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家打造「虛擬地球」 可模擬生物互動方式 (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4-4-26 0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4月24日 07:31

  來源:中國科技網

  

  科技日報訊 這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地球未來的數學模型。它可以告訴我們,如果所有的蜜蜂消失了,環境會怎麼樣;大熊貓滅絕後,世界將有什麼不同;如果人類從來沒有進行過集約化養殖,地球又是怎樣一番面貌。這就是微軟科學家開發的「馬丁利(Madingley)」模型,也是第一個在全球規模上模擬所有生物互動方式的計算機模型。

  微軟科學院計算科學實驗室的德魯·珀維斯和同事建立的這個「數學世界」,遵循著地球生命所要遵從的同樣的基本法則。據《新科學家》雜誌4月22日報道,研究小組首先模擬了一個擁有大陸、海洋和全球氣候的自然界地球,然後加入各種數字生物「移民」。正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一樣,「馬丁利」模型中的生命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植物到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從冷血動物到溫血動物。這些生命形式涵蓋了各類體型,就連小如蚜蟲也沒有忽視。不過,它模擬的是動物類型,而非特定的品種。

  「我們讓每一種類型的動物和植物四處少量分佈。」珀維斯說。他們能夠觀察不同種類生物的繁榮和蕭條,有些從一個環境中完全消失,但在另一個環境中生機勃勃;有些為生存空間而爭鬥,有些遷往了新的居所。最終,就像真實地球上的生存法則一樣,「馬丁利」中的所有生命會進入一個均衡狀態,不同類型物種的比例也與地球相似。

  研究小組為這個「虛擬地球」設置了一些基本規則。比如,我們知道,食肉動物一般傾向於捕食大約為自己體重十分之一的獵物,因此「馬丁利」中的動物也是這樣做的。此外還有大型動物如何維持體溫的規則。

  「我們放進去的一切事物,都能隨之產生一些看起來大致正確的結果。」珀維斯說,「我們獲得了每個地點的物種個體的集合,了解了誰捕食誰的模式,以及它們生長和死亡的過程。我們擁有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它的豐富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馬丁利」能夠在一套基本的生態規則下運行的事實表明,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測和可重複的。目前,該模型只是對每個小環境中預料會出現的生物類型進行預測。研究小組正在建立額外的參數,包括將人類加進模型中,以模擬物種入侵現象。

  模型也可能幫助揭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錯誤。研究小組發現,「馬丁利」的海洋中魚的數量超過預期10倍以上。他們最初認為模型出錯了,但隨後有現實研究表明,關於魚類生物數量的最佳估計存在一個數量級的誤差。這個「錯誤」大概算是「馬丁利」所作的第一個預測吧。(陳丹)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