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但其現實意義卻是有限的。中國的GDP數據並沒有使中國人的富裕程度超過美國,因為這一數值被眾多人口平均掉。人均GDP大體表現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美國的人均GDP約為5萬美元,是中國人均GDP 1萬美元的5倍之多。同樣,無論中國的GDP是否超過美國,其作為經濟強國的地位已經確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指出,2012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這些數據反映的是一種更加寬泛的發展趨勢,因為採用不同的貨幣體系來衡量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是比較困難的。在此使用的演演算法(名為「購買力評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比較不同國家相似物品的價格,以便得到一個共同的基準。但是,經濟學家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指出,由於在」品味、文化、氣候、價格結構(和)產品供應」方面存在著的巨大差異,會使評價結果複雜化、一些經濟學家也使用匯率進行比較,但這仍然會造成嚴重的偏離。通過匯率的換算,中國的經濟實力目前仍然低於美國(泰勒在其網站上解釋了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