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的經濟大權正轉向中國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5-18 0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經濟可能不再是全球最終強。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的經濟學家薩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國民生產總產值(GDP)——商品生產和服務生產——會超過美國。

我們知道這一天終究會到來,不過,如果世界銀行的數據是正確的話,那裡這一天的到來要早於眾多經濟學家的預期。我根據這些截止到2011年數據進行測算,2014年中國的GDP將會達到16.8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6.1萬億美國(所有的數據按2011年的美元不變價值來測算)。

雖然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但其現實意義卻是有限的。中國的GDP數據並沒有使中國人的富裕程度超過美國,因為這一數值被眾多人口平均掉。人均GDP大體表現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美國的人均GDP約為5萬美元,是中國人均GDP 1萬美元的5倍之多。同樣,無論中國的GDP是否超過美國,其作為經濟強國的地位已經確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指出,2012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不過,世界銀行的數據還是吸引人眼球的。2011年,美國的經濟規模仍大於中國。為了更新對2014年的估算,我根據2012年和2013年兩個國家GDP的數據,加之對2014年的預期,調整了對中國2014年GDP數據的預測值。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要快於美國,中國2014年的GDP會超過美國。

這些數據反映的是一種更加寬泛的發展趨勢,因為採用不同的貨幣體系來衡量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是比較困難的。在此使用的演演算法(名為「購買力評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比較不同國家相似物品的價格,以便得到一個共同的基準。但是,經濟學家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指出,由於在」品味、文化、氣候、價格結構(和)產品供應」方面存在著的巨大差異,會使評價結果複雜化、一些經濟學家也使用匯率進行比較,但這仍然會造成嚴重的偏離。通過匯率的換算,中國的經濟實力目前仍然低於美國(泰勒在其網站上解釋了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

不過,這些數據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問題。這也許在最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全球性的地緣政治本質。美國和中國是兩個世界觀完全相反的國家。

美國從「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和二次世界大戰中認識一個教訓,就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孤立主義對這兩者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戰後的美國外交政策認定,美國必須作為領導者,才能保證世界的和平和繁榮。美國人認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的國家像美國一樣的民主和富裕,那麼全球性的衝突將會減少。美國的軍事力量——從1949年」創建北約「到」反恐戰爭「——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該經濟願景的威脅。

與美國不同,中國並不尋求重塑世界的形象。中國希望有一個全球環境來支持其國內經濟的強勁增長,這也被視為是維護中共對政權力控制的關鍵。全球出口市場應保持開放,這樣中國就能更容易地獲得石油、糧食和礦產,以維持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家Eswar Prasad 在《華爾街日報》寫道:「中國政府仍然從其狹隘的本國利益角度,而不是一個領導者的角度來採取一些行動和制定政策。」例如,在竭力遏制北韓和伊朗的核項目上,美國就沒有獲得中國太多的支持。

這兩種相反世界觀不容易調和的,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經濟競爭必然加劇。經濟權力——一種在可以其他國家獲得好處,能夠影響全球市場和投資流向的能力——在有利於中國方面緩慢地發生著轉變,衝突似乎不可避免。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