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俄兩國的民族復興與美國的戰略困惑,究竟誰主沉浮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4-21 1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前,在東歐,烏克蘭危機尚未化解;在東亞,局勢也不平靜。而在東歐和東亞,美國分別把俄國和中國作為戰略對手。在亞歐大陸兩端,美國忽東忽西,是重返亞太遏制中國,還是重返東歐遏制俄國?抑或雙線作戰,同時遏制?是擺在美國面前非常困惑,甚至無解的難題。

  而從更大的歷史背景來看,則是同時處在民族復興階段的中國和俄國,已經成為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新興力量,作為當代霸權的美國,如何面對世界新興力量的崛起?是合作還是遏制?

  一、困惑的美國:中國和俄國,誰是頭號敵人?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需要敵人,並不斷製造敵人的國家。

  在美國有一句格言:「沒有一個偉大的敵人,便沒有偉大的美國。」美國的戰略文化,就是不停地尋找「敵人」,疾呼「威脅」,渲染「危機」。有了敵人,就有挑戰和競爭,並在競爭中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有了敵人,就可以在內團結民眾,凝聚力量,在外拉幫結派,構築安全同盟;有了敵人,就可以滿足美國龐大的軍工集團的利益。

  冷戰期間,美國的敵人是蘇聯,蘇聯「稱職」地與美國對抗了五十年,最後退出歷史舞台。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政治家倍感失落,患上了「敵人缺乏症」。柯林頓直呼「想念冷戰」;查爾斯.克勞薩默說:「國家是需要敵人的。一個敵人沒有了,會再找一個。」托馬斯.巴尼特說:「如果俄羅斯變得實在不堪一擊,我們就和中國干吧。

  客觀地講,無論是中國,還是俄國,都不會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美國東西海岸有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阻隔,俄國進入大西洋的戰略通道被歐盟控制,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通道被日本和菲律賓控制。無論是中國,還是俄國,對美國本土都是主觀上沒想法,客觀上沒實力。所謂中俄威脅完全是虛幻的、捏造的。

  既然中俄兩國威脅不到美國的安全,自然也不會成為美國的敵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歷史上進攻美國本土的國家只有兩個,就是日本和英國,而現在它們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如果有一天,中俄兩國真的成了美國的敵人,則完全是美國造成的。

  目前,中俄兩國雖然處在民族復興階段,但與美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中國經濟總量雖然距美國最近,但也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而在軍事技術層面則有十年至二十年的差距。俄國雖然具備與美國同等的核遏制能力,能夠確保互相摧毀,但是常規武器的技術差距非常明顯。而且在經濟領域俄國主要依靠能源和軍工產業,產業結構短板明顯。如果美國打擊俄國經濟,俄國將很難承受。總的來說,中俄兩國均處於自保有餘,而進攻不足的階段,尚無法對美國構成實質性威脅。即便是中俄結盟對抗美國,也未必佔據上風。

  雖然中俄尚無力威脅美國,但美國對中俄兩國的遏制,歷來是同時下手,一邊打擊,一邊牽制的。

  2008年,美國推行北約東擴,擠壓俄國戰略空間,戰線直抵喬治亞;而中國則發生「拉薩3.14騷亂」和「新疆7.15騷亂」。2014年,美國策劃製造烏克蘭危機,逼近俄國家門口;而中國發生昆明恐怖襲擊,台灣出現「反服貿」活動,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

  所有這一切,偶然之中存在某種必然性,即美國對俄國動手的同時,一定會採取某種動作牽制中國。

  目前,中俄兩國尚未有結盟的打算。雙方都無意惡化與美國關係。在各方博弈中保持戰略模糊,左右逢源仍然是兩國追求的目標。但如果美國繼續同時對中俄兩國採取敵視行動,無疑會讓中俄兩國走得更近一些。

  如果中俄兩國對美國的遏制政策,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迫使美國在亞歐大陸兩端,忽東忽西,疲於奔命,美國恐怕沒有時間去思考誰是頭號敵人,更沒有力量同時遏制兩個強大對手。

  二、衰落的美國:力不從心,為何還要製造敵人?

