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支付寶充當第二個央行角色?裝糊塗還是真糊塗!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的央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沒有任何機構能夠替代,未來也不會有,說餘額寶是第二個央行是非常不準確的表達。」這是格林斯潘對央行與支付寶地位的界定。這個界定來回答所謂「支付寶充當央行角色「實在太合適不過了。因為,論對一個國家中央銀行角色的理解,格林斯潘這個老頭認第二,誰敢認第一?

  餘額寶的話題仍然沒有平息,就在近日,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與各大銀行都有介面的支付寶,某種程度上已經充當了中央銀行的角色,金融業需要警惕由此產生的壟斷。

  這個帽子扣得很大,也很狠,甚至有點小壞,因為如果支付寶具備了央行的角色,那麼,在我們這個由央行扮演主要監管者的金融市場中,它只有死路一條。道理?你我都懂得!

  直入正題,來簡單說說央行和支付寶的定位和區別,一個是中央銀行,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以及維護金融運行的穩定;一個是以線上網際網路支付為主的第三方支付,只不過是隨著近期網際網路金融的迅速發展而成為了領軍者,但核心屬性仍然是第三方支付,仍在央行監管體系內。

  先說說央行

  1、在中國目前「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中,央行的地位可謂十分特殊,作為最早成立,歷史最悠久的主管貨幣政策和金融運行的監管機構,央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其他三會的一個政策指導性機構,這在央行職能的表述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負責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與安全」也能體現。這樣一個可以超越於三會的貨幣政策制定、執行,以及金融宏觀調控的機構,又怎能和支付寶劃上等號?

  2、央行與支付寶是監管與被監管的關係。支付寶是央行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獲得者,央行總共通過7批發放了25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線上網際網路支付、線下收單業務和預付卡業務,支付寶只不過是在線上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而已,一個被監管者即便在某些業務領域上有一定優勢,也始終是個被監管者。

  3、央行近期對第三方支付的規範性整頓、監管動作十分頻繁,對支付寶形成了較大的監管壓力。

  3月14日下發的關於叫停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支付的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

  3月19日,央行發布《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

  3月24日,央行內部下發文件中,八家主流支付公司從4月1日起,線下收單全國範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

  4月17日,銀監會與央行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監發【2014】10號)。

  可見,央行作為一個監管機構,對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力度是相當之大的,無論如何也難以在兩者之間劃上等號。

  再來說說支付寶

  1、支付寶最開始是電商的一個擔保交易的媒介,通過支付寶的延遲支付功能完善了電商的生態建設,並最終從一個簡單的擔保支付媒介衍生為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具備了完整意義上的網際網路線上支付、線下收單等資質。支付寶目前仍然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內容也沒有改變,仍然是被監管方。

  2、支付寶是阿里的金融業務的核心,包括了阿里小貸、支付寶、餘額寶理財、擔保保險等板塊,但作為整合阿里金融的資金流動核心,支付寶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這樣,支付寶也並不能在單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進行網際網路金融的運作。阿里小貸擁有小貸牌照,餘額寶是建立在支付寶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牌照基礎上,而擔保保險也都是在特定的監管下運營。可見,以支付寶逐步完善起來的阿里金融受到多個條線的監管,是一個在監管方的容忍度下完善起來的金融平台。

  3、支付寶最開始謀求和各家銀行綁定的時候,由於銀聯當時看中的是線下的清算支付市場,而各大銀行對支付寶的支付綁定也多設置了相對苛刻的條件,在綁定銀行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支付寶的議價能力由弱到強的過程。即便是這樣,支付寶目前仍然歡迎中小銀行綁定支付介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支付體驗。

  隨著快捷支付功能的開通,以及支付寶錢包的轉賬、還款、代收付功能的完善,支付寶成為了用戶體驗良好的線上支付工具。支付寶接入的銀行越多,支付寶在一定程度上就發揮了線上的資金彙集、支付、結算的功能,並存在一定的沉澱,但就本質而言,和央行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還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央行對支付寶資金沉澱的備付金有嚴格的要求,這也直接催生了餘額寶產品誕生,把用戶的資金放到貨幣市場基金,減小支付寶的備付金壓力;二來,央行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仍然佔據主要地位,包括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和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等。支付寶主要是在小額支付的流程上提供了更好的體驗。

  4、作為線下的收單業務清算方,銀聯一直在謀求線上的支付清算權力。目前,銀聯在線大概佔據了10%的線上網際網路支付市常對於銀聯而言,為了彌補前期對線上業務重視不夠所造成的落後局面,後期加強線上業務的力度很大。

  銀聯提出的目標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機構(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機構網際網路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如果銀聯實現了這個目標,那麼銀聯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央行?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綜合上述對央行和支付寶的功能界定,認為「目前各大銀行和支付寶都有介面,支付寶因此替代了中央銀行」的觀點是明顯錯誤。支付寶仍然是一個被監管方,包括以其為核心的阿里金融,目前都是在整體的監管框架下運行。在這方面,站在金融監管的角度,格林斯潘也已經明確表達過央行是央行,支付寶是支付寶的觀點,兩者不能混淆,不然監管就失去了准心。

  其實,我所說的道理,任何一個具備金融常識的人都曉得的。簡單的說,誰見過被幾家國有銀行聯手干翻的所謂「央行」?誰見過被一紙文件乾的死去活來的「央行」?如果支付寶真充當了央行角色,如此央行,未免也太「慫」了點。

  支付寶和央行的角色之間的天壤之別,很多人勢必比我等理解的更為透徹。至於為何還會出此言論?這裡面是裝糊塗還是真糊塗?箇中原因我們無法知曉,也不想再費神揣測。但作為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的旁觀者,也作為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的用戶,同時,也是銀行用戶中一員,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清楚這兩者在服務、體驗等環節上的差異。我們期待這一輪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討論能讓我們未來無論在網際網路渠道,還是銀行渠道,都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而不是再一輪無謂的口水和漫天飛舞的大帽子。

  不管你是競爭的哪一方,放下狹隘,咽下口水,實實在在的為了用戶行動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