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超乎想象!日本學界對中國的了解程度讓國人吃驚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前陣子的日本櫻花之旅中,為加強中日交流,在東京大學阿古智子教授的安排下,我們參觀訪問了東京大學,並會見了知名的中國文學研究學者藤井省三先生,在交談中,我們非常詫異於日本學界對中國的了解程度以及關注程度。

  3月26日一早,阿古智子教授的學生李聰就到我們下榻的酒店接我們,帶我們一行人體驗了一把日本電車和地鐵。做電車價格要貴些,跟坐國內高鐵差不多,從新橫濱坐到東京就要1320日元,坐地鐵的價格也比廣州的貴些。不過坐慣了汽車的我們,難得能夠親身體驗日本交通,也是新奇事一樁。一行人非常守秩序地買票排隊坐車,日本人也安安靜靜地坐在車廂里,看書玩手機的都有,互相都不說話。

  

  

  

  

  

  兜兜轉轉,終於到了東京大學。一行人從紅門(即「赤門」)進入東京大學,「赤門」為御守殿門的俗稱,因此被漆為硃紅色,東京大學的赤門是唯一留存下來的御守殿門,它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現在,「紅門」已經成為東京大學的代名詞和代表性象徵之一。

  聽完李聰的介紹后,我們紛紛在紅門前留影。隨後,從紅門走出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老友榮劍,真是有種他鄉遇故知的驚喜。隨後,阿古智子趕來,帶我們參觀遊覽了這所百年學府。

  東京大學(日語:東京大學/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 Tōkyō daigaku *),是日本一所國立大學,前身曾為大日本帝國首座舊制帝國大學。最早是幕府時期設置的「蘭學」機構「天文方」、昌平坂學問府、種痘所歷經演變而來。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學制令」,為向歐美學習打開門戶,於 1877年根據文部省指示將原「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合併為東京大學,是日本第一所現代大學,也是全國最高學術殿堂及世界頂尖院校,校友包括8名諾貝爾獎得主、16名首相、21名(帝國)國會議長等,其餘名商巨賈亦不乏其人。在2013年-2014年世界大學的學術排名第21,亞洲第1。日本沒有大拆大建,所以大學里的建築都非常古老,隨處可見參天大樹,處處感受到學術殿堂的威嚴和知識的厚重。目前,這所百年學府正在進行部分檢查和維修。

  

  

  

  

  

  

  

  

  

  

  

  參觀完學校建筑後,我們拜會了日本最重要的魯迅研究者、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系「掌門」藤井省三教授。藤井先生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治學範疇,譯介過莫言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包括199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內,也是藉由藤井的譯介,才得以認識莫言,閱讀莫言。

  

  

  

  

  

  

  藤井先生中文非常流利,我們與藤井先生交流了很多看法。從魯迅開始,到中日關係,藤井先生始終面帶微笑一一解答我們的疑問。藤井先生首先自我介紹說,他主要研究中國當代和現代文學,致力於中國與日本文學的交流,比如魯迅、夏目漱石、莫言、村上春樹等。他的辦公室里,就都是這些「被研究者」的天下,原著、研究書籍和影像資料等,應有盡有。當然,在目前國內對拋棄魯迅甚囂塵上時,我們倒更關注日本研究者如何看待魯迅?

  據藤井教授介紹,日本媒體最早介紹魯迅,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最後一年——1909年的事,在明治中期的著名評論家三宅雪嶺擔任主筆的半月刊《日本和日本人》5月1日那一期上。魯迅受過夏目漱石的《哥兒》、森鷗外的《舞姬》、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個青年的夢》、芥川龍之介的《毛利先生》等日本文學的影響。另一方面,許多日本作家也受過魯迅的影響。比如,太宰治(1909—1948)創作了以日本留學時代的魯迅為原型的青春小說《惜別》。此外,還有當代作家村上春樹(1949— )。村上春樹在高中時期就喜歡閱讀魯迅,從那以來就和魯迅結下了深厚的淵源,特別是「阿Q形象」是村上從魯迅那裡繼承而來的主要主題。

  藤井認為,中國的普通話、白話文源自魯迅他們在五四之後創造的文體,而日本的口語也有一百多年歷史,日本二十世紀初夏目漱石、上個世紀50年代大江健三郎等人改變了日本問題,而1980年之後村上則創造了新的文體,越來越口語化,而且日漸受到外文譯文的影響。他個人則認為是村上對於後現代社會這樣的批評方法與意識都受到了魯迅的很大影響。

  而對於日本青年和學界對魯迅有多少了解和願意去研究的情況,藤井教授笑著說,日本的這個情況要比中國好一點。藤井教授介紹說,日本初中三年級有五種課本可以挑選,即五個不同的出版社印的教科書版本都不一樣,但是五種課本都不約而同地選用了魯迅的《故鄉》一文,所以日本的學生基本上都會認識魯迅,他們對魯迅的作品印象很深刻,如《吶喊》、《朝花夕拾》、《彷徨》等,日本學生都比較喜歡,日本學界也研究很多。

  說起莫言,藤井教授說他是在看了莫言的《紅高粱》之後就開始研究莫言,至今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說他很有先見之明,研究的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潛力股」。現代文學除了魯迅之外,藤井教授對胡適也有相當的研究,他認為胡適的文學作品雖不夠好,但研究空間還是很大。還有茅盾、巴金、冰心、張愛玲、蕭紅等,他都有研究。但他同時覺得,茅盾、巴金等在1949年之後的作品就很差強人意了。而在1949年以後,趙樹理、高行健也都不錯,但高行健卻已經不在中國。年輕一代的話,韓寒、安妮寶貝、郭敬明等也都很有力量。

  在東京大學里,僅僅一個中國文學研究系的藏書就要比中國一所學校的藏書要多。隨行翻譯說,日本研究學術非常精細,不像中國喜歡搞宏觀的研究,有一個中國學生來日本留學時帶上在中國通過的碩士論文給導師看,導師說這樣的論文在日本就是本科生也不會通過。他們對學術的研究,和他們的生活一樣,非常精細,追求精確。我不禁想,日本人已經把中國的五臟六腑都看清楚了,而中國卻還是鏡花水月里看日本,真是極大的遺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