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培建院士:「嫦娥五號」將採用全新方式返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5-16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5月16日 07:01
來源:中國科技網

葉培建院士進行深空探測態勢及我國發展路線之思考的講座。本報記者 周維海攝

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毅飛)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預計2017年發射,將完成我國無人探月工程的第三步——「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顧問、中國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院士14日在「科技新聞大講堂」暨「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會上透露,相較我國返回式衛星和神舟飛船,嫦娥五號將採用全新的返回方式。

「科技新聞大講堂」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這是第三期。「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活動由中國科學院牽頭髮起,從2002年啟動至今共舉辦報告會千餘場,本次報告會由科技日報社承辦。

葉培建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全新的探測器,將由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發射場發射。該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四部分組成,任務中,四個部分被送到月球軌道后將兩兩分離,軌道器和返回器留在軌道,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面降落;著陸器用兩個機械手進行月面採樣和鑽孔取樣,並將樣品放入上升器攜帶的容器里進行封裝;隨後上升器從月面起飛,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踏上歸途,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飛到距地球幾千公里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在預定著陸點降落。他說,為了確保嫦娥五號返回成功,我國今年將發射嫦娥五號試驗器,驗證軌道器和返回器繞月、返回的全過程。

同時葉培建談及備受關注的玉兔號月球車。他表示,「玉兔」的設計壽命為3個月,其間已完成了包括「落下去、與著陸器分離、走起來」的全部預定任務,並在月面開展了科學探測。遺憾的是,在第二個月晝,它發生了故障。「『玉兔』的驅動部分電路控制出了問題,我們一度以為它熬不過月夜。但它醒過來了,各種載荷都正常,還能工作。」他說,「我們希望有一天故障能夠消除。即使不消除,也希望它能繼續活下去。」

在深空探測中,葉培建認為,無人探測是主要途徑,載人探測是制高點。正如航天先驅所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總生活在搖籃里,終究要走出去。

對於實施載人登月,有人並不理解:「美國幾十年前已經實現,如今我們還有必要去嗎?」葉培建的回答是:一定要去。他比喻說,如果宇宙是海洋,地球是大陸,其他星球就是島嶼。「今天不去,等別人在上面安家立業,再想去就難了。」

不過,載人登月涉及諸多因素,需進行大量研究論證。載幾人、落在月球哪裡、去幾天,這關係到飛船、登月艙設計,以及運載能力、工程支持能力、回收救援等多方面,均需周密考慮。

但葉培建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中國有能力完成這件事。


除了探月,葉培建以及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有著更遠的夢想。他們希望開展兼具「繞、落」兩種方式的火星探測,完成包括伴飛、附著方式的小行星探測,通過環繞和在大氣中漂浮方式進行金星探測……關於這些設想,我國已具備一定技術能力,但還需獲得國家支持。「未來我們還想做很多事情,但沒有本事是不行的。」他說,能影響航天今後幾十年發展的,包括量子、電子、信息、通信、材料等多個技術領域。研究人員列出了15個領域、50多個方向、200多項技術,力求結合今後數十年的技術發展,理出未來航天體系。這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

本次報告會上,葉培建詳細介紹了國內外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並闡述了該事業的意義。除了獲取空間資源、展示國家實力、推動科技發展等,他認為激發探索創新精神也很重要。有篇文章表示,現在的教科書教給學生的,都是前人探索出的知識。如果我們今天不去探索,將來給孩子們教什麼?對此他深為贊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