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蠡西施相愛的民間傳說,只是人民美麗的願望(原創)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4-4-28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4-4-29 07:23 編輯

       蘇州始建於公元前514年,當時的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史稱「闔閭大城」。伍子胥採用易經八卦原理建造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兩千五百年後當我登上盤門城樓依舊能感受到那時獵獵的西風、高聳的城牆、飄揚的旗幟,以及永遠湮沒在歷史中的迴響——城高十五米,磚石嚴絲合縫,城垛一望無際,將士可以居高臨下向敵人投射弓箭。假如第一層門被攻破,等待敵人的不是勝利的歡呼,而是滔天的洪水——這個叫做「瓮城」的內城,一旦被敵人攻入,將士們就會拉起水閘,水淹三軍,正應驗了「瓮中捉鱉」的含義。由於水陸相通,即使最後敵人兵臨城下,吳國的將士們依舊可以從容地從水路遁走,讓敵人無計可施。

  然而吳國的最終命運是政亡人息,身死國滅,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後世的史家對此的解讀是再堅固的城堡也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民間可沒有這麼複雜的想象,耳熟能詳的傳說是勾踐的卧薪嘗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以及那一段有關西施的香艷傳說。

  越國第一美女西施被送到吳國服侍吳王夫差。美色當前夫差饒過了勾踐,美色當前夫差放棄了朝政,美色當前夫差誤殺了伍子胥,美色當前夫差居然用越國進貢的蒸過的稻種種植,導致顆粒未收,造成了全國大飢荒,餓殍遍地,民不聊生。美色當前夫差毀了自己的國家。在這種紅顏禍水的古老橋段面前,西施柔弱的身影擔負了太多的歷史罪孽,同時也過分地拔高了西施的歷史功績。諷刺的是,作為勾踐復國一大功臣的西施,最後卻是被家鄉來的官員沉死水中,因為她的命運已經與「亡國」二字相連,為新興的霸主所忌!

  真實的歷史就是這麼赤裸裸。然而後人的記憶中,總是西施與范蠡泛舟太湖的美景,夕陽西下,水天一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人性都是善良的,《浣紗記》中這溫情的一幕讓人流連,然而當我看到作者梁辰魚為蘇州崑山人士時,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份溫潤、一份大氣、一份對真善美的追求。是的,對於曾經傷害過吳國的西施,蘇州的百姓沒有一絲仇讎,他們並不計較,只是覺得她蠻可憐,讓人疼惜,於是在越國讓西施香消玉殞的同時,吳國的後人們卻建起了西施洞、西施宮、玩月池、吳王井來祭奠這一個靈動的姑娘,來安放她無以遁逃的靈魂。或許,蘇州人性格中的婉約,蘇州城歷史中的厚重,那一份人文關懷,那一份文化品格,那一份見識和度量,就是濫觴於此吧。

       歷史上是否真有個一個西施,禍害了吳國。當前史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論。很簡單。早於吳越爭霸200多年的管子已經在他的著作《小稱》篇中說道:「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莊子》的記載是:「西施病心而矉(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個記載又比吳越爭霸早了100年。顯然,這裡提到的西施是對美女的泛稱。而查遍史記,都看不到有西施的名字。在吳越爭霸時最早出現西施的名字是在東漢年間,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注意,這是野史而不是正史。而且都是作者引文,今存的這兩本書中也沒有西施的記載。

       連西施有沒有這個人都是疑問,西施和范蠡的戀愛更是荒唐。據最早出現范蠡和西施相愛的是《吳越春秋》。大約公元前485年前後,越決定向吳送美女,越王派善看相的人到各地查訪,在薴羅山,物色到兩個賣柴的女孩子。後來為了烘托范蠡與西施的愛情,就變為范蠡去訪尋,兩人在溪邊邂逅,西施眉黛含春,梨花帶雨,范蠡一見鍾情,不能自拔。暗定終身(范蠡生於公元前536年,當時已50歲出頭,西施大概也就17歲)。越滅吳時是公元前473年,范蠡意識60多歲的老頭子,而西施僅29歲。就在吳越春秋中也未提及范蠡與西施共同泛舟出逃。關於誰護送鄭旦和西施去吳國,各個野記也不相同,有的說是文鍾,有的說是范蠡。更荒唐的居然從越國到吳國區區200華里。走了3年,還生了一個孩子。到達現今嘉興南部一百里處時,這個嬰兒剛滿周歲,能夠開口說話,於是路邊的亭子被當地民眾叫做「語兒亭」。顯然太離譜了。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在滅吳之後,不留戀功名。他急流勇退,離開越國,「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異姓,適齊為鴟夷子皮。有人因范蠡改名為鴟夷子皮,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的,但為什麼不可能是因西施也是被裝入鴟夷子皮沉入江中的? 范蠡很同情西施並紀念她。故以此名以表懷念。所以並沒有共同泛舟太湖外逃。史記的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可見范蠡是和自己的家庭在一起的。沒有提到西施。

總之,人民對於這位美女,捨不得她沉江而死,要幫她找一個出路,除了范蠡,還能找到誰???文鍾? 被越王勾踐殺了,勾踐? 傳說正是勾踐的老婆把西施沉江的(而且據說就沉於蘇州帶城橋,原名袋沉橋,以皮袋沉西施之處)。這樣陰錯陽錯,就硬把西施和范蠡拉到了一起!!

1410

主題

2126

帖子

738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88
沙發
春到人間 發表於 2014-4-28 21:55 | 只看該作者
范蠡兔死狗烹之話,可能就是看到越滅吳后,即把西施沉江而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3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4-28 21:59 | 只看該作者
此說有一定歷史依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4-28 22:17 | 只看該作者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4-28 21:59
此說有一定歷史依據。

傳說可以很美麗,但現實,尤其和政治有關的現實,卻是非常殘酷。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4-28 23:43 | 只看該作者
史記的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


伍子胥及西施都是以鴟夷子皮包裹沉江的。伍子胥一直是范蠡滅吳的最大障礙。所以他的改名,應該是紀念西施更為妥當。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6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4-4-29 07:50 | 只看該作者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4-28 23:43
伍子胥及西施都是以鴟夷子皮包裹沉江的。伍子胥一直是范蠡滅吳的最大障礙。所以他的改名,應該是紀念西 ...

我也是這樣認為,西施為家鄉做了很多犧牲,最後卻被家鄉官員所沉江。范蠡對此是同情的,我個人認為,他的改名,以及對兔死狗烹的感概。都可能和西施之死有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