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研究稱慢性疼痛會遺傳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4-5-22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5月21日 11:13
來源:中國科學報

現實中,為什麼一些人對疼痛的耐受力要比其他人高呢?前不久,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召開的年會上給出了答案:是遺傳基因在「作祟」。

與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持續的,疼痛信號在神經系統里可以持續興奮數星期、數月或數年。

通常患者的慢性疼痛可能源於持續的疾病,比如關節炎、癌或感染;或者源於一次性受傷比如背部扭傷;甚至能發生在沒有遭受過損傷或疾病的人身上。

目前,醫生在治療慢性疼痛時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比如藥物、針灸、局部電刺激、腦刺激、甚至可能會用到手術。當然,也存在一些醫生用安慰劑治療慢性疼痛患者成功的案例。

結合既往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在慢性疼痛患者脊髓液中往往有低水平的內呔啡,所以一些治療方法的最終目標就是刺激內呔啡水平。

這項新的研究課題,研究人員一共詢問了2721例慢性疼痛患者,並按疼痛強度評分為0~10,且所有患者均正在服用阿片類鎮痛藥物。

研究人員首先將參與者分成3組。疼痛評分為1~3分患者被劃為「低痛感」,4~6分是「中痛感」,而「高痛感」被定義為7~10分。

最後的評分統計結果顯示,患者大部分(46%)有中痛感,緊跟其後的是高痛感(45%)。參與者中只有9%有低痛感,並且給予任何疼痛評分都為0的患者取消這項研究。

之後,經過嚴謹細緻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低痛感組中基因變異體DRD1的分佈率比高痛感組高33%。中痛感組人群更有可能有另外兩種變體COMT和OPRK,分別比高痛感組的高25%和19%。同時,高痛感組中更有可能是DRD2且比中痛感組高25%。


「這項研究為理解疼痛和不同個體具有不同疼痛耐受程度的原因提供了一個客觀方法。」研究作者Dr. Tobore Onojjighofia表示,檢查一個人是否具有上述四種基因,能夠更好地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對疼痛的感受度。

而找到這些可能對疼痛感受度有作用的基因,在Dr. Onojjighofia看來,最重要的是能為新治療方法的研究提供目標。

隨後,此項研究結合臨床實際工作證實,抗體能治癒40%的慢性疼痛患者。而神經冷凍也可能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此外,還有一項研究建議,魚油補充劑也可作為治療慢性疼痛的一種更自然的替代療法。(路憶南)

《中國科學報》 (2014-05-21 第6版 醫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