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是什麼派?

[複製鏈接]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09-8-13 0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所有基督徒都應該是相信福音,傳播福音的。而不應該相信並傳播某個「派」,即使我們被別人劃到某個「派」里。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沙發
研究 發表於 2009-8-13 02:04 | 只看該作者
是啊,我們在基督里是合一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
研究 發表於 2009-8-13 02:06 | 只看該作者
林前 3:3
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林前 3:4
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
林前 3:5
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
林前 3:6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
林前 3:7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
林前 3:8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林前 3:9
因為我們是與 神同工的;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林前 3:10
我照 神所給我的恩,好象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林前 3:11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09-8-13 02:42 | 只看該作者
嚇我一跳,我以為網名被盜用了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32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5
newfaith 發表於 2009-8-13 02:44 | 只看該作者
宗派問題比較複雜,而且是因著神的恩典,是歷史的原因造成的。不要對宗派有什麼偏見。宗派不影響合一。大家都是神的家庭的一分子。 在倍可親的基督徒和在讚美家園的基督徒都是一家人,可以合一。

我們要反對的是宗派主義。就是認為自己對,別人錯。宗派主義是合一的天敵。沒有宗派的人,很多也有宗派主義。認為宗派就是結黨。

人類墮落後,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對於合一我們也不能理想化,而是在罪人中間,借著耶穌達到合一。
51zanmei.org/home
讚美社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6
研究 發表於 2009-8-13 07:00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宗派之所以成為宗派,大部分是教會的傳統。比如說,浸信會要求實行全浸禮,其他教會對實行全浸禮與否,沒有嚴格要求。再如,有的教會每個月有一次主餐禮,有的教會每個主日都有主餐禮。這些都是傳統問題。
另外,也有在支端真理上認識不同的,但是,基要真理上是一致的。

這些不同或多或少對合一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說牧師的交流,請牧師講道可以,行主餐禮一般都由本教派的牧師主持。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7
研究 發表於 2009-8-13 07:01 | 只看該作者
嚇我一跳,我以為網名被盜用了呢。
MapleTree 發表於 2009-8-13 02:42

單立出來好些,主題更突出。
藍天, 白雲, 海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8
Servant 發表於 2009-8-13 12:17 | 只看該作者
我喜歡這樣一個定義:
所謂異端,就是在機要真理上的妥協;
所謂宗派,就是在非機要真理上的堅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9-8-13 12:43 | 只看該作者
所有基督徒都應該是相信福音,傳播福音的。而不應該相信並傳播某個「派」,即使我們被別人劃到某個「派」里。
MapleTree 發表於 2009-8-12 08:26


冤枉啊,不是我們劃分的,是你們自己劃分的哈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1396

帖子

220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3
10
paci 發表於 2009-8-13 17: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aci 於 2009-8-13 17:14 編輯

我是這樣看宗派的: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 (林前 11:19)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1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27 | 只看該作者
我是這樣看宗派的: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 (林前 11:19) 。
paci 發表於 13-8-2009 04:12


阿門!

「有經驗」,按英文的直譯,是經過神的「批准」的意思。保羅這裡是談哥林多教會在聖餐禮上的紛爭。還有其它許多紛爭的現象,唯有這個例證,保羅給了正面的評價。保羅對其它紛爭的評價基本都是負面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2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8-13 06:47 編輯

11# 追求永生

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關於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在聖餐禮問題上的紛爭和保羅的立場和解決辦法比較詳細的解釋,供paci姊妹參考。


在聖餐禮上的敬拜(哥林多前書11:37-34)

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關於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在聖餐禮問題上的紛爭和保羅的立場和解決辦法比較詳細的解釋,供pici姊妹參考。


在聖餐禮上的敬拜(哥林多前書11:37-34)

保羅把這個問題分為五個部分加以處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3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48 | 只看該作者
1.        在聖餐禮上的分裂並沒有令保羅驚奇(哥林多前書11:17-19)。保羅並未對這個分裂本身判斷是非,而是在經文11:19所體現的他的最基本的思想里,他認為這種教會裡的分裂現象(異端)是聖徒經受考驗證明信心的一種方式。摩西在申命記13:1-4中說的實際是一回事。耶穌也同樣警告假先知的出現也是檢驗聖徒(馬太24:23)。

因此,保羅對哥林多的基督徒一旦舉行聖餐禮就會有紛爭和分裂這樣的消息早有預備(11:18)。保羅並不是贊成這種紛爭,知道這樣的紛爭是由於他們中間有人不信所造成的(11:17)。

這樣的紛爭總的來說對教會絕非好事。這個認識引出了下一部分的討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4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8-14 10:58 編輯

