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資金的大量外流 究竟都去做什麼海外投資了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4-9 1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放」這扇窗打開久了,是很難再度關上的。對中國資金的大量外流無謂做道德的評價,中國人的勤奮、智慧以及對安全感的追求,一定會推動更多的資金在海外尋求投資機會。中國人大量的海外資金,你不把它裝到股市裡,就要把它裝到房子里,要不就把它裝到古董首飾盒子里。

  藝術品,珠寶;海景房,黃金;倫敦和曼哈頓的高端公寓等等,這些商品供給量有限,並且易於保存。對於缺乏安全感,急切需要轉移財產的中國人來說,具有致命的誘惑。

  國內資金出海炒熱中概股

  2013年過去了,這一年中,美股經歷了一個超級的牛市。美股道瓊斯、納斯達克[微博]、標普500三大指數在一年中間十餘次創出歷史新高,區間漲幅大約22%,代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33%。

  這個過程中,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表現尤為神勇。雖然從總市值看,比起谷歌[微博](google)的4000億美金市值中概股還很小,但是,漲幅和市值已經足夠讓國內創業板的兄弟們垂涎三尺了。

  火爆行情背後反應的是國內資金大量的湧入。第一,中概股過去一直遊離在美國主流基金關注的視野之外,傳統上就是華人資金的天下。從大股東、PE 到高管再到海外華人。第二,最近兩年時間國內股市極度低迷,很多資金尋求海外出路,強者愈強。第三,新近兩年,海外移民帶出大量的新資金,這部分資金為中概股的繁榮起到了重要推動的作用。第四,中概股在兩年前的市場上持續遭受做空、誠信危機等事件衝擊,股價極度低迷。即使現在的漲幅過後,相當多的股票價值並沒有高的離譜,和國內創業板的股票比,行業地位高很多,估值還是低很多。

  中國概念股受到國內資金影響達到什麼程度呢?在美投資者經常笑談的「前半夜行情火爆,後半夜疲軟」的交易特點很能說明問題。另外,國內新冒出來的幾個美股投資者分享信息平台上的消息,也會引致股價的波動。例如新浪美股、雪球財經等。

  筆者剛剛回國,在和國內小夥伴的交流中,大家聊的第一個熱點,是關於移民和小孩出國讀書。第二個熱點問題就是詢問如何參與美股市常前幾日碰到在國內做美股基金招募的朋友說,兩年前和潛在客戶見面,還需要花一兩個小時來介紹美股市常現如今完全不需要了,客人上來就問如何開戶,如何交易,如何分成。宏觀介紹性的部分已經完全跨過去了。

  香港的券商朋友普遍表示已經可以二級託管的方式開通美股交易。甚至國內券商朋友也有悄悄開通美股交易的通道。2014年年初,國內外多數的市場分析文章依舊繼續看好美股,看衰新興市場,再加上去年強大的賺錢示範效應,所以筆者認為,中國的資金還是會滾滾而來。

  中國房企的海外擴張

  以上是證券市場,再來說說房地產。如果說美加的房地產市場是被中國資金炒上去的,略嫌誇張,但是中國資金確實是推動上漲的重要力量。更加重要的是: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房地產投資資金,更加給美加的房地產市場從業人員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們要習慣於看到:現場成交、全現金、搶OFFER、網上看房直接購買等等。這些現象背後,筆者看到的是滾滾的資金外流浪潮。

  為這個趨勢最新的加註,是國內大量的房地產企業開始到海外投資開發樓盤項目,來分享大量華人海外資金的一杯羹。一些企業更是跨過試水階段,直接大手投資。

  2014 年2月28日,綠地集團就馬來西亞新山市兩個項目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斥資近200億元人民幣(6.2123, 0.0016, 0.03%)進行投資建設,其中一個項目將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的最大規模房地產單體項目,此舉同時標誌著綠地海外投資已遍及4大洲9國 13座城市。

  房企海外擴張,實質是國內樓市的海外延伸。綠地韓國濟州島項目目標客戶面向中國春節后銷售;碧桂園馬來西亞兩項目今年面市;首創置業法國項目進入招商階段,國內投資客轉向海外,房企也試水海外開發。一位任職於大型房地產公司的老總的朋友,提過一個觀點,房地產開發要跟著客人走,有購買力的客人現在都走到國外了,那我們的服務也要延伸出去。

  去年以來還有中建、中鐵、萬科、萬通、中坤共10餘家在海外有開發項目或投資計劃,規模上百億美元。所以說不用擔心國內的地產調控,就如同當年的股票市場,先知先覺者會不斷以「沙漏」的形式流出資金。等到大多數人覺醒的時候已經難以扭轉了。站在全球視野來看,國內的整體宏觀經濟結構有問題,大家總抱怨買不起房子,可能等到你真的買起房子的時候,可能會丟了工作。

  與房地產行業加碼海外投資形成對比的是實業方面的海外投資。前兩年4萬億打下去的時候,央企們各個躍馬揚鞭,雄心勃勃。這幾年低成本的資金折騰的差不多了,現在就消停很多了。與此相反,民營類科技類企業這幾年海外業務反而悄悄地做起來了。

  海外藝術品投資的誘惑

  最後,說說中國人的海外藝術品投資。

  法國藝術市場信息公司 Art Price2014年初發表報告,2013年全球的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到了創記錄的120.5億美元,而中國連續4年成為藝術品市場的頭號買家。 ArtPrice稱,去年包括繪畫、雕塑和攝影作品在內的藝術品銷售額增長了13%,較2012年大幅反彈。去年中國買家購買了40.78億美元的藝術品,連續四年稱冠,排在第二的是美國,成交額為40.16億美元。該公司的CEO表示,中國和美國買家的交易佔據了市場的三分之二。

  這篇報道從側面印證了中國人的資金已經不再滿足於在國內通過嘉德、保利、匡時等著名拍賣公司來炒作一下國內的藝術品或古董文物了。更多有先見之明的資金已經開始走出國門到國際藝術品市場去淘寶了。

  《經濟學人》雜誌收集了這些財產的相關指數,制定了一個綜合的「貴重品指數」, 該指數主要根據巴克萊財富管理部門報告的富有階層持有比重配置權重。根據巴克萊的報告:藝術品佔36%,古董車佔25%,鑄幣佔17%,葡萄酒佔19%,郵票佔6%。而根據國內某私人銀行的最新調查數據,國內高凈值家庭的藝術品投資部分比例不到3%。人類對美的追求是一致的,規律的,真正的美是沒有國界的。現在的差距就是未來的機會。

  筆者經常參加的古董市場拍賣交易現場,處處閃現華人同胞的身影,即使是在美國紐約州偏僻的北方小鎮。朋友參加過全球最大的礦石珠寶展歸來,也感嘆中國購買力的快速增加:一些品種的珠寶都是中國人(華人)買斷的。

  藝術品,珠寶;海景房,黃金;倫敦和曼哈頓的高端公寓等等,這些商品供給量有限,並且易於保存。對於缺乏安全感,急切需要轉移財產的中國人來說,具有致命的誘惑。

  筆者堅信,「開放」這扇窗打開久了,是很難再度關上的。對中國資金的大量外流無謂做道德的評價,中國人的勤奮、智慧以及對安全感的追求,一定會推動更多的資金在海外尋求投資機會。中國人大量的海外資金,你不把它裝到股市裡,就要把它裝到房子里,要不就把它裝到古董首飾盒子里。

  (本文作者介紹:旅居北美職業投資人,擁有18年從業經驗。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