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青楊:中國有多少超級富豪因霧霾而移民?

[複製鏈接]

4406

主題

4492

帖子

623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時代》周刊題為《中國的超級富豪正為躲避霧霾逃離中國》文章稱:胡潤研究院2014年1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64%的富人(財富超過160萬美元)要麼移民到其他國家,要麼正在打算這樣做,這一數字高於兩年前得出的60%的調查結果。中國城市的嚴重污染有可能讓富人遠走高飛。(參考消息)

  今年1月,中國與全球化研究智庫(CCG)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藍皮書顯示,截至2013年,中國海外移民存量已達到934.3萬人,23年間增長了128.6%。2013年底發布的胡潤百富榜則顯示,2013年已經移民、正在申請移民和正考慮移民的富豪比例加起來,比上一年上升了6.7%(達到64%),其中,已經移民的億萬富豪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一。環境污染成為推動海外移民潮的重要原因,

  霧霾曾是外地人眼中的「北京特產」,以前微博上有個段子流傳很廣——問:「北漂」的英文翻譯是什麼?答:Oliver Twist(霧都孤兒)。然而,只用了兩三年時間,霧霾就已經從地方性危機升格為了全國性問題——現如今,灰濛濛且髒兮兮的空氣似乎哪兒都逃不掉,戴著口罩的行人則已成為多數城市街頭的慣常風景;身邊不斷增加的癌症患者,也不斷的提醒著我們這是一個「污染至死」的時代。

  在反烏托邦小說《羊毛記》中,未來是一個瀰漫著致命毒氣的死亡世界,地面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不得不穴居在地堡中,外面的空氣呼吸五秒就會讓人開始嘔吐,呼吸十秒就會讓肺開始融化……今日中國的現實,雖然還沒像小說中描繪的那樣嚴峻,但霧霾正讓「氣候難民」們越來越不敢出門,卻是不爭的事實。據媒體報道,有的淘寶店主一天能賣出上萬個口罩;有些單價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空氣凈化器,也逐漸成為城市家庭的標配;乾淨的空氣成為奢侈品,「霧霾經濟」順理成章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我們無法決定空氣的質量,但可以選擇有質量的空氣」!在這種口號下,中國的富豪們兵分兩路,一個群體移向海外,去國外吸「純氧」;另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國,但遷移至環境尚未受到大規模污染的地區。即使是那些本人無法離開的,也開始認真考慮是否先將孩子送回老家,以免受到「毒」害。已有人將被北上廣工作的父母送回到老家成長的留守兒童,稱作「避塵一代」。

  但要想從霧霾中獲得救贖,舉家移民海外畢竟是個奢侈的選擇,多數人只能指望政府拿出應有的政治決心。這麼說,當然不是撇清每個人的責任,但霧霾的形成與治理,確實主要有賴於主政者的價值排序和發展理念。如果繼續像過去幾十年那樣,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漂亮的GDP數字,官員為在任期內出政績而寅吃卯糧,以後藍天白雲會越來越奢侈,恐怕連看到太陽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少。

  一個中國人曾這樣描述他在美國旅行時的各種「不習慣」:「不習慣」天天藍天白雲、「不習慣」空氣沒什麼灰塵、「不習慣」食物多是有機的、「不習慣」自來水可以直接喝……各種「不習慣」,在與我們層層疊疊失落感的對比之下,也顯現出更大的心理落差。這樣的心理落差,連同填鴨式的教育、頻發的食品安全,以及不斷滑坡的道德和延綿不絕的貪腐亂象,也不斷激起著大家往外走的想法。

  「生活在別處」。這曾是法國天才詩人蘭波一生動蕩不定的生命尋覓,也曾是捷克著名作家昆德拉筆下飽含哲理的激情人生。如今,它已成為我們身邊不少中產人士毅然決然的共同選擇:逃離霧霾,移民他鄉。在藍天白雲下呼吸清潔的空氣,飲用乾淨的水,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當空氣受到嚴重污染時,有條件的人移民海外無可厚非,總不能讓公民拿命硬扛吧。只是,國人如此之眾,究竟有多少人能逃離得起?家國諸多牽掛,是否移居者都能放心得下?除了移民,我們還有什麼選擇,還能做些什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