2.        他們的分裂和不一致導致了正常敬拜的中斷(哥林多前書11:20,21)。保羅在11:21表明,當他們到一起參加聖餐禮時,他們自私和自我中心阻礙了真正的團契功能。取代應該在團契中出現的基督徒之間互相學習和分享,他們都只關心自己的希望是否達到。結果,一些人貪吃貪喝,把主的晚餐變成了宴享,而不是聖禮;而另一些人甚至得不到掰開的麵包。

由於這個原因,保羅宣稱,他們這樣的行為,使聖餐禮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意義(11:20)。

比較明顯的是,那時的聖餐禮的舉辦形式和今天大有不同。第一世紀的時候,每一個基督徒家庭都從自家帶上食品和飲料作為主內交通所需要的必需的聖餐要素;我們今天卻是由教會對這方面負責的人為教會成員準備好。

因此,在使徒行傳的前幾章我們讀到人們敬拜我們的主有這樣幾種形式:傾聽使徒的教導;參加團契;參加掰餅(主的晚餐);以及禱告(使徒行傳2:42)。當他們和平常人一樣用餐時,是在家裡,只是要有歡悅和淳樸的心情(使徒行傳2:46)。這表明儘管他們也帶著麵包和葡萄酒去參加聖餐禮,他們並非是在教會舉辦節日慶典。

可能是在聖餐禮的環境里,他們知道了一些人的需求。因為有些人帶著麵包和葡萄酒參加;另一些什麼都沒帶。要同心同靈(互相關心),就是帶來他們所有的和那些需要的人分享(使徒行傳4:32)。

但是哥林多教會在遵行聖餐禮時,情況失去了控制。人們已經不是在家裡先吃了飯帶到教會的飲食也不是只限於聖餐禮所需要的元素了。他們把宴享的各種飲食都帶到教會在那裡大吃大喝,其他人只好餓著肚子在旁邊觀看,甚至連聖餐禮所需要的物品都沒有。正是這種狀況令保羅痛加申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5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8-14 11:06 編輯

3.        聖餐禮的真正目的(哥林多前書11:22-26)。在經文的第二十六節,也就是這個「因為」系列的最後一個,保羅明確地闡明了聖餐禮的目的。吃餅飲杯的目的是:我們在信徒中間同時也向世界公開宣稱主的死亡,祂將再來接走祂的教會並與祂永遠同在。因此,無論任何事情在主的晚餐桌上都應該與這個目的相符合。

關於這個聖禮,我們能夠看到,耶穌把它交代給教會,要求我們經常施行,目的就是要我們時刻記住為了我們的罪耶穌付出了他的生命(身體)為我們死亡(寶血)。同時,也是提醒我們記住,神在耶穌裡面為我們提供了我們需要而又無法提供的完美無暇的贖罪祭。

沒有耶穌完美的生命(在他的身體里和人在一起),我們不能在神的面前稱義。沒有耶穌的拋灑鮮血(死在十字架),我們就沒有罪得赦免。我們就依然是死在過犯之中。

這樣,我們可以理解福音的信息被包含在聖餐禮裡面。特別重要的是,即使在自由派的教會裡,那裡雖然已經沒有真實的福音,神的福音信息依然藉由耶穌設立的這個聖餐禮得以傳播。

保羅對聖餐禮的理解是根據我們的主對他的啟示為基礎的(11:23-25)。保羅在這裡告訴我們的也和別處一樣,不是他從其他人那裡得來的;甚至不是從那些和耶穌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使徒那裡得知的。保羅教導的這個聖餐禮直接是從我們的主的教導而來。保羅在生命轉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主曾經直接對他施以教導。在我們即將研讀的加拉太書了,保羅對此有更多的談及。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告知他們沒有任何借口為他們在聖餐禮上的不良行為辯護。因為此前他已經把耶穌關於聖餐禮的教導轉告給了他們(11:23)。

保羅提起注意說,正是耶穌拿起麵包,獻上感謝,掰開麵包,然後宣告了麵包的重大意義(給麵包定義),然後宣稱這樣做對他們來說的目的是什麼(紀念基督;11:23,24)。

耶穌對酒杯也做了同樣的事情:解釋了這個杯酒對他們的重要意義(11:25)。

非常明白,保羅通過重新對哥林多基督徒解釋這些事情所要表述的要點之一就是強調耶穌是聖餐禮的首領,只有祂能確定聖餐禮的意義。因此,他們絕不能通過任何方式對其篡改。他們絕不能對聖餐禮給出新的定義,也絕不能用與耶穌所宣稱的舉辦方式不同的方式舉辦聖餐禮。佔據主導地位的必須是基督的解釋,而不是人的解釋。

在這個基礎上,保羅在經文11:22說到,如果他們想宴享,他們可以在他們的居所進行。如果把聖餐禮變成宴席,令一些人吃得過多,令另一些人忍飢挨餓,不啻是對基督為之而死的神的教會的一種蔑視(11:22)。進一步說,這不是愛心的體現;因為這樣的做法使那些無力參與聖餐禮的人蒙羞(11:22)。

