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戰場上的那些動物奇兵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4-8 1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繼克里米亞宣布入俄后,俄羅斯日前「再收戰果」,俄海軍日前成功接管了克里米亞的「海豚作戰部隊」。

據了解,烏克蘭「海豚作戰計劃」始於20世紀60年代,定於2014年4月結束。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以後,這批「海豚兵」的特種訓練可能將會繼續進行。在歷史上,馬、狗、信鴿甚至熊等動物都曾經登上戰場,那麼歷史上這些「奇兵」都做出過哪些貢獻呢?

俄「接管」烏克蘭「海豚間諜」

重新啟用「海豚部隊」

據報道,烏克蘭的這一「海豚特種部隊」的計劃本來定於2014年4月結束。但是克里米亞「入俄」以後,這批「海豚兵」的特種訓練可能將會繼續進行。烏克蘭「海豚作戰計劃」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和蘇聯將訓練海豚用于軍事目的,《大西洋月刊》援引一名俄羅斯退休上校將其稱之為「海豚軍備競賽」。

蘇聯解體后,這些「海豚士兵」成為了烏克蘭海軍的資產,但是這一計劃並沒有持續,許多海豚被賣給了水族館或者世界各地的海上樂園,直到2012年,烏克蘭軍方又恢復了這一計劃。

尋找易爆物巡邏海域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海豚部隊將幫助緊急情況部潛水員在黑海海底找到易爆物體。他說:「計劃在同緊急情況部潛水員的聯合訓練中使用我們的寬吻海豚尋找沉沒物體或彈藥。」他強調,訓練海豚仍將是海軍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他強調:「這包括在海底尋找物體、巡邏水域、發現超小型潛水艇等。」

太平洋上的「狗部隊」

因提醒危險而犧牲

在位於美國新奧爾良市的二戰博物館中,人們可以看到一隻名叫「斯莫基」的狗戴著頭盔的銅像和一隻名叫「庫爾特」的狗非常警覺地卧在地上的塑像。它們是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的「狗部隊」的代表。「庫爾特」的事迹很感人,它在一次戰鬥中對美軍士兵發出警告,使他們意識到日軍正埋伏在關島灘頭堡壘,但它自己卻被迫擊炮炸死了。

戰場上的功勛狗

據統計,「斯莫基」參加了12場戰鬥,8次榮獲「戰場之星」勳章,它還在150次空襲中倖存下來,並且經歷了沖繩颱風。作為一名盟軍「戰士」,「斯莫基」曾參加過空降作戰行動,和傘兵一樣使用降落傘空投到日軍後方。1944年,美國陸軍《揚克》周刊稱它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冠軍吉祥物」。

戰爭結束后,「斯莫基」的故事和照片登上了美國報紙,轟動全國。接下來「斯莫基」也沒閑著,主人帶著它去了好萊塢,去了世界各地,讓它表演特技(比如蒙上眼睛走鋼絲),讓它在電視節目中露面。「斯莫基」10年間娛樂了數百萬觀眾,直到1957年死去。

北非戰場上的信鴿

「阿斯特女士」

北非和地中海地區是鴿子角逐的戰場,西方國家現在還流傳著一隻信鴿的英勇事迹。這是一隻名叫「阿斯特女士」的信鴿,她為了幫北非前線盟軍送一條緊急信息,冒死穿過德軍戰線上空,儘管被炮火擊傷一條腿,一隻翅膀有一半羽毛脫落,但它還是把信息送到了指定地點。

英國信鴿「瑪麗」也很著名,它曾22次負傷。它為盟軍飛行了5年,在最後一次行動中陣亡,它的屍體後來被發現時全身上下有多處傷口。皇家加拿大空軍有兩隻鴿子最成功,其中一隻代號為「10601」,出生於1928年。「10601」的大部分任務是從潛艇出發飛行,它完成了所有任務,但最終卻被一種猛禽殺死了。

25萬隻信鴿上戰場

統計顯示,二戰期間,英國共培養了25萬隻信鴿,有32隻被授予了最高等級的動物勳章———「迪金獎章」。信鴿「別動隊」多次飛往德軍佔領下的法國,為抵抗組織傳遞重要情報。1943年,信鴿「喬」拯救了義大利南部的卡爾維里索塔村,盟軍原計劃在10月18日對該村進行轟炸,幸虧「喬」及時將英軍佔領村莊的消息傳到,避免了誤炸的發生。

1944年9月阿納姆戰役期間,德軍包圍了盟軍空降部隊,盟軍的戰場通訊出現嚴重問題,英國士兵在9月19日上午10點半放出信鴿「奧蘭治的威廉」,它於下午2時55分飛抵英格蘭,它所帶去的這條重要軍情信息挽救了2000多名盟軍士兵。

大象、騾子和熊都曾是「主力」

美武裝騎馬保衛海岸線

二戰期間,多個國家有騎兵部隊,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的展覽顯示,美國海岸警衛隊當時主要靠騎馬保衛海岸線,而不是用快艇、巡邏艇和飛機防止軸心國特工滲透。

展覽館的標題欄上寫著:「在二戰期間,美國海岸警衛隊所使用的馬匹數量超過其他任何美軍軍事單位。」然而,很多美軍將領都認為馬匹的使用量還遠遠不夠。喬治•巴頓將軍曾抱怨說:「如果我們在突尼西亞和西西里擁有一個馱載大炮的騎兵師,就沒有一個德國兵能逃走。」

熊幫波蘭士兵運炮彈

據統計,德軍在戰時共使用了275萬匹馬,比一戰中所使用的馬匹數量還要多,以其中一個諾曼底前線的德國步兵師為例,該師在1944年就擁有5000匹戰馬。同樣,蘇聯在戰爭中也使用了350萬匹馬。

此外,戰時還有部隊用大象來運送補給物資和軍火,在緬甸戰場,大象能穿過很多汽車無法通行的地區。在中印緬戰區,騾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主力」。英軍在中東和北非沙漠地區還組建過駱駝突擊隊。據說,波蘭軍隊曾將一頭熊「徵召入伍」,在義大利卡西諾戰役時,這頭熊竟然能幫助波蘭士兵搬運火炮彈藥。

「除雷尖兵」

英國日前協助非洲小國莫三比克訓練了一批「除雷尖兵」——甘比亞大鼠,這種小動物的嗅覺十分靈敏,活動力強,可以幫助掃雷人員搜尋地雷。一旦發現目標,它們就會在地面抓撓,提醒訓鼠師:這兒有地雷。

事實上,多年以來,對於動物是否可以用于軍事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動物保護組織不斷呼籲:放過動物們,你們這是在公然侵害它們的生存權!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矗立的一座「動物戰士」紀念碑似乎是對這一質問的回應。碑上刻著一句簡單而有力的墓誌銘:「戰爭中的動物,它們沒有選擇」。

是人類幫它們做出了選擇,它們也只能聽從於人類的掌控。從人類自身來說,利用動物的獨特天性幫我們避開風險無可厚非,但在頭腦里我們需要有保護動物的理念。另外,對於每一次勝利,我們要記住它們的犧牲與奉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