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驚人定律(5)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4-6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五定律——朋黨定律

  唐穆宗時期,以李德裕為首的士族出身官員結成一派,以李宗閔、牛僧孺為首的科舉出身官員結成一派,兩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訐、傾軋達四十年,史稱牛李「朋黨之爭」。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黨(派)爭」持續不斷。

  西漢有外戚、宦官作祟,東漢有清議黨錮,魏晉南北朝有士族門閥,唐有劉李黨爭,宋有「元佑黨人碑」,明有東林黨、宣黨、崑黨,清有帝黨、后黨,國民黨內有黃埔系、cc系、政學系等。 各朝各代,都有朋黨、幫派,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歷史現象。朋黨現象,有其社會根源。中國傳統社會的最大特點是,他是一個宗法社會。

  

  一部《紅樓夢》,其隱含的意義,不是什麼反封建。《紅樓夢》用一個凄絕動人的愛情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宗法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運行特點。榮寧二府,是一個大的(宗族)家族。像一棵大樹,有主幹和旁枝。「親不間疏,后不僭先。」有規有矩。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互相倚持,結為勢力。更有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彼此回護。構成一個複雜的體系,盤根錯節。只有明晰了其中的脈絡,才算真正讀懂了《紅樓夢》。

  中國宗法社會的特點之一就是盤根錯節。

  一個人立於社會,並非是孤立的。在他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關係,親戚關係、鄉黨關係、同學關係、師生(徒)關係、戰友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幫會關係、同志(道)關係等等。這些關係構成了一個人的社會資源。聰明的人,運作得好,前途無量。無論處廟堂之高,江湖之遠,都能見到中國人在忙著拉幫結派。像一個個勤奮的蜘蛛,編織著屬於自己的網路。 網路越大、越結實,捕獲就越多。

  現在說打貪官,須先搞清楚,貪官後面的保護傘有多大,前後左右鐵桿關係有多硬。否則貪官打不到,反倒捅了個馬蜂窩。

  對於中國的朋黨現象,自古以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褒貶不一。持否定觀點的人認為,「結黨營私」。宋朝歐陽修卻認為,「小人無朋(黨),惟君子則有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由於社會和歷史的原因,中國人常常結為宗派,十分自然,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許多人對此十分忌諱,刻意迴避,諱莫如深。其實大可不必。 像毛澤東這樣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公開承認,「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倒是日本人比我們痛快,他們的政黨內部就分為不同的派別,公開活動,堂而皇之。這是日本國內政治的一大特點。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