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也不是救世主—再談烏克蘭亂局(笑到最後的或許是烏克蘭)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鳥兒不早起 於 2014-3-21 15:31 編輯

  在我們這個低級陰謀論大行其道的奇葩國,地球村鬧出什麼動靜都能扯上「西方」陰謀。這是多年以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神奇教育的結果,說是冷戰思維都抬舉了他們——冷戰真是什麼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笑掉一籮筐大牙。

  地球村這盤很大很大的棋不是象棋,而是圍棋。核心路子不是你吃掉我個車、我拔你個象,而是製造和保持微妙的平衡,贏六分就算贏,誰徹底逼死誰都做不到。不從這個角度去觀察烏克蘭亂局,就看不出真相。

  言歸正傳,所謂西方在烏克蘭亂局中到底是什麼角色?始作俑者?幕後黑手?笑到最後的贏家?親俄愛國憤對萬惡之源的西方義憤填膺,而「柿油」小清新把聖潔的西方當救世主。看似針鋒相對的兩種價值判斷,其實都是一套陰謀論的翻版——西方主導了烏克蘭局勢,並將其導向了對自身有利的局面。事實果真如此嗎?

  烏克蘭亂局的開端是加入歐盟的「親西方」路線。其實這是個老問題了,橙色革命剛結束的尤先科時代,可以說是把入歐當作國策,俄國也明確表示了同意。如果按照版冷戰陰謀論的調子,這麼大塊肉送到嘴邊,「西方」沒理由不去咬啊!可是,歐盟偏給個后媽臉,間接導致烏克蘭再次變色,曲折一番后親俄派的亞努科維奇再次上台。

  亞努科維奇是親俄不假,但是他這次因為中斷歐盟聯繫國協定談判而被趕下台其實有點冤。談崩的主要原因還是歐盟一如既往地給了后媽臉,而不是亞氏要當烏克蘭版的張邦昌——順便說一句,人士抓漢奸抓得太順嘴了,總是以自家兩位數智商給複雜的政治人物扣帽子。

  歐盟,或者說「西方」,幹嘛有肉不吃呢?還在殖民時代前期思維轉悠的人士對個區區釣魚島都哈喇子三尺多長,怎麼能理解人家的套路?其實,歐盟也罷、西方也好,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人家沒有人士當了自己褲子也要造航母的憨傻戇勁,也沒有打腫臉當救世主的小清新趣味。深度攪合北極熊勢力圈紛爭,對「西方」而言不是最優選擇。最優選擇是什麼?一個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上台就管夠。在烏克蘭持續多年的政局變化、東西之爭,一直在這個圈裡。

  其實,這道理也不複雜。烏克蘭確實國土龐大、資源豐富,但是今天早已不是殖民時代早期搶金子、占土地的玩兒法了。國際貿易體系高度發達的條件下,誰家的資源都可以用貿易方式獲得,犯不著貼上高昂成本去跑馬圈地(這裡再次對「為了石油打伊拉克」的奇葩論冷笑一下)。烏克蘭真正的直接價值所在,就是克里米亞半島這個戰略要地。但是,歐盟接納烏克蘭就能控制克里米亞嗎?不可能,克里米亞在烏克蘭國內法體系中本來就是地位特殊、高度自治,無論何種風雲變幻,克里米亞作為俄國勢力的基本盤是不可能被觸及的。不是說「西方」無力和俄羅斯抗衡,而是沒事找事的動力不足。換而言之,烏克蘭入歐盟這個事件送到嘴邊的肉不是肉,而是雷。

  我們回顧一下此次烏克蘭變局進程,歐盟的支持相當疲軟,以至於廣場反對派掉頭對歐盟示威喊話。可以說,既定方針不變,支持一個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上台,但是打破平衡的極端路線不是主動選擇。俄羅斯對事態的變化也是談不上多激烈——都在老套路里,沒什麼好驚詫的。按理說,到亞氏下台後,各方隔空喊話、打打嘴仗,最後握握手、聊聊天,這事也就到此為止了。烏克蘭這個大燒餅再翻一次,繼續烤著就好。但是,一系列詭譎的變化在烏克蘭內部爆發。