  中國古代兵書《司馬法》有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對於建國僅有二、三百年歷史的美國來說,很難理解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豐富文化內涵。

  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後的所作所為,反覆驗證著「好戰必亡」的道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在信息革命中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很快在朝鮮和越南兩場戰爭中揮霍大半,間接成就了日本的經濟崛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憑藉網路技術領域的創新,創造了巨額的財富,但很快又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場,揮霍了家底,並釀成了金融危機,促成了中國在二十一世紀最初十年在經濟上的崛起。在傳統中國人眼裡,美國無疑屬於「好戰必亡」的敗家子。

  客觀地講,1999年,柯林頓時期的美國處在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從小布希掌權開始,美國盛極而衰,開始走下坡路。到奧巴馬時期,只能為小布希擦屁股,為前任的失誤買單。

  目前,美國還沒有徹底從阿富汗戰爭泥潭中擺脫。用奧巴馬的話說,打完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以後,美國的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在接下來的敘利亞危機中,奧巴馬選擇了退縮。

  可以說,再次發動戰爭,美國已經力不從心了。奧巴馬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可以說是清醒和理智的,是美國之幸。

  如果美國激化與中俄的矛盾,與中國直接或間接開戰,在加劇美國衰落的同時,將給日本和俄國再次崛起的機會;如果美國與俄國衝突加劇,則加速中國崛起的速度。可以說,美國無論與哪個對手發生衝突,都會讓自己成為輸家,從而成就另一個強國的崛起。

  奇怪的是,美國因國力下降,本因採取戰略收縮政策,卻口口聲聲重返亞太,即使財力不足,也要遏制中國。即使全球收縮戰線,也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軍力布局亞太,圍堵中國。

  對此,美國的解釋是,盡量少花錢,多辦事。並藉助盟友的力量,制衡中國。

  但美國這種制衡策略,蘊藏著極大的風險。在亞太地區,美國並沒有一個分量足夠而且可靠的盟友。美國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散布中國有擴張野心。而歷史上橫掃東亞和東南亞,試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國家則是其最親密的盟友日本。美國一方面利用日本,另一方面要警惕日本。因為把神風特工隊奉為英雄的日本內心深處最仇恨美國,如果日本藉機綁架美國,並逐步擺脫美國控制,將讓美國自食惡果。

  三、自相矛盾的美國:失去道德感召力,為何不自我反省?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國際威望達到了頂峰。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突出貢獻。並在戰後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美國還主持制定了國際法,確定了國際行為準則。

  但是,美國在隨後若干年的表現,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美國重建了聯合國,但不尊重聯合國的權威,美國制定了國際法,自己卻多次違反國際法。

  在國際社會處理矛盾衝突中,美國奉行強權政治,完全無視聯合國憲章、國際法準則和人類的良知,恣意妄為。對此,中俄等國指責美國橫行霸道,而法國、德國等盟友則批評美國奉行單邊主義。

  近期俄國吞併克里米亞,美國看似主持公道,在聯合國大會上譴責俄國,支持美國的國家僅僅剩到了一半。無疑是美國道德聲望下降的客觀體現。

  在國際社會中,美國為一己之私,奉行雙重標準,稀釋了國際法,擾亂了國際秩序。例如,美國在全球推廣民主,並奉為普世價值,但卻在埃及支持反對派用武力推翻民選總統。美國為了肢解南聯盟,發明了人權高於主權的概念,普京用公投方式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美國突然又要求俄國尊重烏克蘭主權。美國為了爭奪烏克蘭,支持親美勢力用街頭暴力方式推翻烏克蘭民選政府,但俄國支持東部親俄民眾採用街頭暴力方式要求自治時,美國卻指責對方為恐怖分子。完全是信口雌黃。

  美國不但自私,還非常虛偽。本來美國重返亞太目的就在於遏制中國,民間智庫更是毫不掩飾遏制中國的言論。可美國官方一再表示,美國無意遏制中國。美國一方面表示要和中國共建不衝突、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另一方面卻慫恿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家挑起事端,激化地區局勢,干擾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

  中國有句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美國存量資本依然雄厚,足夠美國再揮霍若干年。但美國的道德感召力已經在迅速下降,過多的不義行為使美國逐漸走向了歷史的背面。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有生之年仍然走不出美國世紀,但那樣必須有一個前提:美國必須及時自我糾錯,悔過自新。[畢開穎原創作品]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4-22 10:52 | 只看該作者
國家之間不抗衡就太不正常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