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州,離「城鄉一體化」最近的地方(圖)

[複製鏈接]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4-5-9 0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不爭春 於 2014-5-9 08:45 編輯

2013年04月09日00:16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1

  在蘇州,已經不太容易從景觀上判斷一個地方是城區還是鄉村。圖左為蘇州市蔣巷村的農民別墅區,右為張家港市永鋼新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白朝陽

  他們生活在農村,幾乎家家有私家車;他們稱自己的家鄉為「村子」,卻從來不羨慕「城裡人」的生活;他們雖是農村戶口,卻有和城裡人一樣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他們是蘇州農民。在他們的家鄉,城市和農村的界限已經模糊。

  2013年3月19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過程就是資源優化整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縮小城鄉差異的過程。城鄉一體化帶來的成效體現在方方面面。」

  48%的農戶遷入集中居住點

  以往提及蘇州,人們先想到的往往是「人間天堂」、「魚米之鄉」;如今說到蘇州,讓很多人讚歎的是這座城市的現代化,以及城市和農村在那裡的完美結合。

  2008年9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批准蘇州成為全省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試點區;2008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將蘇州列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聯繫點,同時,蘇州還和重慶、成都、嘉興一起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中澳管理項目試點城市。

  巨大的政策空間孵化出了新的蘇州。如今,蘇州已經成為江蘇甚至全國城鄉一體化的標桿。有人說,蘇州是離城鄉一體化最近的城市。

  目前,蘇州城鄉規劃分隔的局面已被打破,城鎮空間規劃不斷優化,工業、農業、居住、生態、水系等重大專項規劃逐步實現了城鄉對接,形成了一個中心城市、四個副中心城市、若干個中心鎮的城鎮發展格局。

  更令人興奮的是,除了規劃一體化之外,城鄉產業一體化布局也已基本形成。蔣宏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蘇州積極推進「三個集中」,即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社區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目前全市90%的農村工業企業已經進入工業園,88%的承包耕地實現規模經營,48%的農戶遷入了集中居住點。

  此外,蘇州基礎設施也基本實現了城鄉聯通,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就業社保體系也實現了城鄉並軌。

  蔣宏坤舉例說,就基礎設施城鄉聯通這一方面,全市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99%,城鄉公交一體化覆蓋率90%以上,90%的規劃保留村莊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村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

  城鄉居民收入比保持2:1以內,

  領先全國

  蔣宏坤謙虛地表示:「經驗談不上。」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城鄉一體化取得的成績,全是蘇州市推進改革所產生的「紅利」,這些改革包括戶籍制度、農村土地使用制度、農村股份合作、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五個方面的改革。

  戶籍制度改革是破解城鄉二元體制難題、打開城鄉一體化大門的「鑰匙」,也是蘇州推進改革的首要工作。

  早在2005年,蘇州市就實施了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的戶籍管理制度,此後,蘇州又出台政策,鼓勵引導農民以集體資產所有權等權益和資產換股、換保、換房。目前,蘇州累計136萬農民通過這種「三置換」的形式,實現了居住地轉移和身份轉變。

  蘇州也在農村土地使用制度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蔣宏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蘇州市積極探索、完善了集體建設留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萬頃良田」建設等政策措施;加大了農民住宅和宅基地置換城鎮商品房的力度,盤活了城鄉存量建設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建成了鎮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如何讓農民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中,通過股份合作獲得持續性收益,一直以來是蘇州市城鄉一體化探索的重點。

  近年來,蘇州市推進了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大力發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等「三大合作」經濟組織。這些組織不僅成為農民財產投資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徑,也形成了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大大促進了農民變市民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步伐。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沙發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4-5-9 08:45 | 只看該作者
  在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方面,蘇州市制定和出台了配套政策意見。要求把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同時加快推動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向城鎮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向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並軌,實現了城鄉社會保障同一平台、同一標準。

  此外,蘇州市在江蘇省率先對糧食規模經營戶實施收購價外補貼,率先探索了基本農田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目前,蘇州基本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保險體系,累計投保農戶408.8萬戶次,承保風險132.9億元。

  蔣宏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實踐,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始終保持在2:1以內,這一水平全國領先。

  先城鎮化,再城鄉一體化


  經過多年實踐,蘇州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是,蘇州市並不滿足於現狀。

  蔣宏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蘇州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比如,依附在戶籍上的權益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存在『逆城市化』的矛盾。」

  蔣宏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未來,蘇州要在改革攻堅中破解深層次矛盾,必須圍繞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土地節約集約、戶籍和社會管理、資源環保等問題,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正確處理好利益關係,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蔣宏坤也認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要以城鎮化為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蘇州提出的「三個集中」,其本質就是解決城鎮化問題。

  蔣宏坤解釋說,「城鄉一體化,『化』就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在工業化、城鎮化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實現,否則就難以形成工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持農村、城鄉統籌發展的實力。日本、韓國也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高度,將80%左右的農民轉移到城鎮后,才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蘇州也不例外。」

  21世紀初,蘇州共有2.1萬個自然村莊,農戶戶均耕地不足3畝。在耕地分散、村莊分散的形態下,要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城鄉均等化等工作很不現實。因此,在過去的10餘年間,蘇州是先做好了城鎮化的工作,在此基礎上成長為「離城鄉一體化最近的城市」。

  「只有在城鄉空間布局科學調整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均等化在農村的作用。所以,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只有加快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才能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蔣宏坤說。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2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