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感恩節與「恩將仇報」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4-11-30 19: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感恩節與「恩將仇報」

黃楊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美國人過感恩節比中國人過中秋節還要熱鬧,家家大擺火雞宴。平時各奔東西的美國人,此時大都像回巢的鳥拚命往家奔,好與家人團聚。 所以說,美國的這一節日和中國的中秋節多少有些相似之處。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有著許多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情人節,等等。然而,許多節日都是從歐洲帶過來的,這是美國早期移民大都來自歐洲的緣故。但「感恩節」則是美國本土的節日,它是美國早期移民自己創造的一個節日。

感恩節的由來大致是這樣的。1620年12月11號,「五月花」號船載著100多名逃避在英國遭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抵達麻薩諸塞州的普列茅斯(Plymouth)。這批人初來乍到,準備又不充分,人生地不熟,還趕上個冬天,真正是饑寒交迫,罪孽那叫大了去了。死挨活挨地熬了一冬天,就有一半兒的人見上帝去了。剩下的人運氣還不錯,得到附近印第安人伸出的援手。印第安人生性好客,看到這幫「黃毛大鼻子」來到自己的家園,不僅沒跟他們要「簽證」,反而給他們送吃送喝,並且教他們打獵種莊稼,使他們得以在新大陸安家。

第二年,新移民忙完秋收之後,都咧嘴笑了。豐收了,怎麼也該慶祝慶祝。於是,選了個吉日良辰,請來印第安朋友,大吃大喝三天,共慶豐收。這個吉日良辰,就是後來的感恩節。 雖然號稱「感恩節」,但感恩的意味遠不如慶祝豐收的意味。

        以後,有些殖民地政府就立法規定慶祝感恩節。美國獨立后,華盛頓總統曾發布法令,規定感恩節,以感謝上帝,激勵人們繼承祖先的開拓精神。但是,礙於各州強調各自的主權,感恩節未能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感恩節最終成為全國性節日應該歸功於薩拉.黑奧(Sarah Josepha Hale)。作為雜誌編輯,薩拉為使感恩節成為全國性節日奮筆疾書,奔走呼號凡40年,終於促使林肯總統發布法令,規定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全國性的感恩節。雖然,林肯以後的各位總統都蕭規曹隨,但感恩節的具體日期仍出現過變動。直到1941年,羅斯福總統簽署國會提交的一份提案,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的感恩節才最終正式成為全國性的法定節日。

以上所講,都出自正史。關於感恩節的起源,還有一些野史傳聞。一說是當年新移民饑寒交迫,快要撐不住的時候,來了一群火雞,解了他們的飢荒,救了他們的命。按說,火雞也可以說是有恩於他們了。可我有時想不通,美國人在感恩節時幹嗎專吃火雞呢?這不是有點兒「恩將仇報」嗎。


不說玩笑,搞歷史的人總愛尋根索源朔源。 每當過感恩節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它的來歷,也就不免想起生活在保留地中可憐的印第安人。自從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來到美洲,當地人像歡迎親人一樣地款待他們,結果卻是引狼入室。不旋踵,美洲大陸上的阿茲台克,瑪雅和印加帝國就被歐洲殖民者消滅殆盡,而印第安人人口也在短短的一個世紀中銳減百分之九十。

歐洲殖民者過感恩節的時候,感謝的是上帝,而不是印第安人。他們感謝上帝給了他們傳播文明的歷史使命。其實,西方文化很少強調人與人之間知恩圖報,更多的倒是個人的私利。至於早期幫助過歐洲殖民者的印第安人的死活及他們的感受,實在是不必在意的。

雖說過感恩節已成為一種民俗,但每當看到商店裡一堆堆火雞的屍體,我總會聯想起印第安人,想起歷史上的那一幕。社會達爾文主義,「白種人的負擔」,殖民主義意識形態,等等,等等,會不請自來,引起我對歷史的思考。正像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寫,「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我知道很多印第安人過感恩節的時候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