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漢堡中包含了那些美國精神?有點意思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5-14 1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得在美國讀經濟學第一堂課就是「創業調研」,從一開始教授就給大家布置了功課---為麥當勞在本市選址建店。聽上去覺得很容易,著手做起來才知道其中大有文章。


    每個同學都組成小組分頭行動,按照選點規程去尋找合適地點。我們的作業指示上共有二十四條「選點數據收集指標」,比如,社區收入,車行方向,紅綠燈位置,是否有廣告牌遮擋,空地大小,周圍物業情況等等,每項還要細分。那個時代還沒有谷歌地圖,於是我就順著主要街道一條條去查看,然後選出比較靠譜的地點收集現場數據,風吹日晒,堅持不懈。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市場學和創業。


    從此我特別關注美國的漢堡文化,這才發現其中所包含的經濟學意義。我把美國漢堡製作時間和其他種類午餐製作時間做了細緻比較,要比法國和義大利午餐節省一半時間。同樣我也比較了美國漢堡和中餐午餐,發現漢堡在製作人力成本上可以節省一半有餘,而且營養更均衡而豐富。總之,美國人習慣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再把簡單的東西細分化,找出這個簡單東西內部的創新潛力,這與歐洲人食品的多樣化發展方向不同,也和中國人食品的繁縟化決然不同。


    但是,漢堡的高效率和營養豐富也有帶來了不少負作用。這不必多說,快速製作也就等於快速消費,營養豐富也就是成了營養過剩,結果就是吃的太多造成普遍肥胖症。美國人天生缺少心眼,每次買漢堡都連帶買個大號飲料,那裡面都是糖,漢堡店最主要就是靠飲料賺利潤。中國人不少到美國漢堡店裡都買小號的飲料,喝完再灌滿,甚至全家人合飲同一杯,喝完再去裝。雖然這做法有點缺德,但中國人往往以此為榮。中國人圖精明,美國人要信譽,價值觀不同啊。也奇怪,有點面子的中國人在國內吃餐館不喜歡打包帶走,可在美國的中國人都打包,這個「面子問題」早就解決了。


     美國的漢堡文化不但是個經濟學課題,也成了一個政治學課題。大家都非常熟悉奧巴馬邀請他國總統吃漢堡的新聞,其實在美國人眼裡這根本不是新聞,那個官員不是這麼吃?那個億萬富翁不是這麼吃?不吃漢堡反而會成為新聞。也正因為如此,美國人腦子裡的食物就是漢堡,甚至把世界各地不同漢堡價格相互比較,搞出了一個「漢堡價格指數」,用來計算世界「平價指數」(PPP),推算出GDP數據。結果,中國的漢堡價格太便宜,導致世界各國人民歡呼中國GDP超過了美國。


    我大學畢業心裡就要開個漢堡店,到處打聽那個漢堡店最好,然後收集數據和商業情報,然後自己天天搞漢堡製作實驗,核算成本,甚至到處給人試吃。這時我才發現做漢堡生意並非先頭想的那麼簡單,當年為麥當勞選點的經驗遠遠不夠,從材料優選到製作程序運籌精算,我都一一親力新為。不過,在美國大學生創業的不少,我一點也沒有心理壓力,反而深感樂趣。


     後來,我到了中國,到處講如何開發經營漢堡店,大多數聽眾都只是好奇。有個老闆問:「要做大做強,靠漢堡那行」。的確,漢堡產生不了膨大的GDP效應,本質上講,漢堡就是美國人避免經濟規模過分膨脹的法寶;你只生產你夠用的量,你只選用你適合用的成本,獲取最高效益的合理回報,這正是美國人經濟學的精髓所在。


     有一位國內青年找到了我,他問是否可以把漢堡模式運用到雲南過橋米線上,我告訴他:我也沒有答案。漢堡事業和其他事業都一樣,可行性不是來自品種定位,而是來自效益定位。阿里巴巴最早把自己定位成電話本模式,但卻做成了淘寶模式,以後還要成為綜合生活平台體系,誰能確定雲南過橋米線不會成為下個中國的漢堡連鎖呢?只要有「漢堡精神」就必然會有「漢堡事業」!

3

主題

46

帖子

51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3
沙發
豬家有個戒 發表於 2014-5-15 00:27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