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住房信息聯網:反腐無力也不與民方便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住房信息聯網系統自2010年開始推行,就是為了滿足政府的住房信息需求,方便其進行房地產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自2010年開始推行。2010年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 《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中指出,地方人民政府要繼續加強房地產市場統計、分析和監測;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首次明確要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住建部要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目前已經成型的住建部"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由三個子系統組成,即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統和住房公積金監管系統。可見,住建部建設此信息網,目的是方便對各個城市住房信息的數據掌握,為了房地產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說白了,住房信息聯網完全是政府的"內部行為",是為了滿足政府的住房信息需求。

  因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可查詢具體的個人住房信息,頻發的"涉房腐敗"案件讓社會各界對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反腐屬性"寄望頗高

  公眾討論的房產信息聯網實際上指的是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有關部門和個人可通過該系統很方便地查詢到一系列個人住房信息統計數據,以及具體、詳細的個人住房信息。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因為信息出現泄露,導致了一些腐敗官員或者假戶口事件的流出, 陝西省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原副行長龔愛愛在京擁有41套房產等頻發的"涉房腐敗"案件讓社會各界對這個住房信息聯網寄託了無限的希望:如果能夠把這個聯網信息用於查詢公職人員的房產數量、面積,那就能夠抑制住房投機、查處與遏制腐敗,也有利於降低房價。換言之,關於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反腐屬性",很多程度上是公眾賦予它的。

  住建部不設住房產權查詢埠、不設授權查詢許可權、查詢結果不作為法院判決和行政處罰依據等使住房信息聯網與反腐分割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坦承,"住房信息聯網比預想中要難得多。"2010年40城住房信息聯網一直延至2013年2月;2013年6月底500城市住房信息聯網亦難產。而住房信息聯網的阻力除了一些擁有過多房產的利益人,還來自地方政府。

  為了打消各方對於涉房信息的擔憂,2012年7月,住建部官員對廣受公眾關注的住房信息聯網發布了 "三不"原則:保證不設住房產權查詢埠、不設授權查詢許可權、查詢結果不作為法院判決和行政處罰依據,只用於宏觀統計分析。為了將住房信息聯網與反腐這一公眾"強加"給它的副產品分割開來,除了承諾"三不"原則,還表態在作統計分析時"直接輸出統計成果,不顯示每個個體數據",各地還可以對所謂" 保密、敏感的信息"進行處理。由於該資料庫的使用會受到嚴格的限制,人們寄予厚望的反腐功能只是一個幻想。

  寄希望「住房信息聯網來打擊腐敗」本就不現實。發達國家或地區開放個人房產信息查詢是以房屋本身為主,無法以人查房

  從世界各國反腐敗的經驗來看,很少有國家會採取住房信息聯網的方式來達到。以同樣公開"個人房產信息"的香港為例,根據房屋的具體地址或者地段,可查出的是房主、納稅、交易歷史等房屋本身的信息。而在私人房產公開資料更為詳細的美國,可明確查詢到的房屋信息更加具體、詳細,包括賬戶、交易歷史、結構、市場估價、歷史價格,甚至業主房產稅記錄。但都只能以房查人,而不能夠以人查房。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在房產信息查詢時都無法以人查房,任意一位公民不可能擁有查詢另一位公民名下有多少不動產的資格。

  住房信息聯網實質是各個地方的住房信息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信息共享,查詢者只要能夠上網,不管在哪都可查詢到相關的房產信息

  除了反腐無力,住房信息聯網對於普通民眾的房產登記也無可見的益處。住房信息聯網實質就是房地產登記系統的電子化,通過現代技術將原先以紙質存檔的信息電子化,使各個地方的住房信息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方便查閱人查閱相關信息,查詢者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查詢到相關的房產信息。例如在香港, 登錄"土地註冊處"網頁,根據房屋的具體地址或者地段,就可查出房屋相關的信息。而在美國,眾多房產網站上就可查詢到房屋信息,如果網站的信息不夠全面,用戶還可以到各地方政府的網站上,查詢了解具體街區和未知的房屋信息。和所有的住宅一樣,比爾蓋茨的豪宅也在各大房地產網站上清晰可見。

  而中國住房信息聯網是指各登記中心的聯網運行,普通民眾房產登記查詢仍在各地住房登記交易中心進行,並未降低查詢的時間成本

  考慮到中國現在每個城市大都只有一個集中的住房登記交易中心,現場查詢則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成本;住房信息一旦聯網,確實可以通過節約時間成本來達到降低交易費用的。與美國、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各個地方的住房信息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信息共享"不同,中國的住房信息聯網指的是各登記中心的聯網運行,普通民眾房產登記查詢仍在各地住房登記交易中心進行。從已有4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來看,目前的這個信息聯網系統對於普通民眾並沒有丁點好處,以前該怎麼辦的房產登記,現在還是該怎麼辦,也未減少個人的查詢成本。

  除須到住房登記交易中心,中國查詢者還得提供房產證編號、相關有效證件等方可查詢,且交錢比發達國家的多,所獲的信息卻更少

  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民眾只要輕點滑鼠就可查詢住房信息,而中國民眾需到各地住房登記交易中心,並提供具體房屋的房產證編號、登記字型大小和相關有效證件等方可查詢。此外,在香港,登錄"土地註冊處"網頁的民眾只需要交納幾十港幣,成為該網站的註冊用戶,就可以一直在該網站查詢所需的住房信息。 而在中國,查詢房產的信息基本都是按次收費,並收費頗高,東莞"每宗150平方米以內的(含本數)收費標準為50元";在所公開的資料方面,國外也遠比中國詳細,中國一般包括其歷史檔案號、查封或解封情況、抵押情況和登記情況,在美國,可以明確查詢到房屋包括業主姓名、賬戶、交易歷史、結構、是否被訂契、地租、土地租期、市場估價、歷史價格,甚至業主房產稅記錄等信息等幾乎所有的房屋信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