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次次的迴避,一次次的退縮--這一次,大馬為何不再否認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3-26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7天的等待,等來疑問重重的結果

  為什麼大馬當局未見殘骸單憑孤證確認「終結」?

  

  民航事故認定是十分嚴謹的過程,民航失事確認最直接的證據是殘骸,或者飛行員遇險的報告,此外,根據飛機續航里程和準確的航線劃定範圍內可降落的區域,也能推斷出失事,但馬方目前公布的信息都是孤證,沒形成完整證據鏈。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表示其依據的是英國衛星公司Inmarsat提供的追蹤數據,結論由Inmarsat及英國空難調查處(AAIB)作出。針對這一宣布,我國外交部表示,中方已要求馬方進一步提供得出這一結論的所有信息和證據。在沒有黑匣子和飛機殘骸的情況下就判定空難結果,大馬政府在關乎上百條人命的事件中如此相信英國方面「前所未有的技術」推算出的數據結果,這背後是不是還有著未曾公開的信息?[詳細]

  飛機應答系統真如大馬所說被關閉了嗎?

  原ARJ21副總設計師周濟生研究員認為,英國衛星公司Inmarsat之所以通過馬方對外發布該消息,就是因為ACARS系統未被完全關閉,它們的衛星收到了飛機發出的信息,知道飛機所在的位置。可是在馬航MH370失聯后,馬來西亞方面發布消息稱,飛機上的應答系統Acars被人為關閉。此舉亦被解讀為變相承認飛機被認為劫持。然而在隨後的發布會中,從大馬方面透露的信息來看,無論是南北兩條走廊的搜救路線判定,還是此次英國AAIB的調查信息來源,均為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提供的數據。

  大馬官方稱,飛機上的Acars系統、應答器和無線電通訊全部關閉以後,還有一個設備——一種通常用來發送維修數據的衛星傳輸設備——仍在嘗試傳輸信息。該信息有很大疑點,羅羅公司生產的波音飛機發動機自己並不會向衛星傳遞數據,必須要經過ACARS 系統才能發送出去數據。那麼失聯飛機上的Acars系統到底有沒有被徹底關閉,如果沒有,大馬方面散布這樣的信息出來是為了透露出飛機被劫持的信息,還是有其他目的?[詳細]

  從南海到印度洋,從否認到肯定,大馬態度180°大轉彎

  在評論員唐駁虎眼中,其實真正令公眾普遍質疑的是,一開始中越在南海撈出任何東西,馬政府看也不看就乾淨利落地否認-承認-再否認。現在南印度洋只是發現一些漂浮物,還根本沒有接觸到甚至是能看清楚,馬政府就異常肯定地下了結論,說飛機墜毀了。他們突然變得精明強幹了,趕在晚上10點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從南海的不斷否認到在印度洋異常肯定的結論,大馬方面的態度180°大轉彎,這又是為什麼?早前以沒有事實證據為由乾脆的否定馬來西亞政府,為什麼到了印度洋之後,憑藉一份推測的數據就異常的肯定飛機已經「終結」在深海之中?

  威權政治讓馬來西亞失信於全世界

  在納吉布24日夜匆匆發布消息之後,憤怒和質疑充斥了中國的輿論場,諸如「為什麼馬來官方不能及早發布明確信息?」「有沒有政治陰謀?」等詰問不斷出現。事實上,馬來西亞混亂的搜索工作,更多暴露的是馬政府自身的問題。

  馬航危機讓該國官員「很不習慣」

  

  人們對於馬來西亞政府的質疑和不信任,很大一部分其實源於該國長久以來的威權政治體系。近60年前脫離英國獨立以來,憑藉對信息的嚴密控制、對反對派的恐嚇以及直到最近還很強勁的經濟增長,馬來西亞的統治精英一直牢牢把持著權力,不曾間斷。可以說,威權主義法律一直在幫助執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把持權力,同時制約正在崛起的反對派。

  同時,馬來西亞還是一個族群分化的社會。因為執政黨內部的任命制政治,以及阻攔或禁止該國少數族群從政的族群偏好制度,有才能的人經常無法躋身政府高層。馬來西亞遭受的自然災害和其他災禍相對較少,幾乎沒有應對這麼大規模的危機的經驗。政府已經習慣了為所欲為,失蹤航班引發的危機迫使官員承擔責任,而他們不習慣承擔責任。[詳細]

