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美國世界會更好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5-5 2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期展開的訪問亞洲之旅,已經成為了盛大的針對中國之旅。奧巴馬除在訪問菲律賓期間與菲律賓簽訂協議,最大範圍地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外,此前更首度表明中日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範圍,以此應對中國的崛起。

奧巴馬此舉,我們當然必須警惕和作出譴責、回擊。但是,不少讀者更因此提出假設性問題,如果中國是世界老大,甚至世界上沒有美國,我們是否可以耳根清靜一些,麻煩是否也減少了很多?

如果讀者真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在這裡筆者要告訴讀者的是,在中長期時間內,世界老大仍是美國,而且世界如果沒有美國是不行的,中國的麻煩反而比過去更多。我為什麼要這樣說?這裡有三個讀者並不大知道的原因。

原因一,維護世界秩序穩定需要美國。

不知道讀者有否看過由杜琪峰導演執導的電影《黑社會》、《黑社會以和為貴》,當中的一個情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黑社會老大被警察抓進拘留所之後,原本以為黑社會群龍無首,香港社會就能安定下來,但沒想到的是,各路黑社會人馬由於沒有老大管束,反而更加爭權奪利,為了搶地盤展開激烈鬥毆,讓社會的秩序更加混亂。

黑老大美國能維護秩序

當前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猶如「黑社會」,美國就是這個「黑社會」中的老大。而且,美國這個黑老大向來持有對人嚴、對己寬的雙重標準,平時還總有要收取「保護費」的習慣。

對於美國要收取「保護費」的黑社會行為,我在這裡給讀者列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經常要求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升值,為什麼美國要這樣做呢?因為人民幣升值意味美元貶值,美國可以憑藉美元貶值向中國多出口產品,以拉動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要求中國上調人民幣匯率帶有強迫性質,因為美國政府覺得中國吃點虧是應該的,要不是美國這個老大在維持世界的秩序,中國的外貿出口就不能安穩的國際市場上展開,因此,中國應該給美國交「保護費」。

雖然美國這種邏輯很難讓我們中國人理解,但必須指出的是,雖然我們常說自由市場需要利用「看不見的手」才可能成功,但地緣政治則需要強有力的「看得見的手」,才能維持國際秩序,這隻手就是美國的手。

如果世界缺少了美國,就會如《黑社會》影片中所呈現的那樣,不但大國間會互相爭搶地盤,一些中小國家也會兵戎相見,例如中東國家與以色列、印度與巴基斯坦、朝鮮和韓國之間就會因為沒有美國的制衡,隨時出觸動地區戰爭俄爆發,世界將會陷入混亂,這給中國帶來的麻煩只會比現在多。

在這裡,我還要問讀者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果沒有美國,東盟國家會否對中國更有戒心,更擔心遭中國控制,導致中國與東盟的合作無法像現在這麼順利呢?

因此,要美國消失,除非有更有強力的老大出現,以取代美國的位置。但是,就未來十多二十年而言,有希望或者能當上老大的國家還沒有誕生。例如,中國是不想爭這個位置,中國現在最想的是歐美國家少點過來搗亂、添麻煩,可以讓中國一心一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解決國內系列複雜問題。中國只要解決好問題,國力才能上升,才有足夠的實力獲取匹配的國際地位。爭老大,現在明顯不是時候。

俄羅斯則是無力爭,俄羅斯已經沒有了昔日與美國爭霸的本錢,目前無論是烏克蘭事件,還是收留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俄羅斯重點都在防禦而非進攻,這只是以進為退的手段;歐盟國家是很難爭,在歐債危機的襲擊下,歐盟受到重創,經濟陷入停滯困境,當前最要緊的是如何重新崛起,避免重蹈日本經濟迷失廿年的覆轍。

這種情況下,讀者必須明白的是,雖然美國國力已下降,雖然美國很霸道,世界不少國家對美國也是口服心不服,但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內,不管大家願意不原意,美國都會依然穩坐老大之位。這看起來雖然很不公平、很不恰當,但正如英國著名寓言小說"Animal Farm"《動物莊園》所言,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雖然眾生平等,但有些動物就是要比別的更平等)。

當然,當老大也不是這麼好當的,電影《黑社會》中的老大,往往都沒有好下場。反而是那些不當老大好多年的,例如昔日霸主英國,倒是紛爭減少、可以安穩度日。

原因二,世界發展需要美國。美國人是很狂妄的,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RichardHaass)曾表示,「美國或許已經進入又一個美國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主席普雷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也說「本世紀將是另一個美國世紀。」

