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孝道文化——第六集 學子教化 孝為其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古人說,立愛始於親,立孝始於家。一個人的品德如何,孝為根本。

  (再現):「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這裡所說的『教』,既有話語上的言傳,也有行為上的身教,更有生活環境的影響。

  從小進行孝道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善待他人,報效國家,這些教化方略環環相扣,不可或缺,不可倒置。

  數千年的文化積澱,睿智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受用千載而不盡的精神食糧。優秀的傳統文化給我們的靈魂熔鑄了崇高、和睦、堅定和寬容,給我們的血液里注入了責任、關懷、無私和力量。

   褚院長同期:把 "優秀的國學經典"作為幼兒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孝道教育、禮儀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孩子對國學經典內容暫時不懂或不完全懂是正常的,我們會通過多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一旦豁然開朗,出口成誦,將受益終身。

  國學操,小表演,唱誦,指讀這些形式孩子們都很喜歡。

  讓孩子早期記住的,是讓他們知道老祖宗曾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豐富的文化遺產,是讓他們學到了得以安身立命的人生真諦。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 有個年齡最小的孝子,名字叫陸績,以『懷橘遺親』的孝行而被世代所傳頌。

  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六歲時,隨父親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們,陸績覺得味道很好,就往懷裡揣了幾個。

  臨行拜別時,一躬身,橘子從他懷裡滾落到地上,袁術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說到:「我母親愛吃桔子,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想拿回家去給母親嘗個新鮮。」這使袁術驚嘆不已,誇獎道:「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果然,後來陸績官至太守,並成為古代天文、曆法科學家。

  如今在孔孟之鄉, 出了一個比陸績年齡還小的孝女,年僅三歲的李佳晨。

  佳晨的媽媽得了一種非常難治的病,兩隻胳膊不能舉,不能抬,一雙手不能屈,不能握,手指都腫的變了形,嚴重時肘關節、指關節都破潰流膿。

  為了給媽媽治病,賣豬、賣羊、賣糧食,家裡花光了所有的錢,還欠下了幾萬元的債。

  不幸的事一樁連著一樁。家貧病妻恩義斷,佳晨的爸爸和媽媽離了婚,媽媽帶著三歲的佳晨,帶著一身的重病,住進了這間小屋。

  佳晨的媽媽不能下地幹活,不能料理家務,不能自理生活。手不能動,穿衣服都困難。嘴張不大,吃飯喝水都成了大問題。

  三歲孝女,天性使然,困境使然。

    困苦的生活把三歲的佳晨逼到了絕境,生活的壓力超出了三歲孩子所能承受的極限。生存的本能被擠壓出來,本善的心性被激發出來。

    三歲, 當同齡的孩子要由爸爸媽媽追著哄著喂飯時, 小佳晨卻要一口一口給媽媽喂飯。

  當同齡的孩子要由爸爸媽媽給穿衣時,小佳晨卻要幫助媽媽穿衣服、系扣子、穿鞋。

  三歲的小佳晨為了使媽媽能夠吃上饅頭,她必須學會拿起菜刀。

  切碎的饃媽媽才方便吃。

  為了使媽媽能夠喝上熱粥,她必須學會淘米、熬粥。

  佳晨小小三歲的年紀,就已經知道錢的重要。她甚至分不清50元和100元哪個多、哪個少,可生活的磨難使她早早懂得,沒有錢,媽媽就不能住院治病。

  佳晨在床上創造著她的童話,打點著她的小背包,編織著她的大夢想。

  外婆:佳晨,你收拾衣服幹什麼?
    佳晨:打工去。
    外婆:到哪打工去?
  佳晨:青島。
  外婆:打工幹什麼?
  佳晨:賺錢!
  外婆:賺錢幹什麼?
  佳晨:給媽媽花,給媽媽看病。

  三歲的佳晨,讓人們見證到了未經污染的人之本性。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原生態例證。艱難激發出來的生存本能,困苦催生出來的本善心性鍛造了一個傳奇的三歲孝女。

  古有六歲陸績『懷橘遺親』,今有三歲孝女『當家孝母』。

  一首古老的童謠諷刺著那些娶了媳婦忘了娘不孝子:灰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鑽進暖被窩,老娘小屋睡冷炕。灰喜鵲,尾巴長,拜佛求子忙忙忙,在家多多敬父母,何苦遠路去燒香。

  這是老電影《喜盈門》的片段,圍繞著『一碗餃子』,父母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又是多麼的發人深省。

  強英:趕快吃吧。仁文:等爺爺回來一塊吃吧

(老爺爺敲門妻子藏餃子)

      強英;爺爺回來了?
  (老爺爺吃妻子端上來的熱窩頭)
  寶寶;老爺爺你不喜歡吃餃子嗎
  老爺爺:小傻瓜餃子誰不喜歡吃呀
  妞妞; 老爺爺給你餃子
 老爺爺:仁文!你給我出來!你讀了十二年書哇,大小也是個國家幹部。你這樣對待老的,良心上過的去嗎情理上通嗎國法能容嗎你也是有兒有女的人了你這樣做就不怕孩子們跟著學嗎你睜開眼看看你都不如個五歲的孩子!)

