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高明:霧霾為什麼頻繁光顧中國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4-3-26 18: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蔣高明:霧霾為什麼頻繁光顧中國


春節剛過,霧霾就捲土重來。從2月20日開始,霧霾籠罩我國東部半壁江山達一周之久,霧霾面積達108萬平方公里,全國國土面積的11.2%,其中空氣污染較重面積約90萬平方公里。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57個出現重度級污染,15個城市嚴重污染。

  霧霾大範圍出現在中國,是幾十年環境污染的總爆發。為什麼霧霾「看好」中國?這其中的自然因素是,上世紀中期以來,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我國北方地區乾旱和暖冬現象日益加劇;冬春季西北風弱小,甚至不颳風,出現了霧霾天氣的自然條件。這是「天災」的一面。

  然而,霧霾不僅僅跟氣候條件有關,在更大程度上,是與人為經濟活動高度關聯的。如果光有水蒸汽,沒有或較少空氣污染物,那麼我們面臨的是沒有危害的霧,當年的霧都重慶就是如此。在構成霧霾的三大成分中,氧化型有機顆粒物、氮富集有機物、烴類有機顆粒物,就與汽車尾氣排放、燃煤、垃圾焚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霧霾是不合理人為活動的結果,是「人禍」。讓我們分析如下:

  第一,發達國家將污染轉移到中國。我國充當世界加工廠的同時,也將污染引到了中國。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泥、鋼鐵、玻璃、化工、造紙、農藥、化肥、電解鋁、紙張生產國,有些重污染企業是由境外轉移到境內的。很多人到歐盟旅行,發現他們的天藍、水清,草綠,殊不知他們也曾經有過煙塵滾滾的歷史。後來,他們的很多污染企業遷到中國,結果他們的藍天多了,而我們的霧霾天增加了。日本某造紙集團,1995年進入中國,子公司遍布中國各地,所生產紙張供應世界各地。歐洲一些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環境,竟然要求中國把煤炭煉成焦炭出口歐洲,而焦炭冶鍊的黑煙遮天蔽日,煙塵過後周圍連石頭都是黑色的。更令人不能接受的事實是,歐洲、美國、日韓的洋垃圾都運到中國來處理。中國成了名符其實的「垃圾場」,霧霾豈有不爆發之理?

  第二,快速城市化大大提升了城市消費能力,增大了環保壓力。如今像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大量人口湧進城市,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更多的農民工來滿足。當城市宅男宅女們,滑鼠輕鬆一點,實現網路購物時,背後一大批人開展在城鄉之間忙碌。電子商務加重了物流,物流帶來了能源消耗,霧霾來源增加。另外,當年的大城市自行車流,被汽車流所取代。我國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即使使用的所謂清潔型電動車,其最初電能還是來自燃煤。巨大城市中,車流、物流、人流、取暖、日常生活,加上周圍城市被工業包圍,污染物製得造越來越多。過度包裝、奢侈消費形成的垃圾,也只有依靠焚燒來減少體積,使霧霾天氣「雪上加霜」。

  第三,以房地產為主的嚴重過剩產能造成了大量污染和浪費。過去一二十年裡,中國經濟的引擎是房地產業,圍繞這個產業,水泥、玻璃、鋼鐵、塑料、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在全國各地布局,排放的各類污染越來越多。鄉村自然河道里的沙子被封存在城市高樓里;大量森林被砍伐;濕地消失;連山上的石頭也在城市建築中排上了用場。遺憾的是,大量建築竟然不是用來滿足居住需求的,而是有人積累財富的一種載體。那些建立在三四線城市上的建築群,有些一出生就註定成為廢棄物。建造和拆除那些建築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難以散去,為霧霾貢獻了大量物質。

  第四,城市建築侵佔了綠地和濕地,霧霾沒有「落腳點」。城市裡的「水泥叢林」,在建立在消滅綠地、農田、濕地基礎之上的。那些自然要素是塵霾的天然沉降處。遺憾的是,城市中大量水泥空間,尤其高大的建築,阻擋了霧霾向地面沉降、向外擴散的路徑,只有長時間漂浮在空中。污染物與水分結合后體積擴大后,更容易懸浮而不容易「落地」。消除霧霾只有靠老天颳風、下雨、日晒這幾條自然途徑了。

  第五,農業變成了污染源,生產食物的同時不斷製造污染。現代農業以大量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大量投入為代價。當前,中國人均化肥消耗量達到80多斤,農藥5斤,還有半斤抗生素。大量化肥產出的氮氧化物成為霧霾元兇之一。農業成為最不被人看好的產業,只有農村的老人和婦女在堅持種地。由於沒有力氣,他們只好藉助現代化工手段。生產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需要開動更多的工廠,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原本能夠循環起來的秸稈被作為廢棄物在地頭焚燒,也客觀造成了霧霾環境。除了中國人自己需求的農資外,中國還為世界其他國家尤其發達國家生產嚴重污染的農藥、化肥和除草劑,如中國草甘膦的產量佔全世界的60%。中國在為發達國家提供廉價農資的同時,將污染留給了自己。生態系統健康和人體健康下降后,就藉助製藥廠和醫院。植物葯、獸葯和人葯,大都是化工產品,消費越多污染就越大。

  建議國家提高環保門檻,果斷淘汰過度產能;對不達標排放的中外企業實施最嚴格的管控;堅決杜絕洋垃圾進入中國焚燒;理性發展城鎮化,讓廣大農村煥發生機,能夠帶動就業和養人養老;發展生態循環型工農業,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城市綠色空間建設。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讓霧霾這一魔影早日從人民的心目中散去。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