蛋白(AFP)。

報道:

男子體檢「健康」,1月後死於肝癌

2013年8月,浙江衢州江山男子吳某在一家衛生院做免費體檢,結果反饋單顯示一切正常。沒想到20多天後,吳某突發身體不適,到醫院診治被發現患上肝癌晚期。距離體檢剛好一個月的時候,他因肝癌經醫治無效死亡。吳某家屬認為衛生院未檢查出吳某的肝癌是誤診行為,導致其無法得到及時醫治而死亡,於是告上法院。當地法院認為被告醫院侵犯了原告的「身體健康期待權」,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後,院方賠償死者家屬5000元。

此類案例並非絕無僅有。廣州東圃一名60多歲的鄒伯曾患有乙肝,年年體檢都注意查肝功能,轉氨酶的指標幾年來一直正常。誰知突然有一天他腹痛厲害,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肝癌晚期。醫生告知,轉氨酶根本不是肝癌體檢項目。

警惕:

長年肝炎有可能變成肝癌


解放軍第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主任醫師劉樹人教授介紹,人們平時所說的肝癌主要指原發性肝癌,即肝細胞和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癌症,我國2011年的肝癌死亡率為23.94/10萬,居惡性腫瘤死亡第二位,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早期肝癌患者可無明顯的癥狀,只有少數病人會出現食慾減退、上腹悶脹或乏力、尿黃等。當癥狀明顯時,病情多已屬中晚期,治療效果很差。

在我國,肝癌以乙肝、丙肝轉化為肝癌的可能性最大,有15~20年的肝炎病史的患者有20%~30%最終演變成肝癌,故肝炎患者要注意定期體檢。對於肝癌的體檢,許多人誤用轉氨酶的高低來評估罹患肝癌的可能性。劉樹人解釋說,肝癌不能完全看轉氨酶,因為轉氨酶只說明有無肝臟損害,肝癌患者的轉氨酶也可能是正常的。

提醒:

約20%肝癌病人甲胎蛋白陰性


篩查肝癌應查甲胎蛋白,這是目前肝癌最敏感、特異性最強的一種早期診斷方法。在肝癌早期或在亞臨床期,肝細胞分泌甲胎蛋白進入血液,測定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便可判斷是否患有肝癌。劉樹人建議動態觀察甲胎蛋白,如果連續幾個月上升,則提示肝癌風險大。甲胎蛋白的閾值為300微克/升,但並非一超標就是肝癌,因為慢性乙肝也會導致甲胎蛋白升高,所以要看升高的持續時間。如果血液甲胎蛋白升到500微克/升並持續四周,80%~90%的可能性是肝癌;如果血液甲胎蛋白還不到500微克/升,但在200微克/升以上持續八周,也有可能是肝癌。

劉樹人提醒,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家族史、經常喝酒的人群要注意定期做體檢。家族性鐵代謝紊亂(遺傳性血色病)的患者也要注意查甲胎蛋白,因為臨床發現,有的肝癌患者鐵蛋白指標也很高。「現在很多人喜歡補鐵補血,其實鐵不能隨便補,太高也不是好事。」劉樹人說。

由於我國約有20%左右的肝癌病人甲胎蛋白陰性,單獨用甲胎蛋白檢查會造成遺漏。劉樹人稱,如果將甲胎蛋白結合甲胎蛋白異質體一起檢查,對肝癌的診斷準確率會更高。甲胎蛋白異質體分三種,分別是慢性肝炎甲胎蛋白異質體、懷孕甲胎蛋白異質體、肝癌甲胎蛋白異質體,如果第三種超過甲胎蛋白總量的1/4,那也有90%的幾率是肝癌。此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高爾基體蛋白等檢測項目對肝癌也有提示作用,肝臟B超、CT、PET-CT等影像學檢查均對肝癌的診斷有幫助。劉樹人還介紹了一個比較新的無痛檢查方法——Fibroscan肝纖維化、脂肪肝檢測,適合不願意接受肝穿的患者。要是這些檢查項目仍不確定是否罹患肝癌,肝臟活體穿刺就是最後的「審判官」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