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來如此!台灣學運是這樣被美國叫停的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4-15 1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媒體4月14日報道稱,美國施壓綠營叫停台灣學運。台灣學運在持續三周之後,由於美方背後出手救馬英九,對綠營施壓,也對「立法院長」王金平施展最大壓力,才讓學生走出議場,也避免當局採用武力清場的方式,避免了流血衝突的危機。

  4月2日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召開內部會議,會中定調,學運兩周內初步解決,由美方出面施壓民進黨;由國民黨「立委」施壓王金平,在「立法院」其他地方召開院會,讓國事運作繼續,並透過「立院」正常運作邊緣化學生的角色。

  自從金溥聰把時間底線劃出來之後,整個學運的軸線幾乎急轉直下,隨著國民黨節奏的鋪陳而走,原本藍營黨團雜亂無序的危機處理也逐步走上正軌,甚至在七日學生宣布將於十日退出議場。

  而王金平也在六日跑到議場探視學生,所有這些變化,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馬英九手腕突然靈活,也不是金溥聰運籌帷幄使然,而是美方實實在在出手支持馬英九,才讓學運後面最大支撐的兩股力量:民進黨和王金平知難而退。

  3月30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大衛·布朗(David Brown)在美國的「尼爾森報道」撰文,批民進黨挺反服貿學運是為了在今年年底七合一選舉獲利使然,且公開質疑反服貿抗爭的正當性。

  布朗發難后,AIT前理事主席理查德·布希(Richard Bush)以現任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對反服貿發言,有人質疑民進黨挺學運的背後思維,甚至提醒美國政府,再不採取行動,台灣問題可能成為中美關係引爆點。

  緊接著,在台灣時間四月四日,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首度公開表態支持馬政府簽訂兩岸服貿協議,推崇為「兩岸關係的傑出進展」,並呼籲反服貿學生應避免暴力抗爭。這是美國官方最直接明白的表態力挺馬英九。

  在參議院「台灣關係法35周年」的聽證會上,參議員墨菲還直接點出,台灣的反服貿抗爭背後是否有中國大陸因素?台海會不會出現類似俄羅斯對烏克蘭克里米亞出兵的事件?似乎擔憂反服貿抗爭持續擴大,會引來中國大陸出兵台灣的正當理由。

  在美方相繼表態以後,王金平首度在六日出現於議場,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和國民黨、民進黨「立委」都陪同王金平到議場內慰問學生。

  當王金平表明他對服貿的立場是「先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協商(朝野服貿協議的協商)」之後,學生、民進黨、國民黨及王金平都得到了最大公約數,學生也積極考慮退場機制,並在四月七日正式宣布十日下午六時將會退出立院。

  美方施壓后才一周,整個學運就從3月30日的五十萬人上街的高潮,下墜到4月7日的宣布退出。美方確實在台灣擁有舉足輕重的關鍵力量,又讓外界見識到台灣可以「去中化」、「去日化」,就是不能「去美化」。

  王金平、蔡英文是幕後支持者

  這是台灣首次出現公民佔領官署的抵抗運動,不但成為台灣內部大事,對兩岸三地甚至是國際上都引發了高度關注,美國、中國大陸與服貿協議息息相關的國家,都把這次抗爭設定為藍綠為了統獨或年底七合一選戰的利害之爭。

  但是,只要知道一開始衝進「立法院」的組成分子,大概就可以了解用藍綠來概括此次反服貿是失之偏頗,基本上學生組織「黑色島國青年」、「基進側翼」、「反媒體巨獸」等都屬本土學生激進組織。

  剛進入「立院」時,只有三百多人在議場內,而決策核心共九人,只不過九人決策小組發展到後期卻高達三十幾人,顯見各種團體及非政府組織(NGO)加入了反服貿的抗爭。

  從學生闖進去的第一時間,警政署長王卓鈞即電話通知王金平,打算派千名警校學生到「立院」,以4個警校學生抬一個反服貿學生的方式當晚就清理現場,只不過王卓鈞的構想立即被王金平拒絕,王金平表明,現場除了學生之外,還有民進黨「立委」,警校學生不可能將他們用抬的方式驅離現場。

  據「總統府」內部人士表示,王金平在一開始的動作就造成了後來整個事情卡住,因此,府方把事件擴大也歸咎王金平,並把學生背後支持的力量也算在王金平身上。

  「總統府」在拆解反服貿學運的攻防上,一開始就要求王金平在學運上表態,馬英九還有意召開院際會議,來解決國民黨內政委員會召委張慶忠的30秒鐘事件,並一直鎖定反服貿風波僅在立法秩序問題,而不是實質問題。

  馬英九的院際會議卻遭王金平否決,甚至要求馬應直接與民意對話。王金平這個動作更讓府方認定他是學運背後重要的支持者。

  另外,讓府方感受最深的幕後人物是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府方也認定學運的決策核心大都出自小英基金會的陣營,很明顯是蔡英文積極培養的社運人才;因此,民進黨的力量也是學運幕後黑手。

  以破壞體製為基本路線

  從黑島青、基進側翼或反媒體巨獸等組織看來,這些學運團體的路線遠比藍綠政黨激進,這些團體就是因不滿政黨的體制內路線,才以街頭抗爭,破壞體製為基本路線,他們與洪仲丘案的「八五聯盟」是兩條涇渭分明的路線,反服貿的基礎成員是反對體制內解決的思維,在運動路線上,他們主張打破體制,基本上都是本土化的政治意識形態,差別只是運動路線的分歧而已。

  只不過黑島青在這次反服貿后,反而表現逐漸向體制內靠攏,這也引發學運運動路線的分裂,因此在政占「行政院」運動時,就是黑島青以外、長期主張體制外路線鬥爭的一群學生所策劃。

  在4月8日下午,以「妖西」為首的社會運動組織「自由台灣陣線」也表明他們配合反服貿學運決策,將會在4月10日下午6時撤出立院,但他們將自行在「立院」門口靜坐持續抗爭下去,這也宣布了學運路線在反服貿之後將直接分裂。

  另一方面,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國昌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前執行長林峰正與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籌組政團「公民組合」。

  在反服貿學運中,黃國昌一直是決策核心成員,他的路線在內部被視為溫和派,後來黑島青轉變運動路線,走向體制內抗爭,是否受黃國昌影響不得而知,但卻可以看到兩股力量很有可能進行合作,而成為社運界老中青三代的結合體。

  公民組合設定是2016年推出候選人參與「立委」選舉。從台灣選區劃分看,公民組合要在小選區兩黨夾擊下殺出重圍,基本上困難重重。

  首先,公民組合所擁有的本土支持與民進黨高度重疊,雙方競爭可能造成國民黨漁翁之利;其次,社運雖具高支持度,可是在選戰中卻面臨小選區單一名額的設計,任何候選人即使有全國性高知名度卻缺乏選區經營,要想脫穎而出是難上加難。

  因此,公民組合的基本路線面對「立委」選戰的制度,有先天的不良因素。如何組織化、草根化在選區經營及突破民進黨自相廝殺的困局,是走社運路線的政治團體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0

主題

2

帖子

1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OCK QUEEN

Rank: 3Rank: 3

積分
120
沙發
cliff202 發表於 2014-4-15 14:50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88

帖子

33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0
3
cangyp 發表於 2014-4-16 03:49 | 只看該作者
奴才們的民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2: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