世界喝習慣了美國「奶水」

這些話語我們聽起來是有些刺耳,但不可否認,美國目前確有狂妄的本錢。一方面,在當前歐洲經濟正在衰退、亞洲經濟正在減速的情況下,只有美國才有能力驅動全球經濟復甦。這是因為美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高達25%,只有美國經濟復甦、增長,美國消費他國商品和服務的能力才會增加,這將促進世界各國的出口,提升世界各國的增長。

以中國為例,我要告訴讀者一個比較意外的信息,在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也就是2009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占其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降到6%,而在此前則達10%左右,甚至更高。導致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

因此,只有美國的經濟恢復強勁增長,才能促進拉動中國經濟向前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增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都如此,其他國家就更需要依靠美國了。

另一方面,如果讀者有看過我此前拙作《中國和美國相比缺的是野心》的話,就可知道新興國家已經喝習慣了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這個「奶水」,一旦缺乏「奶水」供應,新興國家的經濟將會動蕩不安,今年初新興國家經濟的混亂就是很好的證明。

因此,即使美國在今年內完全退出QE政策,也會以別的方式大印鈔票以及維持一段長時間的低息環境,繼續給新興國家「供奶」,讓新興國家對美國產生依賴性,美國提供的這種「奶水」,對有些新興國家而言,其實已與毒品上癮無異。

要上網用Iphone離不開美國

原因三,世界進步主要依靠美國。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不想面對的事實,那就是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強的創新國家。在微觀方面,各位不妨看看身邊,無論我們現在工作、生活基本上離不開的網際網路,還是蘋果的電子產品,都不是誕生在中國,而是美國。

在宏觀層面,例如能源領域,雖然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新能源的開發,但無論是風力還是太陽能發電,都會遇到無風無日照導致發不了電的窘境,大量使用核電,又會面臨核安全的威脅。而美國開發頁岩油的新技術已經成熟,可以大量增加從地下岩層提鍊石油和天然氣的能力,隨相關技術的廣泛推廣,不但可促進全球的能源產量,也會降低各國對進口昂貴能源的依賴性,同時也能夠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更加重要的是,美國的發展模式,乃至美國關於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仍被世界多數國家視為發展的默認模式。可能很多讀者都不願意相信,美式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理論,是世界大部分國家這二、三十年來唯一遵行的經濟理論,包括美國的金融改革、市場開放、以市場主導、政府減少干預和貿易自由化等等。

當然,美國在推廣這套理念上,花了許多功夫,更利用軍事、政經力量要求全球多數國家戮力施行。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甚至東歐國家,也在爭相模仿美國的這套發展理論。

不能否認,對全球眾多國家而言,美國的民主是真實的,美國的自由、開放也是無疆界的,美國當前的價值觀與制度,還是有很多國家將之視作榜樣的。我要提醒讀者,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並非在尋求推倒美國主宰世界,反而是希望模仿美國,尋求建立強大而有活力的中產階級,以實現美國早已實現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等目標。

世界發展需有世界領袖

這就像香港經濟學家曾仲榮在他的著作《后海嘯時代:經濟-投資七堂課》所言,「美國的強,不是強於軍力,不是強於經濟實力,而是強於美國人的核心價值、文化力量、精神文明,這才是美國經歷一次又一次挑戰,仍能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

當然,即使美國再強大,但面對美國對中國的進逼,中國也是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反反擊的。

例如,在外交層面上,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8日告誡美國:「中方希望有關國家能夠做有利於增進本地區國家相互信任、有利於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事情。」但是,有不少讀者認為中國應該對美國更強硬,在這裡我必須告訴讀者的是,由於中美實力上的不平等,中國當前能做的不是選擇與美國硬碰硬,而是通過例如廣交朋友,甚至是利用「銀彈政策」加強與他國如俄羅斯、歐洲國家的合作等以柔克剛、圍魏救趙的迂迴方式,化解美國的進逼。

總而言之,讀者應當認識到,雖然當代許多全球性問題,的確需要多極化、集體行動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解決機會,但是全球格局要真正變為「多邊主義」,說起來容易,設計和實施起來卻很難。

因此,當今世界,依然需要世界領袖的存在,以足夠強大的經濟、物質、社會和政治資源去維護全球秩序,才能令國際環境更加安定,各國的經濟更加平穩,各國的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才能更順利解決。看盡群雄逐鹿,在未來二、三十年內,能擔當世界老大的仍舊只有美國,能維持世界秩序的仍然只有美國,不作他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