  處理全球性危機,用的還是威權統治的思維

  曾有研究馬來西亞政治的專家就曾表示,馬來西亞政府處理這個巨大的全球性問題,就好像在處理國內政治課題那樣。對於此次危機的前後不一的混亂回應表明,馬政府和整個社會都對細節不夠關注。馬來西亞人能夠容忍不注意細節的態度,因為這是幾十年來威權統治下的習慣。馬來西亞人已經接受了他們的領導人不回答問題的事實。此次危機還突出了政府的無能,而政府的無能又與人們對權威的順從和不願出頭的態度有關。馬來西亞,遇到重大事件人們的態度往往是:等著上面的指示吧。這樣的互為因果,形成了一個由威權政治引發的惡性循環。

  威權引發低效腐敗,馬來西亞難以服眾

  在馬國政壇,到處充滿任人唯親。實際上,負責處理此次失聯航班事件的內政部長和代交通部長希山慕丁就是總理納吉布的表弟。而這種維權體制也滋生出了低效和腐敗,根據馬來西亞畢馬威的「2013年欺詐,賄賂和腐敗問題調查報告」中指出:貪污腐敗似乎成為一種馬來西亞的「文化」。根據報道,有90%的受訪民眾認為,欺詐行為,其中包括賄賂和腐敗遙相呼應,在馬來西亞是開展業務重要組成的一部分。而正是基於此,彭博社的報道就認為,這個一家獨大,執政已超過50年的馬來西亞政府,在危機處理方面已經跟不上國際步伐了。

  馬來西亞為何不再沉默和否定?

  馬來西亞態度的轉變,初步分析有以下兩點:威權政治下的馬來西亞這次必須要面對國際社會的規則;危機處理不當使得國內反對派抓住了反擊機會——來自內外的雙重夾擊,使得馬來西亞必須要轉變態度。

  當威權遭遇被迫的信息公開

  

  在威權政治統治下的馬來西亞,此前遭受的自然災害和其他災禍相對較少,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此前,也根本沒有應對這麼大規模危機處理的經驗。馬來西亞統治階層習慣了「窩裡橫」,在國內缺乏監督和制約的他們,這次卻在全世界面前面前露了怯。

  嚴密的信息控制,在馬來西亞國內憑藉強權手段能行的通,這次,馬來西亞對信息發布渠道的壟斷、封閉和傲慢,挑起了全世界的質疑和憤怒。在一場各國記者都出席的重要發布會上,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海珊駁斥一名記者關於搜救工作混亂無序是這樣回答的:「如果你想把它看成混亂,就只能看到混亂。」 ——傲慢、無知,不提供任何信息增量和鮮明態度、和現代政治文明幾近隔絕的回答,被示眾於國際舞台上。[詳細]

  國際對馬來西亞的批評不留情面

  馬來西亞統治階層在這次危機處理事件中,顯然亂了陣腳,從一開始的霸道封閉,慢慢的轉向慌亂。最先對馬來西亞表達不滿的是搜救最賣力的國家越南,很快,國際媒體紛紛指責馬來西亞。德國《明鏡》周刊13日說,MH370失聯以來,馬來西亞至少已在四方面發布前後矛盾的信息:飛機失蹤時間;飛機是否在空中折返,政府說折返了,軍方說不確定;乘客護照被盜的問題上也多次說法不一。「德國之聲」13日批評馬來西亞信息處理無能,「不可原諒」。

  英國《衛報》說,繼12日否認搜集工作「無序」后,馬來西亞官員竟然解釋雷達信息發布較慢是因為需要分析和等待軍方或其他部門確認。在國際社會的拷問中,馬來西亞漸漸顯露出威權政治的兩面性:霸道和脆弱並存。[詳細]

  國內反對派藉此機會對統治階層施壓

  一直被強權政治壓制的馬來西亞反對派,這次也終於找到了發聲的機會:「矛盾的信息,緩慢的反應,我們的信譽和形象都被毀了,不僅《紐約時報》批評我們,其他東盟國家領導人也批評我們。」13日,馬來西亞反對黨領導人安瓦爾指責政府對客機失聯的處理。隨後,他又批判了政府讓巫師來尋找客機的行為,「難道我們看上去還不夠蠢嗎?」即使馬航事件搜救,也不能暫時掩蓋馬來西亞統治階層和反對派的矛盾了。[詳細]

  一場空難,讓人感覺到,威權政治在現代社會越來越行不通,現代國家必然要和世界發生關係,必然要接受各種利益的博弈和規則挑戰。如果這場空難,能夠倒逼威權政治接觸現代文明規則,在公共事件上各國有一個超越政治的共識,不啻是一種意外收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