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晉美彭措法王關於清淨口業的開示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4-3-25 1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平時不要給他人取綽號、叫惡名。在我們五明佛學院這類情況較少,但有少數人喜歡給他人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小個子、大胖子等。或說:「那個大個子不在!」若這樣,也許自己後五百世一直轉生為大個子,看起來很不莊嚴。所以,往往我們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惡業。那位法師大管家惡口罵的是位羅漢,而我們這裡有許多是發了大菩提心的菩薩。若對境是大乘菩薩,其惡口相罵的業報將是不可思議的。對此,我們很多人不重視也不知道有這樣的因果報應,故從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謹小慎微。

○ 成熟業緣有三個條件:一、對境是得果之聖者;二、意樂上相續生大嗔心;三、究竟惡口相罵。我們是學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如果不注意而惡口罵人,則果報不可思議,當慎之!



○ 當高僧大德在弘揚佛法時,總有魔來干擾,借人之口亂造謠言。



○ 我們現在應觀清淨心,在我們五明佛學院,我覺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薩,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平時,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謹小慎微。雖然在顯現上有些菩薩似乎有煩惱,行為似乎也不如法,但這也許是大乘菩薩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故我們需護持自心,不能隨意惡口罵人,更不能欺負他人,不然的話造無量的罪業。



○ 今後特別注意,不應用如「母狗」等惡名來責駡別人。平時講話必須有禮貌,經常觀察自己的語言,不要造惡業。



○ 我的根本上師土嘎如意寶(CintaMani) 也曾經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並引用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所講的公案:有一位人常為別人取牛頭馬面綽號,後來他轉生成有一身十八個頭的眾生。故大家平時說話要講文明禮貌。



○ 有智慧的人會通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而取捨,絕不會輕易地隨行和妄言。我們要常以佛及聖者的教言熏習自己,用聞思的智慧去據教據理地判斷一個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見,輕隨他人,他人說:「某某犯戒了」,你馬上信口隨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類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這樣隨便。希望你們以後:第一身心要穩重,第二口要穩,不妄加評論好壞。



○  惡性比丘造業多,受報也大。我們中間確實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們應經常觀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貴賤的人都合得攏,和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如果能這樣,說明你的人格還可以,否則就說明你是惡性比丘。我們不應因別人稱讚兩句就輕如鵝毛,也不要因別人譏毀兩句就怒髮衝冠。原來洛若寺有一個施主供養了大約五六斤茶葉,僧人們沒法均分,執事員就說哪個人的人格好,沒有嗔心就給哪個人。一個喇嘛自薦說:「我性格好沒有嗔心,茶葉給我吧。」執事員故意試他說:「你不行,天天偷別人的東西……」他馬上發怒大聲吼道:「你這樣誹謗我,我可不客氣了。」這份茶葉全被他的怒火「燒光了」,惹得眾人哄堂大笑。



○ 在此我再次希望四眾弟子(CatuParisa) 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語言,在十分必要的時候說一些有意義的話,不要象留聲機一樣,沒有腦子地整天「呱呱」叫個不停,一旦無益之言傳開了,自己追悔莫及。口業最容易造,那些智者,從不隨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聖教言來觀察自己說話的時、處、對境、程度輕重,然後才說些必要的話,希望各位詳細學習《國王教言》、《二規教言》等論中所說的格言,用智慧來莊嚴自己。



○ 沒智慧的人就是這樣,別人的話會很容易相信,沒有鑒別地盲從,很容易上當。



○ 在宗教政策剛落實時,藏地很多出家人到處化緣,有些居士說:「現在不是宗教開放了,而是化緣開放了」。說了很多粗語。漢地也有居士這樣對出家人供養後又說一些過失的話。不管怎樣,說出家人的過失不應理,會受很大果報的。希望你們自己多懺悔。



○ 這次傳講《百業經》,本院內部收穫大小還不太清楚,但外面很多人收穫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內部弟眾們也多發願不再給人起綽號等,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發願:不對上師僧眾惡口相罵!如有的話一定要立即懺悔,否則,這個果報非常可怕。



○ 現在很多人心相續的煩惱無法調伏,所以造下了諸如謗法、謗上師、殺生及邪淫等等的惡業。造這些惡業不是因為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而是自心不清淨的原因,所以調伏自心很重要。



○ 佛教內道應該讚歎其他宗派,如果僅贊自毀他,則對眾生和自己都沒意義,無論那一個教派都是世尊的佛法,不應有分歧和成見,這樣對眾生將有很大的利益。



○  聽經聞法都要保持安靜,不能說話,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儀,有出家人不共於世間的規矩。按規矩聞法,即便是一堂課,恭恭敬敬地聽聞,也是功德無量,百千萬劫都是難以遭遇的。平時的生活也應處處注意觀察自己的的語言,說話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經常要想到自己是個出家人,為人師表,言談舉止是否是利益眾生的。《格言寶藏論》中也有:「溪水經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的教言。這正說明了智者與愚者的差別,所以,你們要常常學習智者的言行,調伏自己的諸根。



○ 業果是有今生報也有來世報。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論誹謗密法,他與一千多眷屬一起活生生地由裂開的地縫墮入地獄(Niraya),這是現世現報。



○ 《百業經》從頭至尾都講惡口罵人的果報很嚴重。所以,以前沒有發過願的人,一定要發願以後不再以惡口罵人,如果確實煩惱深重罵了別人,應儘快念「嗡班紮爾(合)薩埵吽」一千遍懺悔咒。



○ 平時業力現前,不留意罵了人,馬上念「嗡班劄兒薩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萬遍,方能懺清,以咒力不可思議故。



○ 往昔所造諸惡業,必須依四對治力進行懺悔,立誓絕不再犯,一定要有這樣的決心。否則,這個等流果繼續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為不再造惡業而誠心好好懺悔,另一方面為不再造惡而好好發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