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用來操縱你的十種武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4-20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型「無限能機」!沒錯。「量子躍進」?的確如此。「計算技術的未來?」呃,還沒有首次公開募股(IPO),也與戴爾(Dell)筆記本電腦無關。不過,《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報道顯然對這令人驚嘆的新型量子計算機技術讚賞有加:

新的量子計算技術「有望解決人類最複雜的一些問題…它得到了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中央情報局(CIA)的支持…每台售價1,000萬美元…它能在零下459度的溫度下運行。」《時代》雜誌的列夫•格羅斯曼(Lev Grossman)稱,「沒人了解它實際是如何運作的」這件事也不是個問題。原因何在?因為量子計算「將改變我們治療疾病、探索太空和在地球上做生意的方式。」

然而,它真的是個奇迹工作者嗎?它會有道德良知嗎?能明辨是非嗎?會不會這種令人驚嘆的「無限能機」只是新一代超級熱門但沒有靈魂的大數據處理器?你要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貝索斯為什麼想要「無限能機?」通過滿足這個世界永不饜足的消費經濟來加快亞馬遜(Amazon)賺錢機器的速度?CIA網路間諜機構對「無限能機」又有何求?新量子計算技術會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探查我們的隱私嗎?新「無限能機」會成為華爾街賺錢武器庫中又一種新型高科技武器、每年從美國9,500萬投資者的退休投資組合中抽走數十億美元嗎?

象徵高科技的量子計算機被大肆炒作,其實是華爾街賺錢的新招數而已。與高科技不沾邊的操縱手法,同樣可給華爾街帶來滾滾財源。

究竟是出於道德良知?還是只不過為矽谷新一宗IPO而投入1,000萬美元?

道德問題至關重要,伊薩克•阿齊莫夫(Isaac Azimov)的《我,機器人》(I-Robot)以及講述機器人暴動意欲摧毀人類的《終結者》(The Terminator)早前都提出了這個問題,現在新版《機械戰警》(RoboCop)也把它提了出來。《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報道使人們聚焦於一位企業CEO是如何秘密運用人工智慧項目消除人類判斷力,以「提高他們的利潤率」的。

我們也剛剛得到提醒,破解精密的計算系統有多麼容易:《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斯諾登利用低成本工具打敗美國安局》(Snowden Used Low-Cost Tool to Best NSA)一文中,揭示了一個叛逃的黑客是如何只藉助低科技含量的「網路爬蟲」就輕輕鬆鬆侵入美國間諜機構的。

那麼,未來的危險是什麼?假如中國的網路戰士控制了美國的「無限能機」會怎麼樣?又或者某個恐怖主義國家在黑市上買了一台「無限能機」呢?

我們最好現在就提出這些難題:新「無限能機」的突破性飛躍,會給我們帶來一個能明辨是非的有良知的新靈魂嗎?它具備必要的功能,知道何時不能從無人機上投下武器嗎?它是否設計了相應的演演算法,能投票擊敗企業CEO及董事、而將公眾利益置於股東收益之上?「無限能機」中會編入合乎道德的決策程序嗎?

是的,美國人開始提出這些棘手問題的時候到了──就在現在,在為時過晚之前。

警告:華爾街「無限能機」已出現,現在就是「奇點」

在《時代》早前一篇封面報道中,格羅斯曼同樣對本可能成為「無限能機」版本之一的理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篇名為《2045:人類永生之年》(2045: the year man becomes immortal)的文章中,《時代》評論了人工智慧權威雷•庫日韋爾(Ray Kurzweil)的《奇點迫近:當人類超越生物學限度》(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一文。庫日韋爾也是《超智能機時代:當電腦超越人腦》(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When Computers Exceed Human Intelligence)一書的作者,他還發明了多項人工智慧技術,例如語音識別、盲人閱讀器、音樂合成器和數字掃描儀。

前不久,庫日韋爾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中對「奇點」進行了描述:「我把它的基本主旨稱作回報加快定律,就是性價比和信息技術能力呈指數增長。」這將摩爾定律從計算機硬體延伸到了量子計算領域,但是它沒有道德導向嗎?

