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驚人定律 (1)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4-6 1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4-4-6 11:34 編輯

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驚人定律

  中國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杜牧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後人復哀後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國歷史在變中保持不變的特點嗎?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國內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我不禁為他擔心。」(馮夢龍)

  果然,紂王「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益收狗馬器物,充仞宮室。……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而諸侯叛,亡其國,自身「赴火而死」。

  為什麼事態會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發展下去?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了普希金的偉大,因為我們都很喜歡他的那個《漁夫與金魚的故事》。那個醜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過想要一個新木盆。第一個願望被滿足之後,第二個願望接踵而來。一個接一個,胃口越來越大。最後的結果,仍舊只有一隻舊木盆。

  世人的貪慾,不都是這樣?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沒有止境的。 君王的貪慾,更為可怕,因為他擁有無限的權力,沒有人可以阻止他。

  《詩》雲,「商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這裡所說的商鑒,究竟要我們鑒什麼?

  其一,一定不能有「第一次」。

  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雙筷子或一隻木盆。只是大壩一旦決了口,洪水便會一瀉而下。 看一看那些貪官,只要收了第一筆賄金,以後的事便不由他了。 只是,人的意志力是多麼薄弱。一旦坐上權力的交椅,有幾個人能拒絕這第一次?

  其二,整個過程是「進行性」的。

  「進行性」一詞是我從醫學書中借用來的。像癌症,就是進行性的。不斷地發展,不會中止,也不會逆轉,一直進行下去。 殷紂王身邊,雖有比乾和萁子這樣的賢臣,卻無法勸阻他。依靠臣下的勸阻來制約至高的皇權,其有效性顯然不足。所以,事態的發展有其必然性。

  其三,「其亡也忽焉」。

  《左傳,荘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這裡的「忽」字,意為迅速,突然。 洪水潰堤,轉瞬之間,一瀉千里。

  李自成打進北京,一生事業達到巔峰。由巔峰而至於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轉瞬之間。 殷紂王之後,兩千多年,有周幽王、秦二世、陳勝、王莽、陳後主、隋煬帝、黃巢、朱溫、李煜、李自成、洪秀全、蔣介石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

  殷紂王,這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國之君,他給後人留下了什麼? 留下了兩個字,「殷鑒」。

  無法節制的權力 無限膨脹的貪慾=殷鑒不遠。 黃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的窯洞中向毛澤東提起「其亡也忽焉」這樣的歷史規律,因此,有人將這個定律稱為「黃炎培窯洞定律」。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