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清官泄:紅旗-7B導彈真容首次曝光(多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3-30 1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陸空聯合一體向縱聲地域進攻。

  

  
某新型防空導彈利劍出鞘。

  

  
信息條件下的快速機動集結。

  

  
緊貼實戰爭奪制信息的主動權。

  

  
信息與火力一體實施精確打擊。

  

  
信息系統讓指揮更加快捷更加高效。

  實時統計分析戰損和傷亡率,科學復盤分析演練行動,精準推演計算和對比分析多方案利弊……3月下旬,南京軍區信息化建設運用成果展示現場,他們採用多種技術手段,構建的「作戰模擬實驗室」,推動訓練內容和手段革新,引導部隊作戰從實驗室快速邁步戰場,受到部隊普通歡迎。

  「一隻腳邁在軍事鬥爭準備上,另一隻腳邁在信息化建設上!」南京軍區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軍區黨委首長話語鏗鏘。近年來,南京軍區部隊著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務,把信息化作為戰鬥力建設的主導和倍增器,區分軍區本級、軍級單位和基層部隊3個層次,形成了信息備戰、信息施訓、信息促管、信息聯保等5個方面上百餘項信息化建設成果,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不斷攀升。

  搶佔信息高地——

  從信息力到戰鬥力

  「立即啟用3號方案,建立機動骨幹通信網……」某通信團展開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野戰通信對抗演練,上士蔣志飛熟練操作信息系統,精確計算出本站話路開設數量和路徑,整個過程僅用17秒。

  作為南京軍區「智慧軍營」建設的試點單位,這個團針對信息化條件下戰場環境複雜多變、指揮控制手段多樣等實際,創新戰備演練模式,部隊始終保持「人裝隨時能戰、信息瞬達千里」的打仗狀態。

  「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為戰、能戰、勝戰作為信息化建設的特質、使命和目的。」軍區蔡英挺司令員的決策部署擲地有聲。近年來,他們按照總部總體規劃,以光纜網為依託,狠抓信息網路的擴容改造,加強機動通信網系集成整合、綜合運用,提高網路覆蓋、承載、接入、服務和安全防護能力,為體系作戰能力建設提供堅實的網路支撐。

  硬體建好是基礎,軟體開發是支撐。南京軍區部隊把軟體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工程,出台《南京軍區軟體建設管理暫行規定》,軍區軟體園正式掛牌運行,為軍區部隊推廣運用205項作戰急需、實用管用的軟體成果;制定頒發《指揮信息系統組織運用標準》,為軍區部隊日常戰備、重大演訓、應急處突和訓練考核信息系統組織運用提供基本依據。

  信息化是建出來的,更是用出來的。軍區部隊堅持以信息系統應用為突破口,牽引和推動信息化建設整體發展。

  前幾年,針對少數單位存在的對指揮信息系統不敢用、不願用、不會用等問題,某集團軍作出「五個必須使用」的硬性規定:作戰值班、戰備演練、野外駐訓、部隊演習、非戰爭軍事行動,必須全程使用網路信息系統。

  為使指揮信息系統的訓練真正納入經常性訓練內容,某師借鑒裝甲兵訓練「摩托小時」的做法,建立信息系統單裝訓練落實「信息小時」、信息系統聯網組訓落實「信息場日」的訓練機制,每月組織單系統聯試,每季組織全系統聯試,年終組織綜合考評,實現了操作使用信息系統的常態化。

  融合信息成果——

  讓社會發展優勢化為信息化建設強勢

  未來戰場如果人員受傷了,多長時間能被醫護人員發現?

  0.4秒!這是歷次演練檢驗后得出的一個數據。

  而數據流轉之所以能夠如此精確高速,主要依託是南京軍區衛生系統構建的醫療後送數據。近年來,軍區部隊融合地方信息成果,集中力量組織研發電子傷票、單兵搜救信息系統,構建了一個集戰場搜救、機動救護、基地醫療和衛勤指揮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衛勤保障大數據。

  這是第101醫院組織的一場救護演練場景:醫療隊員運用軍用衛星定位系統迅速精準找到傷病員,並對傷員進行基本傷情處置;數公裡外的後方野戰急救中心內,急救專家們端坐在巨幅屏幕前,通過視頻系統對前方野戰醫療隊員的每一個救治環節了如指掌……

  這個醫院駐地是國家物聯網技術研發基地,他們主動與某物聯網研究院、聯通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合作,共同研發了平戰遠程智能救護系統,通過集成融合物聯網技術和醫療保障技術,實現了遠距離醫療救治的遠程實時可知、實時可視、實時可感和全程可控制。

  「能利用民用資源的就不自己鋪攤子,能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體系的就不另起爐灶。」南京軍區部隊始終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廣泛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異構融合等最新民用技術,為部隊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撐。

  保障信息不再依賴「上級通報」,戰場態勢「一網打盡」、實時感知;保障行動不再依賴「上級指示」,各保障模塊依規則自組織、自協同……去年秋,軍區網路化裝備保障研究性演習亮點頻現,令現場觀摩的領導和專家耳目一新。

  南京軍區駐地華東五省一市經濟實力強,科技裝備潛力大。軍區部隊積極挖掘軍民融合潛力,綜合運用衛星定位、無線感測等物聯網技術,自主研發裝備保障感知系統,實時採集裝備狀態、戰損分佈和力量部署等信息,自動生成保障態勢。目前,裝備感知系統已納入全軍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建設範疇,並在部隊日常工作、戰備值班和重大演訓活動中得到廣泛應用。

  培植信息土壤——

  信息化既要「化物」,更要「化人」

  「誰擁有一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信息化建設就能高出一籌,打贏未來戰爭就能增添一份勝算。」軍區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南京軍區鄭衛平政委一席話,道出了以打造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隊伍支撐信息化建設的理念。

  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軍區舉辦第一期高層次科技人才研修班。10年來,歷屆研修班為軍區培訓了500餘名技術骨幹。

  去年初,從陸航、特戰、電子對抗等部隊,遴選20餘名專業幹部,到步兵、裝甲兵等合成部隊代職鍛煉,邁出了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的步伐。

  一項項創新舉措,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深度融入軍事鬥爭準備搭建平台。一個個高精尖人才群體,為打造新型軍事人才方陣發揮酵母作用。

  某部是一支科技密集型部隊,本科以上學歷官兵佔93.7%,碩士博士近三成。3年來,他們連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二等獎17項,6大成果填補全軍空白。

  作為全軍陸軍作戰部隊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某集團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10年來,先後代培76名碩士研究生,吸收185名一線指揮員和技術人員參與課題研究。

  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無論哪個崗位、哪個戰位都要懂信息化。軍區持續抓好信息素養全員升級,開展學信息化知識、用信息化裝備、練信息化技能、研信息化戰法活動,提高官兵運用信息系統和信息化裝備能力。

  一個信息化素質升級活動在全區部隊悄然展開:軍區開辦信息化知識「百堂精品課」網上大課堂,團以上幹部人人在線註冊、在線學習、在線考試。浙江省軍區實施信息化人才強化培訓、領導幹部國防動員指揮能力提升、海防部隊主官幫帶見學等「八項計劃」。

  「能謀善戰的新型軍事指揮員」周謀、「空中獵鷹」盛建忠、領跑信息化戰場的「信息尖兵」單懿、「能打勝仗的連長」方來浮……一批批信息化人才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