「加快回報?」是的,而且對華爾街賺錢機器來說,這種說法體現了「奇點」已經來臨──就在現在,就在今天。人工智慧權威庫日韋爾在其經典著作《奇點迫近》中預測的所有事情已在整個金融界成為現實。顯然,他描繪的2045年人類永生的起始日只適用於世界上的其他人,不適用於銀行。沒錯,華爾街的「奇點」從幾年前就開始加快利潤增長了。

華爾街最早在幾十年前發現了加快利潤增長的秘密。另一位天才人物、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在其兩卷本經典著作《行為金融學進階》(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中揭示了它的基本概念。其理論其實沒有什麼高科技內容:華爾街「需要非理性、信息極其閉塞…願意持有價格過高資產的投資者。」

道德良知已無必要。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道德情操論》(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已被忘卻。華爾街的「加快回報」僅僅表示銀行業內人士及股東可獲得更多收益,而美國的9,500萬散戶投資者卻永遠沒份,公眾利益也是如此。

明白了嗎?華爾街不想要理性且消息靈通的投資者。絕對不想。於是乎,交易員、經紀人、顧問和專家們便使出花招來糊弄投資者,設置障礙,不斷讓投資者做出不理性不明智的決定。他們會做出任何事情以持續不斷地掠奪普通投資者的市場收益,Vanguard基金創始人傑克•博格爾(Jack Bogle)將這些人搶來的部分稱為「內部人士要得的三分之一」。

華爾街賺錢機器操縱普通大眾的10種方法

自從多年前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工作以來,我就一直觀察華爾街賺錢機器是如何運轉的。事實是,華爾街實際上並不需要精密的高科技「無限能機」。他們已處於斯諾登式的低科技含量「奇點」,通過掠奪9,500萬普通投資者來「加快回報增長」。

記住,華爾街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內部人士變成巨富,讓股東們變富。公眾利益與世界上的其他人從來都沒被包括在他們的競爭演演算法中,從來沒有。

他們通過像塞勒這樣的行為金融學天才的基本理念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即設法使投資者一直處在被蒙蔽、依賴、不理性和信息不靈的狀態。這非常簡單。以下為華爾街的心理學/神經學/行為金融學網路戰士用來控制他們「賭場」的10大高科技/低科技武器:

1. 雇傭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來操縱媒體

利用顧問合同、資助和聘請定金來鎖定最優秀的人才,發揮他們的作用讓美國的9,500萬個人投資者「不理性和不知情」(如塞勒所言)。

2. 免費專家不斷將華爾街的消息傳達給媒體

網路、有線電視、博客寫手每天都必須更新內容。評論人士就成為了華爾街的免費廣告,使其可以藉助所謂的新聞內容來操縱投資者。

3. 在遊說者身上投入巨額資金來控制政客與政府

遊說是華爾街的最佳投資之一。遊說者控制著華盛頓:他們控制政客,反對改革,推進有利的法律和規定,並編造事實來誤導投資者。

4. 通過推動投資者的買入/拋出/交易來加劇焦慮情緒

華爾街就是一個賭場,從「一買一賣」中抽取傭金賺錢。他們加劇投資者的焦慮、恐懼、樂觀和波動,儘可能增加交易數量。

5. 耗光我們的儲蓄,削弱我們的自信心,損害我們的長期規劃

華爾街利用神經學技術來散布疑慮,使我們對於退休保障、自主投資以及有關(被動的)指數投資就能戰勝(主動的)交易的說法產生懷疑,然後向我們大量灌輸誤導性廣告。

6. 高頻交易,誤導華爾街以及普通大眾

網路短線交易每年為華爾街賺取數十億美元。極度活躍的交易員具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會利用高科技神經學策略,還會保持著市場的交易量。

7. 證券經紀人受到強勢的銷售和結算技巧訓練

證券被賣出而非買入:證券經紀人的建議是自私自利而且往往是誤導性的,他們會去做能讓他們獲得傭金的任何事情。他們受到過運用強效心理技巧的訓練。

8. 「投資者教育」項目是自私自利的銷售花招

大多數由華爾街贊助的「投資者教育」項目都充斥著做生意、銷售和推銷的新花招,但是它們有助於華爾街展示出一種「我們關心你」的表面形象。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4-21 09:35 | 只看該作者
對待經濟不要莫名悲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2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