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媒驚呼---中國海軍"智商最高"艦隊 接近北約水平(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4-7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將現代化軍艦比作人體,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就是它的大腦和神經。當今中國海軍最上鏡的「明星」,莫過於「遼寧」號航母和國產 052B、052C、052D型驅逐艦,以及054A型護衛艦,它們流暢精幹的外觀和豐富的武備讓外國觀察家頗感興趣。不過,就這些先進艦艇是否「思維敏捷」,即中國水兵能否獲得足夠可靠的指揮系統,外界眾說紛紜。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軍力發展的專業媒體,日本《現代艦船》雜誌根據公開資料得出結論稱,中國戰艦的「神經系統」相當發達,並通過「中西合璧」,實際水平不容小覷。

  

  新型電子偵察船上層建築圖片。

  30多年來,中國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得以追趕世界領先水平,首先不能忽視的是跨國技術轉移。西方國家中,就此表現最積極的莫過於法國、英國和義大利——

  《世界艦船》認為,法國海軍自用的TAVITAC指揮系統雖未對華出口,但由於系統內的「響尾蛇」艦空導彈、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以及火控雷達於上世紀80年代提供給了中方,後者「觸類旁通」,展開逆向研發,國產版本的結構和功能與原裝TAVITAC頗為相似。

  義大利人的做法與法國雷同,他們以「散件出口」的名義對華出售過戰術數據鏈、雷達、電子戰系統等,變相幫助中國發展新一代艦艇指揮系統。相比「小心謹慎」的法、意,英國人做生意時更「大方」些,直接提供了成套的艦載數據鏈,為中方掃清了最大的「絆腳石」。

  

  需要指出的是,外援並未成為中國海軍作戰指揮系統發展的靠山。中方完成相關技術吸收后,總會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1979年,中國首款艦載指揮系統 ——ZKJ-1(代號「海神-1號」)問世,進而試裝到051型驅逐艦「大連」號與「合肥」號上,可同時追蹤和處理17個空中、水上和水下目標,還可判定目標敵友關係及危險程度,將分析結果分送給武器系統。由於核心組件穩定性差,加之計算機運算能力較低,該系統沒有大批投產。

  1987年以後,中國技術研究部門在ZKJ-1基礎上相繼推出ZKJ-3及 ZKJ-4系列,這些系統都融入了前述外來技術。1996年列裝「深圳」號驅逐艦的 ZKJ-4-3A指揮系統,已能夠同時處理幾百個目標信息,數據傳輸速度10Mbps,逐漸能夠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

  日刊進一步分析稱,中國在21世紀下水的新型水面戰艦均部署了北約第三代水平的指揮系統。其中,最早出現的052B型驅逐艦使用ZKJ-5系統,是中國依照美國海軍理念開發的綜合指揮控制系統(JRSCCS),將全艦武器和探測系統連接起來;該系統採用分散式布局,部分損壞也不影響正常運行,各控制終端間採用光纖傳輸,提速至100Mbps。

  052B還不算中國海軍「智商最高」的艦艇,後續列裝的052C、052D、054A型艦乃至「遼寧」號航母搭載的H/ZBJ-1作戰指揮系統的性能更加出色,除了運算速度快,還能通過數據鏈實現類似北約16號數據鏈的情報共享,初步符合「網路中心戰」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H/ZBJ-1系統摒棄控制台模式,轉而採用類似平板電腦終端的大畫面圖標顯示及觸摸屏,加之全艦普及光纖傳輸,線纜總重由原先的7噸減至1.5噸,實現了充分輕量化。

  《世界艦船》在意的細節還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海軍已成功將國產作戰指揮系統與俄羅斯血統的MR-331「礦物-ME」火控雷達集成,後者具備多種探測模式。早年有消息稱,俄羅斯為防範中國予以仿造,拒絕向後者提供技術原代碼。而從現有情況看,中國顯然突破了俄羅斯的技術封鎖,實現了將相關技術融合,中國軍工信息技術部門的努力可見一斑。

沙發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4-4-9 11:35 | 只看該作者
驚呼啥哦 難道中國的海軍技術就不能取得點進步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