也許是一些人對保羅提起他們遵行了聖餐禮並且希望保羅能夠表揚他們的守禮。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他們肯定失望了(11:22)。

這個思路引導了我們來到保羅的下一個要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6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9-8-14 11:08 編輯

4.        基督的身體就是基督今天在這個世界上的可見顯現 – 這就是教會。保羅想要人們明白,當他們加入了耶穌的身體,也就是聖餐禮的麵包以後,他們就標誌性地宣稱他們已經加入了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11:29)。這就是保羅的讓他們學習理解身體的用意。

保羅經常教導可見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在以弗所書第四章,保羅專門發展了這個真理(以弗所書4:4-16;同時比較以弗所書5:23;歌羅西書1:18;2:19)。這也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24章所談及的內容的基礎,我們將很快就要對這個內容進行研讀。

當教會成員在聖餐禮上如此舉止乖張的時候,他們清楚地表明他們不理解教會是一個身體,同時也沒有在教會首領基督之下,使這個身體所有成員之間團結一致。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對他們責難的原因(11:29)。

這樣的飲食舉止被保羅稱之為沒有價值的方式。他們聚在一起,有些人帶了飲食,有些人沒帶;有些人大吃大喝,有些人忍飢挨餓(11:27)。人們必須證明他們理解基督的身體 - 教會。他們必須看清聖餐禮是為了整個教會,不是為了少數人。他們只有在教會的具體環境下,在非基督徒世人面前,在認識到基督把生命給了他們,他們把自己的生命也交託給了教會,這個聖餐禮才能被正確地持守。

如果他們不能認識他們是基督的身體以及所有教會成員都是一個身體,問題將是嚴重的。他們就會在基督的身體和保險上犯了罪,原因是他們表明他們不知道基督為什麼死。他們將不會比那些早時為耶穌的死而悲慟哀哭的人更好(11:27)。

顯然神已經對這個教會的會眾給過警告。他們中間許多人患病,死亡的人數也遠遠超過預期(11:30)。由於他們在教會裡的共同犯罪,神正在懲罰他們;同時,他們在聖餐禮上不能分辨基督的身體,也是他們受到懲罰的一個原因。他們沒有做到堅守耶穌定意的在基督裡面的合一(11:31)。他們應該把這些從主而來的在他們中間進行的管教看作是主對他們表示大愛的方式,讓他們得知主不滿意他們的所作所為。主不希望他們和世人一樣遭受報應;因此,他們最後學習如何在合一的教會裡生活而不是混同於世人一樣(11:3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5
17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57 | 只看該作者
5.        關於如何進行聖餐禮的指導(哥林多前書 11:33-34)。保羅沒有給出詳細的指示。非常明顯,聖餐禮的設計很簡單,因此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即使會眾當中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一樣。

他們簡單地來到一起,學習互相等待,通過一起飲食,表明他們在基督里的一體和在一個身體里的合一(11:33)。如果有人飢餓,他可以在家裡先吃過飯。這個不是為了一般的宴樂而設立,而是為了主的晚餐(11:34)。保羅沒有像後來在許多教會發展的那樣給出細節;這些細節到了一個地步以至於傷害了基督定意的聖餐禮的純正含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1396

帖子

220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3
18
paci 發表於 2009-8-14 19: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aci 於 2009-8-14 19:50 編輯
阿門!

「有經驗」,按英文的直譯,是經過神的「批准」的意思。保羅這裡是談哥林多教會在聖餐禮上的紛爭。還有其它許多紛爭的現象,唯有這個例證,保羅給了正面的評價。保羅對其它紛爭的評價基本都是負面的。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8-13 19:27


謝謝深入探討

總的來說,要避免紛爭,尤其在一些(?)細節上。如經上教導,分 門 結 黨 的 人 , 警 戒 過 一 兩 次 , 就 要 棄 絕 他(多 3:10)。

然而,當今基督教會常常因為理解的分歧,儀式的不同便分出成千個派別,而基督的門徒常常給自己冠以人的名字,什麼「加爾文派」「路德宗」。。。。。。他們豈能忘了身 體 只 有 一 個 , 聖 靈 只 有 一 個 , 正 如 你 們 蒙 召 , 同 有 一 個 指 望 , 一 主 , 一 信 , 一 洗 ,一 神 , 就 是 眾 人 的 父 , 超 乎 眾 人 之 上 , 貫 乎 眾 人 之 中 , 也 住 在 眾 人 之 內 (弗 4:4-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9
sousuo 發表於 2009-8-14 23:3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深入探討,受益良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9-8-15 00:55 | 只看該作者
在人很複雜,在神很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4: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