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平板消亡 APP當道(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5-9 0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5月08日 09:42

  來源:鈦媒體 作者:趙賽坡

  

  原標題:移動網際網路三大趨勢:平板消亡、APP當道、情境計算

  無論是國外Instagram和Whatsapp的天價奇迹還是國內BAT三大巨頭無節操的收購,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紅利讓全球的資本和注意力都聚集到一個環節上——Mobile。前兩天在北京舉行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簡直就是年輕人的海洋,如果說網際網路公司是年輕人的公司,那麼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則可能是更年輕人的集合體,因為年輕,所以更有激情。但儘管踏上移動網際網路這個「上行」電梯,但如果方向不對,依然無法到達終點,下面來看看移動網際網路未來的三個趨勢。

  平板漸趨消亡

  幾年前人們一度認為上網本會替代傳統筆記本,但這個念想被iPad無情的毀滅了,也差點讓主打上網本的宏碁和華碩倒閉。隨著iPad的流行,好事者再度認為iPad還會消滅傳統筆記本,但當iPad發布后的第四年,從蘋果最新一季的財報里看,iPad的銷量開始下滑,只賣出1640萬台,較去年同期2000萬台的銷量有明顯下滑。

  而如果細心去觀察iPad的銷量變化圖,如下圖所示,會明顯看到,與iPhone相比,iPad的增速已明顯放緩,甚至可以說幾乎停滯。分析人士認為,平板電腦與手機不同,其更新換代的頻率很低。而來自皮尤的調查則揭示了另外一個有趣的數字:在15到55的年齡段中,擁有平板電腦最多的是30—55歲的人,而最少的則是15—20歲。

  皮尤認為,年長者喜歡使用平板電腦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平板可以成為傳統筆記本的部分替代品,大屏對習慣使用瀏覽器的年長者非常有吸引力。而年輕人沒有使用瀏覽器上網的習慣,他們早已對APP接入網際網路的模式習以為常,也因此,他們對平板電腦的需求很小。如一位小朋友所言:平板電腦更像是個遊戲機還不是上網設備。

  當手機尺寸越來越大,也讓手機和平板的界限日益模糊。而以手機為主要設備的年輕人群體正在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所有這些因素都讓平板電腦的未來變得岌岌可危,平板電腦也曾一度讓很多傳統媒體覺得找到了大救星,但目前來看,這些傳統媒體需要繼續尋找」新救星「了。

  獨立的APP更受青睞

  如上文所言,用戶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使用習慣是不一樣的,及時是同一款系統,比如iPad和iPhone都是運行的移動設備,但用戶在iPad上使用瀏覽器的頻率更高,而iPhone用戶則更鐘愛各式各樣的APP,他們早已習慣用這些APP訪問網際網路,從吃喝玩樂到辦公生活。

  傳統網際網路時代,除了一些基本的工具軟體之外,用戶的所謂上網幾乎都是圍繞web瀏覽器展開的,書籤欄里的書籤就是一個個服務入口。如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獨立的APP成為新的觸點。與桌面瀏覽器大而全的功能不同,移動APP越來越多的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其中基本的原則——一個APP解決一個問題。

  這當然和國內移動APP的現狀有些差異,原因也不難理解,如今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還是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所把持,比如BAT。很多傳統網際網路軟體(應用)的習慣延續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上,導致移動APP臃腫不堪,這在Android平台尤其嚴重,那些出自國內頂尖網際網路公司的應用運行起來卡頓明顯。除Android系統碎片化和不同硬體平台的因素外,APP集成了太多服務是主要原因。

  而國外一些應用,比如Snapchat、Instgarm、Secret則真正貫徹了小而美的理念。或許這些為移動而生的服務無法代表業界的整個潮流,那不妨看看以傳統網際網路起家的Facebook和Google,Facebook日前將messenger作為一個單獨的APP推向市場,下一步還會讓paper獨立運行。而Google則把文檔和表格應用從Google Drive里移出,成為兩個獨立應用。

  受限於手機軟硬體的不足,用戶對移動APP的體驗非常關注,通過這些獨立的APP,開發者能讓用戶更好的解決某一個方面的需求,提升體驗效果。並且,大量移動APP組成的品牌矩陣也能增強用戶的使用粘性。或許將來的某一天,你在手機上打開命名為」Google「的文件夾,裡面放置了所有Gmail、音樂、文檔、表格等多個單獨應用,就像當年打開打開瀏覽器的書籤一樣。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5-9 01:11 | 只看該作者
 情境計算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說起搜索的未來是人工智慧,當然這來自Google創始人佩奇的觀點。移動互聯時代,搜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極有可能造就第二個Google。但移動網際網路的搜索絕非簡單的能找到資料,而是基於情境計算的推薦。

  移動網際網路帶給世界最大的改變是數據生產變得簡單,尤其是圖片、聲音、位置三大方面的數據,再加上可穿戴設備上的各種感測器數據,都成為目前移動網際網路企業最激烈的戰場。情境計算則是通過整合來自移動設備上不同數據,將個人的生活、工作都變成可追蹤的比特流,然後根據特定的情境向用戶push特定的信息。

  雅虎美女總裁梅耶這樣描述情境計算:」情境計算基於用戶所處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推送給用戶正確的信息。「 梅耶也表示,只有移動設備才能更好的收集用戶的這些位置與行為信息。梅耶對情境計算的關注也反映在一些矽谷公司的收購:Twitter買下Android桌面產品Cover;Yahoo則買了Cover的競爭對手Aviate;蘋果收購智能助手Cue。除此之外,搜索巨人Google在不斷打磨的Google Now也是基於用戶情境來推送消息。

  Google now背靠Google龐大的搜索數據,並利用強大的演演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並結合地點和時間推送做相應的推送。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用戶還無法完美體驗到Google Now。但即使在國外,Google Now目前還很笨,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無法讓時空和信息進行良好的匹配,譬如國外很多用戶反應,他們的Google Now常常會在上班時間發來一條通知:告訴你從辦公室回家的路線以及交通擁堵情況,但事實上,你此時並不需要這類信息。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如Google這樣的巨鱷,短期內也還無法提供優質的情境計算服務,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

  大約四年前,時任連線雜誌主編的克里斯安德森高呼:web已死,Internet永生!當時引起很多人的非議,如今來看這句話,卻有著極大的前瞻性。隨著PC業的沒落、傳統PC和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轉型,由iPhone引發的APP潮流讓人類踏入移動互聯的新時代。當越來越多的用戶依靠APP而非瀏覽器訪問網際網路時,web已無足輕重。如今,人類處在」無處不連接「與」無時不連接「的時代,海量移動數據為情境計算提供了良好基礎,也吹響了走向人工智慧的號角。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