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還不是個帝國 而是成功的貿易國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5-29 1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5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不是一個帝國 要了解中國在如何掌控自己在全球貿易和投資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回顧一個昔日經濟霸主的演化之路或許有所幫助:18和19世紀印度的英國殖民者。

  英國對印度頭100年的殖民統治外包給了東印度公司,由一群貪婪、敢於冒險的商人組成的公司。這些商人謀求的是發大財,而無意與意識形態產生糾葛。直到19世紀大英帝國接手,帝國主義統治才凸顯出來。

  人們忍不住將中國視作商業霸主,擁有一套與這種地位相匹配的理論——「北京共識」,它能挑戰「華盛頓共識」。而現實情形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戰略上仍處於東印度公司階段,奉行機會主義和務實主義,而無意於意識形態,也不在乎是否奉行一致的原則。儘管一些跡象顯示,中國的經濟治理方法正朝著透明和多邊方向邁進,但中國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政策大多是不透明和自私自利的。

  比如說,引起廣泛討論的中國在非洲的身影。世行等提供的資金總是帶有私有化和去監管化的附加條件,對此厭倦的非洲領導人無疑對中國願讓他們對本國經濟保持更大掌控表示歡迎。儘管中國可被視為大的援助貸款提供者,甚至讓世行黯然失色,但中國援助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著眼於促進中企的出口和投資。中國在非洲的活動已遠不再局限於資源開採,它已將非洲視為重要貿易夥伴,為非提供融資的明確目標就是擴大自身的商業和投資利益。

  事實上,眼下中國在非洲的活動比前幾十年政治色彩更淡。當初中國對非洲基礎設施的援建,包括著名的坦贊鐵路,曾有個明確目的:爭取朋友,作為平衡蘇美的砝碼。如今,中國直接介入非洲政治的情況相對罕見,如果有也是經過仔細斟酌。被附加在對非援助上的唯一政治要求,通常就是拒絕承認台灣。

  那麼,這種傳統模式能否持續?抑或中國將不得不朝著更講規則的接觸方式轉變?舊方式顯然仍生命力旺盛,單純從中國自己的狹隘視角看,這種方式非常明智。任何人若期待中國將迅速由東印度公司階段跨越到大英帝國階段,很可能會失望。中國不是一個帝國,而是非常成功的貿易國家,利用國家力量在全球增進自己的商業利益。中國的經濟外交帶有務實的機會主義色彩,而不具備多邊合作的特點。中國自身的內部改革,加上其難以獨自實現的種種目標,都暗示人們期待的這種轉型將是緩慢的。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