  對自己的父母大不敬,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子女做反面示範。以前說『東方不亮西方亮,大郎不孝有二郎』。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如果教育不當,到了晚年,僅有的『獨苗一棵樹』,真不知道是用來『乘涼』,還是用來『上吊』。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這是人們以動物的行為比喻對母親父親的感恩、謝恩。當然,老羊永遠別指望小羊會銜來一綹嫩草放到自己跟前。而為人師長者必須教育孩子知到什麼是父母之恩,怎樣報答父母之恩。

  孝道需要耳提面命般的灌輸,孝道需要耳濡目染般的教化。孝道教育應該進入課堂,進入童心。

  孝道教育的第一課堂在家庭,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教育的方法就是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跟著一輩學。

  孝道箴言: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跟著一輩學。

  從小對孩子進行孝道教育是為育人工程奠基。孩子從小扎不好孝根,長大走向社會很難做人。

  這是生活中的真事,聽起來倒有些像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魚頭的故事吧。媽媽在不富裕的生活中,拉扯著個女兒。每次吃魚的時候媽媽總是自己吃魚頭,把魚肉留給女兒吃。女兒長大了,出嫁了,老媽媽便給她去看孩子,吃魚的時候,女兒總是把魚頭夾個老媽媽吃,自己吃魚肉。老媽媽終於忍不住了:怎麼總給我魚頭吃? 女兒很奇怪:從我小時候起你不就愛吃魚頭嗎?

  這是一種尷尬的因果相襲。

  孩子從小接受正確的孝道教育可以培養知恩圖報、善待他人的健康人格,在今後的生活中建立和諧友愛的人際關係。

  上虞市百官小學在小學生中開展孝道孝德教育,編寫孝德教學大綱,編寫孝德教育教科書,把孝敬課正式列入課堂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孝敬實踐活動,使『孝心獻父母,愛心獻社會,忠心報祖國』的意識在孩子們的心中萌芽、生根。

  按教學要求布置『孝道作業』。一、二年級的學生,要會給父母長輩沏茶、敬茶,每天要幫父母掃地、擦桌子。

  三、四年級的學生要給父母長輩捶背、洗腳。

  五、六年級的學生要會煮麵條,幫父母做飯,感念父母的艱辛。

  這位七歲的小朋友名叫劉盈帆,在家裡是重孫子,知道幫太奶奶做事就是盡孝道。每天晚上給八十多歲的太奶奶拿尿盆,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太奶奶倒尿盆,刷尿盆。不用提醒,不用催促,已經成了習慣。

  為人師者教會學生回家盡孝,學生來到學校才會尊敬師長。

  為人父母者要以身作則,做孝敬長輩的楷模。要想老了兒女對自己好,自己的父母在時千萬多盡孝。


  你能看出他們的關係嗎?你能看出這一家人的關係嗎?其實,畫面上的爺爺跟他們不是一家人,這個爺爺是『借』來的。而這個『借』來的爺爺還是個盲人。

  上海女孩張夢琪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家裡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為了培養獨生子女的愛心、孝心,也為了減輕孤寡老人的寂寞,爸爸媽媽與學校聯手,與丁爺爺組成模擬家庭。從此夢琪多了一個爺爺。丁爺爺平時並不和他們住在一起,每個星期,夢琪都要抽空到丁爺爺家陪丁爺爺聊天,給丁爺爺讀報,幫丁爺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通過這種模擬家庭,爸爸媽媽有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老人,老人的難處在哪裡,老人的價值在哪裡,老人需要什麼,我們能為老人做點什麼,這樣做對孩子自己的成長剛有什麼益處。尤其要讓現在的獨生子女知道什麼是愛人,為什麼要學著愛別人。

  這三位大學生在孝文化的發祥地,在孔子的老家,在孔子的鄉親們中間進行著一次關於孝道的實地學習和調查。

  他們在村邊安營紮寨,在小河溝洗臉,一天兩頓飯,卻要日行20多公里,走村串戶,訪問調查。

  孝道淡化的嚴酷現實讓他們看到了一幅幅晚景凄涼而慘淡的生活畫卷,也給他們在大學課堂上感受不到的情感衝擊和心靈震撼。他們共同的感受是心靈經過了洗禮,在今後的生活中立志當孝子。

  三位大學生對孝道的調查與讀解,有著更多的理性思考。

  為什麼有的人對待生身父母施以「冷暴力」、「軟折磨」。

  為什麼一邊是小樓房,旁邊卻是『老人房』?

  為什麼『孝經』成了一本難念的經。

  調查發現這些遭受「冷暴力」或「軟折磨」的老人多苦嘆祖上無德,子孫不孝,卻少有人反思自己當初對上輩老人的冷漠和對孩子言傳身教的失當。正所謂:掘開不肖子孫孳生的土壤,必能翻撿出一粒粒父母自己播的種子。

  孝道箴言; 掘開不肖子孫孳生的土壤,必能翻撿出一粒粒父母自己撒下的種子。

  中國有句古話,兒子孝,不如兒媳孝。為人子媳的兒媳婦在中國式家庭中處在上養長輩,下育晚輩的特殊位置,一個家庭的興盛和敗落, 往往與兒媳婦的作用息息相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9: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