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在美國怎樣帶大我的三個孩子ZT

[複製鏈接]

964

主題

4387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火箭

Rank: 6Rank: 6

積分
395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趙永紅來自中國河北省保定市,現在AM1300中文廣播電台任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目前主持《新聞背後》節目,編輯播報《新聞特區》,有著十餘年新聞工作經驗,在中美各種新聞媒體上發表作品多篇。(圖片與文章無關)

       「我們是虎媽」,寫下這句話,腦子裡即浮現出之前那則廣告里朗朗上口的廣告歌: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

       「虎媽」聽起來就像一個負面的辭彙,聯想畫面是一個虎口大張、獠牙外露、張牙舞爪、極盡蹂躪之事的惡老虎,再貼切一點:一個兇惡的母老虎的形象。然而,根據科學驗證,母老虎之所以惡,也是因為要護仔。

       如今被叫「虎媽」的,都是對子女嚴格教導,縝密規劃、苛責求成,甚至有點法西斯統治的嚴母們。所以,「虎媽」這個名字起得好,包含的意思是:苛子以嚴,教子以成。

       東西方的教育理念有著天壤之別,東方講究圈養,西方講究放養,各有利弊,各種方法下,都有取得大成就的榜樣,誰也不能說自己的方式比較成功,於是就有人嘗試,兩種方式可以各取長短,綜合使用,使之成效斐然,但是誰又能拿捏得准呢?

       作了父母的,都知道「百年樹人」責任重大,在教導過程中,殫精竭慮,如履薄冰,都要汲取先人的優良經驗,在自己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關於教育子女從來都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各有各的招兒。

       一月中旬,耶魯法學院華人女教授Amy Chua的「凶媽媽育兒經」在中美網媒曝光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把一向人們心照不宣的中西教育手法曝露在桌面上。

       有人比喻這篇文章像一個高倍數的電子顯微鏡,把中國媽媽的育兒細胞,從細胞核檢查到細胞膜,又從DNA檢查到蛋白質。

       檢查的結果,就是中國媽媽在美國已儼然成了「悍母」的代名詞啦。可是問一問來自中國的媽媽們,大多認可Amy的育兒法,絕對認為出發點無可指摘,手段上有點嚴厲,結果樂觀可期。從長遠看,我們的目的不就是望子成才嗎?So,目的達到了,過程可否忽略,不要太吹毛求疵。

       我相信,美國的「中國悍母」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媽媽組成的。在美國,現在肯定還有很多這樣的中國凶媽媽在橫行霸道,而且以後還將繼續下去。我自己也在這個行列中。

       我在美國養育了三個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教育,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經歷了他們成長的整個過程,自問不是完全的「虎媽」,但時時也有「虎」威出來,我的方式和態度,可以這樣形容:有著中國式教育背景的家長,教導美國生活環境下的孩子的一個普通的例子。

       在美國做虎媽,我總結的經驗不外乎三個「W」:Where、What、When 。把手伸出來,大拇指按住小指,其餘三個手指用力分開,就比成了字母「W」的形狀。

       第一個W是Where,表示孩子在哪裡學習,要慎選學區和學校;第二個W是What,表示學習什麽內容,除了完成學校所教知識之外,還要補充什麽技能、發展培養什麽才藝;第三個W是When,表示時間如何調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最大的收效。

       我們先來看在美國如何選學區和學校。

       我們從三字經中讀《孟母三遷》: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的母親為了把兒子教導成才,謹慎選擇居住環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引申到現在,就是教導我們,孩子的外在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和美國都是就近入學的規矩,所以居住在哪裡就很關鍵了。在中國,自由選擇住在那個區域不是很容易,但在美國,你可以選擇在哪裡居住。

       根據統計,美國人每六年搬一次家。每到學校假期,就是居民大換房的時候。一些有經驗的家長,往往在學期結束之前幾周,甚至個把月,就已經在選定的學區範圍內,尋找住房了。一旦住下來,下個學期孩子就可以在這個學區上學。

       我的第一個孩子生在中國,12歲時來到美國。有朋友告訴我說,這個年齡過來的孩子是最好的時機,中文有了一定基礎,英文學成后不會有口音。我相信他們是有切身經驗的,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6年過去了,我如今在讀大學的兒子中文會說、會聽,寫就別指望了,目前在學校拿了個中文課,每天在方塊格子上,艱難地學寫繁體中國字。英文是沒有問題了,可是口音仍然聽得出來。

