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麼工作性價比最高?領導們果然遠高於普通勞動者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國家統計局2014年年初發布的一項報告曾引發激烈的爭論,起因就是「高收入」的標準到底是多少。

  統計局的結論是年收入56389元,這個數字隨後被各地媒體紛紛引用,當然後面附上了諸多評論:北上廣深等「高帥富」地區對其嗤之以鼻;而一些「老少邊窮」地區也覺得標準定得這樣低,讓許多人覺得失去了向「高收入組」努力的動力。

  但數據不會說謊。通過與其他獨立調查結果的相互印證,就可以看出這個數字其實並不像很多人臆想的那樣偏低。

  例如中山大學發布的2013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其中高收入的門檻是5萬元——因為有80%的受訪者收入在這個標準以下;只有10%的人年收入超過7萬元;而年收入超過15萬元的,每100個人里才有一個。

  每年5萬元,意味著理論上每小時收入24元。

  對於人均年收入,國家統計局與中山大學的數據偏差不足300元,均為2.9萬元左右。

  有人動輒為萬元月薪哭窮,也有人為北京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提高0.92元而歡喜不已。總收入的數據並不能作為跳槽和暗自欣喜的依據,它只是一個原點,不要忘了,這是一個平均每個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的國度,有許多人憑藉遠超平均值的工作時間才躋身「高收入」階層。在收入性價比的坐標繫上,還有性別、年齡、職業以及工作單位類型等紛亂複雜的軸線。

  低收入者「標準像」:「西部地區」「打工的」「二十多歲」「女性」「保姆」

  中國女性平均每周要比男性少工作3小時,但相應的,她們的平均年收入2.5萬元也低於男性的3.23萬元。如果以每年52周來計算,男性每工作一小時要比女性多賺2元,所以可以這樣說,雖然女性們的工作略輕鬆,但回報率也比不上男性。而且,女性之間的勞動時間差異非常大,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還高。

  如果繪製中國人的收入圖,以年齡為坐標,它呈現出棗核形:30歲至44歲收入最高,在性價比方面,此時也會達到峰值,即每小時12.28元,要比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15歲至29歲)每小時多賺近3元。

  與我們慣常的想象不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居然不是東部沿海地區,而是中部,而且,中部地區的人每周還要比東部地區少工作3小時。因此,在性價比的曲線上,中部看起來確實「崛起」了,每小時平均收入達到11.85元,而西部仍然有待「開發」,每小時僅為8.29元。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部地區遍地都是高收入、低強度的好工作,因為,拉高地區平均收入的是老闆們的營業收入,對於普通打工仔們來說,中部地區的年平均工資不但低於東部地區近一萬元,甚至還不如西部地區。

  以人群劃分的話,非正式就業人員(保姆等)和農民收入最低,分別為1.9萬元和2.13萬,考慮到非正式就業人員往往需要付出更長的勞動時間,性價比毫無疑問墊底,每小時工資只相當於6.92元。

  在黨政軍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工作,性價比介於每小時14.61元到15.59元之間,並且不論在哪個地區收入差別都不大,全部遠高於平均值的10.97元。

  最後,性價比最高的職業當然是外資、合資企業員工,以及當老闆,這些行業平均每小時收入高達18.53元。上海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為全國最高,平均收入也最高。

  從統計數據上看,我們可以描摹出全國收入最高和收入最低群體的兩幅「畫像」:工作性價比最高的,是「在上海」「外資企業」「擔任負責人」的「中年男性」,而工作性價比最低的,莫過於在「西部地區」「打工的」「年輕女性」「保姆」。

  高收入行業:金融、計算機,國企要進壟斷的

  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4~2011年),在全國的19個行業門類中,採礦業、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的收入增長最快,每年增幅比例都超過10%。這些與政策導向和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的工作收入較高也不足為奇,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它們的收入增長速度也在逐年放緩。比方說造就了無數個億萬富翁的採礦業,2005年的收入增速達到所有行業里最高的近20%,但到了2011年已經下降到12.6%。

  最高收入行業之爭,計算機與金融業是兩位種子選手。10年前,計算機行業年收入比金融行業高出一萬元,但增速卻不如後者;到了2011年,金融業以人均57825元的年收入反超。從「錢景」上看,金融行業增勢依然迅猛。

