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筋經是一種生活方式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悟道 發表於 2014-1-24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易筋經的經典中有一句:人有三傷:過慮傷精;多言傷氣;久視傷神。相關講解在前面已經粗略講過,後來翻閱古代養生經典才發現有比易筋經更為詳盡的講解,特別做以補充以滿足大家的需求。
    這本書就是《修齡要旨》,作者是冷謙,字啟敬,武林(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吏。善養生術,提倡四時調攝及導引吐納等養生諸法。著《修齡要旨》一卷,被後人輯入《頤身集》。
  《修齡要旨》分為「四時調攝」、「起居調攝」、「延年六字總訣」、「四季卻病歌」、「長生一十六字訣」、「十六段錦法」、「八段錦法」、「導引歌訣」、「卻病八則」等9篇,既有前人成就的總結,也有作者多年實踐的體會。其中許多功法簡便易學,行之有效,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仍有現實意義。以下節選部分原文,據清咸豐二年廣東撫署木刻本《頤身集》。
【原文】起居調攝
  平明睡覺,先醒心,后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旋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睜開,卻除風火(中醫術語,此處相當於結膜充血、急性結膜炎等症)。披衣起坐,叩齒集神(所謂「叩齒以集身內之神使不散也」),次鳴天鼓(兩手掌捂住雙耳,手指放在腦後,把食指疊在中指上,然後用力向下滑落,彈擊後腦殼,可聽到如擊鼓之聲),依呵、呼、呬、吹、噓(疑原文有誤,據本書後文,噓在前為是)、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櫛」zhì,梳子、篦子的通稱,此為動詞,梳頭。「沐」,本指洗頭、洗澡,此指平時洗臉),飲食調和。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轉動眼球),耳宜常凝(凝神,即注意力集中),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吸氣收腹提肛),心宜常靜,神宜常存(注意力集中),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用手兜住陰囊抖動),語言宜常簡默(少言語),皮膚宜常干沐(如洗澡樣摩擦皮膚)。食飽徐行,摩臍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飽食發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滿。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體常欲小勞,流水不腐,戶樞不朽,運動故也。勿得久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卧傷氣(疲乏無力),久視傷神(精神),久聽傷精(精神)。忍小便輒令成淋(尿頻、尿急、尿痛),忍大便乃成氣痔(便秘痔瘡),著濕衣汗衣令人生瘡。夜膳勿飽,飲酒勿醉,醉后勿飲冷,飽余勿便卧。頭勿向北卧,頭邊勿安火爐。切忌子後行房(性生活),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生瘡、癤腫),疲勞入房(性生活),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臨睡時,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后睡心,側曲而卧,覺直而伸,晝夜起居,樂在其中矣。
【內容解讀】
  早晨覺醒,不要急忙起床,要先醒心,閉著眼,兩手搓熱,熱熨眼睛幾十遍,再左右轉動眼球各九遍,閉住眼睛一會兒,忽然大睜開,能有清涼感,卻除風火而明目(按:對因熬夜所致的結膜充血,可能有效,感染所致的結膜炎,須正規醫療,以免延誤)。坐起來,披上衣,叩齒以集中注意力,不使分散,不要用力作響,以防磨損,一般做36次。(按:可以改善牙周血循環,保持牙齒堅固,防止各種牙病,還反射性地加強消化機能,改善大腦血循環,調節內分泌激素而抗衰老)。其次鳴天鼓,再依噓、呵、呼、呬、吹、嘻六字訣的順序,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順序而做一遍,散盡夜裡蘊積的邪氣。隨便活動大小關節,或進行其它功夫鍛煉。慢慢梳頭洗臉。早餐要飲食調和。總之,面宜多擦,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語言宜常簡默,皮膚宜常干沐。飯後要緩慢行走,摩腹搓腰背,使食物向下消化舒坦,才能就坐。飽食容易發生痔瘡,飯後曲身而坐,必然導致胸腹滿悶。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體要經常做力所能及的勞動,流水不腐,戶樞不朽,因為運動的緣故。任何姿勢都不要勞累過度,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卧傷氣,久視、久聽傷精神。強忍小便容易造成排尿不暢的淋痛,強忍大便則造成便秘痔瘡,穿著濕衣、汗衣,使人生瘡癤等皮膚病。夜宵不要過飽,喝酒不要喝醉,醉酒後不要冷飲,飽食后不要馬上躺下卧床。不要頭向北卧床(有人對地磁的影響敏感),頭邊不要安放火爐。切忌半夜子時以後過性生活,此時陽氣才生,激烈的性生活會耗損陽氣,一次損傷勝過百次(按:此說雖然誇大其詞,但也有一定道理,主要是影響睡眠,妨礙體力、精神的恢復)。大怒等情緒激烈波動時過性生活,可能降低免疫力,造成癰疽等皮膚感染。疲勞時勉強過性生活,易致虛損、不育。觸犯性生活的各種禁忌,不但父母受傷,生育孩子也不健康,胎教、家教不良。臨睡時,要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后睡心,側卧而蜷曲身體,最能放鬆;覺醒宜挺直身體而盡量伸展。如此晝夜起居,一定會樂在其中。
【讀後有感】
  本節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具體調攝方法與宜忌,與許多書上介紹的自我保健方法,大同小異。古代所謂「子欲不死修崑崙(比喻頭部)」、「神仙起居法(按摩胸腹部)」等等,用現代科學觀點來看,也是有道理的,關鍵在於改善局部微循環和整體血液循環,改善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功能。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使人健康長壽,否則,就會影響健康,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總結的寶貴經驗。