       他來美國之前,我已經廣泛搜集各學區的特色和成績,從網上資料、學區評分、朋友口碑等方方面面綜合考慮,剛來美國的孩子語言要過渡一下,就選擇在中國居民聚居區的學校,是周圍公認最好的一家公立學校。

       我們當時租了房子,距離這個理想的學校只有不到2分鐘的路,為的是有什麼問題跟學校容易溝通。

       陪伴兒子在這個學區完成初中和高中學習,我的感受是,學區和他就讀的學校真的很好,設有ESL班,讓語言有障礙的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語言水平。

       與此同時,老師們盡心盡責,兒子的第一個班主任針對兒子的特點,每天給我寫一張條子,報告課上學習的內容,家庭作業又是什麽,兒子在課上表現怎樣,讓我隨時了解兒子的學習狀態。

       令我感動的是,看起來只有二、三十歲的副校長也非常關心我的兒子,每次見面她都如數家珍般的告訴我孩子在學校表現,當時我真有些疑惑:是她的記性異常好,還是我的兒子有些特殊,為什麼她竟然那麼了解學生的細枝末節?

       除此之外,這個學校還有自己的心理輔導員,專門為剛來美國,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心理方面的輔導,他介紹我的兒子做了一些智力和心理方面的諮詢,讓孩子增強了自信心,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做了一些情商方面的鋪墊。

       這個學校還有樂隊,兒子對銅管樂從一無所知到跟隨樂隊到處表演,拿到各種獎項。總之,5年結束后我不後悔選擇了這個學區和學校,作為兒子的接受中學教育所在。

       我的第二個孩子和第三個孩子也是在這個學區開始他們啟蒙教育的。值得一提的是,大女兒在學前班和一年級時並不出眾,甚至有時還表現出抵觸上學的情緒,雖然一切都沒有異常,但我感覺她的學習熱情沒有被點燃起來。

       到了二年級時,發生了轉變,她遇上了一個好老師,好像突然上了一個階梯,態度一下子積極起來,每天都充滿熱情,臉上的表情歡快靈動,行動迅速敏捷,像一隻快樂的小鹿,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這一年培養了她讀書的習慣,我不用再催促,她會長時間地沉浸在書籍的世界里。到學期結束時,我收到了她的班主任整理製作的丶一年裡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還有一張CD,裡面是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的錄像,他們取得的每一步成績。

       從孩子的變化,你會知道那個老師是用了心來做教育的。有了這一年的生活,大女兒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去年夏天,我們的家庭搬離了那個學區,遠離了華人聚居地帶。但是尋找新的學區依然是按照原來的標準。

       這個學區有著嚴謹的治學精神,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開學不久接到一張通知,是學區舉辦的一個「家長大學」的邀請,時間是一個晚上,有晚餐招待,有Baby Siter,有豐富課程,有抽獎活動,完全免費。

       通知大概是兩個月之前收到的,當時並不以為意,除了名義奇特一點之外,覺得不外乎就是一個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活動罷了,不去也罷。

       到了當天,覺得無論如何還是去一下吧,反正沒有壞處,去了之後令我大開眼界,學校停車場、街道旁邊找不到停車位,好不容易停好了車,隨著人們魚貫而入,大禮堂里座無虛席,四周擺滿了攤位,各種顏色,各種機構的教育資料不下幾十種,我稍微撿拿一下,文件夾里就已經有十幾份了。全是家長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難怪大廳內五百多個座位上,家長和孩子們都在閱讀交談。站著的人們也在仔細閱讀著手裡的紙張,或聽著相關人員的解釋。

       所發的諮詢大多是政府、機構的服務項目和宣導資訊,幾乎沒有盈利機構的廣告。隨著一聲鈴響,活動的第二階段開始了,十三丶四個教室里不同的講解課程吸引著人們的腳步,看了一下目錄,有語言藝術、閱讀、閱讀理解、加州統考、成效和管理、數學學習、營養調配,還有很多,每個家長只能選擇兩節課來聽。

       我當即立斷,趕緊打電話,把家裡的老老少少都招了來,幾個人分開上課,不是可以了解得更多嗎?


       何況,孩子們聽了這樣的課程,也有助於他們自我管理了。>>未完待續

連載一
2014-03-27 趙永紅 這才是美國
喜萊莉為了理想而奮鬥,雖敗猶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5: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