  烏克蘭反對派這次是鐵了心動真格的了,甫一得手,就把亞氏的宮殿開放,其政治形象全損,亞氏在烏克蘭主體的政治生命完結。接著新政府通緝亞氏、逮捕政府官員,軟硬齊上真不給前朝勢力留活路了。這個打法和前幾次雷大雨小的收官完全不同——這也怪亞氏上次逮捕、監禁季莫申科下手太狠埋下了禍根,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儘管如此,這還是烏克蘭內部事務,和「很大很大的棋」不是一個檔次。檔次低有檔次低的好處,外人不好出面阻攔。而這麼步步緊逼的後果是卻是巨大的 ——親俄勢力的基本盤一看沒活路了,祭出跳牆大招——徹底分家。這就有了克里米亞獨立公投的大戲壓軸了。

  到底是烏克蘭反對派報仇心切導致這一圖窮匕首見的結局,還是有牽著大國勢力走的精心算計,不好說。不過,克里米亞獨立的高級棄子戰術一出手,新政府的整局棋就活了。

  效果一:克里米亞是親俄政治勢力的重鎮,他們自行切割后,反對派主政遭遇的干擾減小;

  效果二:「北極熊以大欺小奪我大好河山」的大義在握,反對派變成執政黨後面臨的諸多社會矛盾壓力被解消,「打江山易、坐江山難」的問題解決大半;

  效果三:這也是最要緊的一條,把「西方」捆上,避免「橙色革命」后親西方遭遇歐盟后媽臉的悲催後果。

  放出勝負手,這趟水徹底混了,相關的各大勢力囧了。

  最倒霉的莫過於普京「大帝」。接收克里米亞,顯然破壞了當年烏克蘭獨立時和歐美共同定下的烏國主權與完整的承諾,遭遇反制是必然的。同時,承認地區公投改變主權歸屬的有效性,對山花爛漫的俄聯邦內部紛爭而言也是法理上的隱患。可是,如果不接收克里米亞,對原蘇聯勢力圈還廣泛存在的親俄勢力沒法交代,內部支撐大帝執政的基本盤——大俄羅斯民族主義群體也會失望。大帝一系列反應激烈的「強硬」,其實是吃蒼蠅后的苦澀表情。順便說個細節,連市場都不給面子,大帝搞得這麼火藥味十足,可是國際油價愣是不大漲,真是雪上加霜的鬱悶。

  「西方」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上一波經濟危機的大病初癒就攤上大事,實在不是「西方」所願。尤其是歐盟,經濟上還病得不輕,政治上新老歐洲的內部分化暗流涌動,怎麼消化烏克蘭這一大坨,實在沒底。美國呢?在奧黑主政下,戰略重心本來就很混亂——假如奧黑有戰略重心的話,橫空出世一個北極熊枕頭邊上的亂局,也不好把握。不過,聊以慰藉的是,烏克蘭從此也無東向的選擇,未來好好調理,其戰略價值無可估量——但這是口惠而實不至的「長線期貨」,眼下卻是要真金白銀、真刀真槍辦的。但是,外有當年保障烏主權完整的的條約限制、內有選民對政治正確的大義訴求,也得硬著頭皮上。因此,所謂「西方」既不是「柿油」小清新心心念念的救世主,也不是愛國憤沒事瞎捉摸的幕後黑手。遭遇烏克蘭事變后的種種所為,不過是勢所必然,不得不為爾。

  真正笑道最後的是烏克蘭新政府,看上去損失不小,實際上非常有限——須知,克里米亞歸併烏克蘭是前蘇聯的怪異遺產,本屬可疑,政治上也是格格不入。該地區實際上是「高度自治」(熊爪里攥著),和沒有差不多。烏國既沒有實力也沒有興趣成為俄美那樣的世界大國,克里米亞半島所謂的戰略意義對烏而言很雞肋。公投獨立、歸俄,都不可能獲得廣泛的國際承認,烏克蘭將來還有機會收回該地區。而本來內部政局翻盤后付出的代價——俄國各種反制是烏政局的最大掣肘,現在西方公開介入后,這方面的危險性、危害性都降低不少。烏克蘭反對派這次玩兒得風生水起,是團結工會、哈維爾以來所僅見,在駕馭和利用外部勢力方面還更勝一籌。不得不承認,經過橙色革命后的起伏磨練,烏克蘭親西方陣營在當好反對派方面已非吳下阿蒙了,不僅實現了自救,而且大膽地創出了局面,拉著「西方」當配角——比起天天盼著救世主降世、以歌頌救世主為己任、除此以外只會談談文化之類雲山霧罩的某國柿油小清新,真不可同日而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