  不過,在談論工作性價比的時候,工資只是一個因素,還有工資外收入。這一點上,一些壟斷行業的國企可謂無人能及。在許多國企的員工收入中,以工資表現出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以補貼形式出現的。

  如一位就職於某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員工,2009年名義工資為7.8萬至9.6萬元,另有午餐、交通、通訊補貼,同時,他以每平方米8000元的價格購得公司福利房,這套房的市場價為每平方米2.2萬元,相當於公司直接給員工發了100萬元。這一年的收入,就很難用小時工資來衡量性價比。

  如果考慮到風險因素,壟斷國企的優勢就進一步顯現出來。200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多數行業收入增長都受到了影響。以教育行業為最,收入增速下滑了一半;雖然林嘗農場等農林牧漁行業也屬於國企,但並不位於利益鏈的上層,完全無法抵抗金融危機的侵害。

  這一年,壟斷國企員工的年工資達到了12.85萬元,與全國平均工資的差距達到歷史最大,大約相當於後者(1.8萬元)的7倍。

  工作的性價比,只有「墮落」沒有「逆襲」

  我們可以把過去十年看成中國新興中產階級逐漸定型的時期。在這十年裡,平均工資排名前十的行業沒有太大變動,基本為金融業、計算機、煙草業、銀行業、運輸業、電信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等。

  金融業和計算機行業一直領跑了十年。這兩個行業的優勢不受地域影響,從遼寧到海南,金融業都是當地收入最高的行業。它們代表的是高人力成本。與這兩個穩定的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墮落」最快的新聞出版業。2006年之前,新聞出版業的平均工資一直排在全國94個行業中的前十位,之後就跌出了排行榜前列。

  壟斷行業佔據著高收入行業的絕大部分。從2003年到2007年,收入排名前十的行業中有八個是資源、渠道類的壟斷行業,如煙草、石油和電信;到2010年,席位下降到六個,仍然佔據半壁江山。能夠與壟斷行業競爭的只有計算機和軟體業這樣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

  統計結果還顯示,行業收入差距正在不斷拉大。

  這說明了一個潛在的事實:在中國,一份工作的性價比往往只與行業本身有關,從沒有「逆襲」的故事發生,好工作的工作性價比會越高越高,反之亦然。在沒有新技術或新知識打破當前行業格局的前提下,無論工作多久,要大幅提高自己的工作性價比,只有轉行。

  領導越忙,賺得越多

  領導比普通員工的收入性價比要高,這符合許多人的印象,但高的程度或許出乎人們的意料。

  根據2013年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僱主的年收入達到了9.37萬元,遠遠超過僱員的2.97萬元,而領導們每周只比僱員多工作三個小時。僱主每小時能賺33.02元,是員工的三倍,當然勞動時間越長,賺得越多。

  在老闆與員工之外,還有自由的個體戶,他們的年收入為3.69萬元,每小時收入大概也介於員工和領導之間,12.16元。

  當然,最幸福的還是國有企業的領導。2002年,國資委曾規定國有企業負責人和職工平均工資差距不得超過12倍,但實際執行起來卻變了樣。現有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平均年薪為74.77萬元,是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餘倍。

  從地域上講,東部地區管理層的平均年薪領先於中西部。廣東(91.24萬元)、北京(86.69萬元)、上海(72.41萬元)三地最高,西藏居末,廣東管理層的年薪是西藏管理層的4.5倍。

  金融和地產行業的管理層的薪酬最為可觀。從2010年上市公司的年報來看,金融行業為所有管理層發放的薪酬總額高達2582.25萬元,地產業次之,但總額仍然達到618.22萬元。16家上市的國有金融行業企業中,薪酬最高的個人年收入就超過1000萬元。在央企較集中的能源行業,比如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管理層總薪酬都過千萬。

  國有企業領導層工作的性價比還體現在薪酬與業績關係不大,即便大幅虧損,也不影響年年漲工資。以某央企地產公司為例,2011年的凈利潤比上一年下降26.82%,但管理層的總年薪依然從1438萬元上漲到1502萬元。在航空業,管理層年薪的漲幅更加驚人。中國東方航空公司2011年的凈利潤下降12.58%,高管們卻平均每人漲了近一半的工資。

  到了這個階層,用每小時收入來衡量「性價比」就已經失去了意義。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6-24 12:02 | 只看該作者
不同階層不同性價比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0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