0

主題

303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沙發
取經歸來 發表於 2014-6-16 17:46 | 只看該作者
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禪宗祖庭少林寺,自達摩西來,醫亦隨行,並在與中國醫學的不斷交融中吐故納新,成為少林寺禪武醫體系中極具代表性和實用性的一環,百代不衰。因其方法簡單、注重實效,從古至今,少林養生方法都是人們爭相使用的防病法門,名揚中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10

帖子

2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5
3
一念萬年 發表於 2014-6-17 08:08 | 只看該作者
多角度講述日常小疾小病的防治與身體的養護,娓娓道來,法簡意深,一用就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02

帖子

27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0
4
不可說 發表於 2014-6-17 11:34 | 只看該作者
少林文化的一禪一武,一動一靜,對統一身心和諧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少林寺主張通過禪武修鍊達到身心和諧,而人的身心和諧,也就是健康的根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03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5
取經歸來 發表於 2014-6-18 09:33 | 只看該作者
衷心地感謝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少林文化事業發展的仁人志士,並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支持少林文化事業,共同開創少林文化事業新局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02

帖子

27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0
6
不可說 發表於 2014-6-18 18:08 | 只看該作者
多角度講述日常小疾小病的防治與身體的養護,娓娓道來,法簡意深,一用就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10

帖子

2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5
7
一念萬年 發表於 2014-6-19 10:18 | 只看該作者
少林寺的養生是在參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03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8
取經歸來 發表於 2014-6-19 17:41 | 只看該作者
衷心地感謝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少林文化事業發展的仁人志士,並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支持少林文化事業,共同開創少林文化事業新局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10

帖子

2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5
9
一念萬年 發表於 2014-6-19 18:31 | 只看該作者
少林文化的一禪一武,一動一靜,對統一身心和諧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少林寺主張通過禪武修鍊達到身心和諧,而人的身心和諧,也就是健康的根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02

帖子

27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0
10
不可說 發表於 2014-6-20 11:16 | 只看該作者
少林寺的養生是在參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76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11
唐僧騎馬 發表於 2014-6-20 15:31 | 只看該作者
運用針灸、推拿治療頸肩腰腿痛等相關疾病,運用傳統運動療法康復訓練,運用中藥進行傷后調補,擅長時間養生、運動養生、本草養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9

帖子

1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5
12
親親我我 發表於 2014-6-20 15:35 | 只看該作者
少林文化的一禪一武,一動一靜,對統一身心和諧是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少林寺主張通過禪武修鍊達到身心和諧,而人的身心和諧,也就是健康的根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