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是不是應該多關注 克里米亞公投:懸念的結束和開始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CIS觀察:不論從文字措辭上或真實心態上,美歐和俄羅斯都不希望因克里米亞問題而直接對抗,前者希望後者知難而退,而後者則希望既消化克里米亞問題,又不惹美歐反彈,但很顯然,不論從聯合國框架和國際條約體系的格局,還是從各自國內支持率、選票考慮,事到如今各方都註定不可能從基本立場退卻,彼此底線間的迴旋餘地仍然有,但已經所剩無幾,一旦真的因此而令歐洲重現「冷戰」格局,各方是否為可能付出的代價做好了準備?     克里米亞公投:懸念的結束和開始

  3月16日是克里米亞公投日,也將是持續大半個月的克里米亞「回歸」懸念結束的日子。

  其實壓根也沒什麼懸念:主導公投的謝爾蓋.瓦列里耶維奇.阿克肖諾夫政府,本就是被親俄武裝的槍炮送上台、為這次公投「量身定做」的政府;匆匆出台又匆匆提前兩周舉行的公投,則更是為「回歸」而「量身定做」的公投,且不說克里米亞的民族比例,名義上的兩個選項和實際上的一種聲音,就足以讓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了。

  按照烏克蘭憲法,任何可能導致邊界和領土歸屬改變的公投,都應在全國全部27個行政主體(24個州、兩個特別市和一個自治共和國)範圍內舉行,否則是無效的,因此基輔當局和國際社會才會理直氣壯地指責此次公投無效。對此克里米亞當局和俄政府自有對策——前者不承認烏克蘭憲法,後者不承認烏克蘭政府的合法性,彷彿只要這樣一個「不承認」,國內法和國際法,以及自己簽署的條約,曾宣誓遵守的憲法規則,就一下都不復存在了一般。當然,基輔當局和國際社會也是半斤八兩——他們已表示將不承認公投和公投結果,也就是說哪怕俄羅斯和克里米亞歡呼一千次、一萬次,各國機場出售的世界地圖上,克里米亞仍會被畫在烏克蘭境內。

  公投的結果並不僅僅標明這一併非懸念的懸念就此結束,更標誌著另一懸念的開始:俄羅斯和國際社會,將如何消化這一足以改變二戰後國際基本遊戲規則的政治遺產?

  直至今日,俄政府、尤其普京本人,仍吞吞吐吐不願直接說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一部分」或「克里米亞不是俄羅斯領土一部分」的爽快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為政治領導人,他們深知這句話的後果和分量。戰後世界格局也好,歐洲版圖也罷,都是由建立在雅爾塔體系基礎上的聯合國憲章來維持的,這一憲章的最根本基礎之一,就是承認並尊重成員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尚無一個「五常」國家公然通過干涉他國內政,將別國領土的一部分攫為己有,具體到烏克蘭,1994年12月5日烏、美、俄、英《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更明確規定,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各國則承諾尊重並保護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作為簽字國之一的俄羅斯,恐怕既不能指望國際社會健忘,也難以用「不承認基輔當局」為借口,將并吞鄰國領土視作理所當然。

  但事到如今,普京和俄政府恐怕也已身不由己:烏克蘭危機的根源雖十分複雜,此次的直接導火索,卻是俄為將整個烏克蘭拉入自己歐亞聯盟體系軟硬兼施,迫使亞努科維奇在歐盟面前臨時反悔,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二進宮」的普京,民族主義業已成為其維繫支持率和人氣的最大王牌,即便「克里米亞回歸」這張牌威力不如預期,但「克里米亞又不回歸了」這樣的蹩腳牌,此時此刻卻是萬萬不能打出的。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辦?安理會決議草案固因俄自己的否決票而流產,但13反對、1棄權的一邊倒足以表明,「回歸」的克里米亞,其在國際間的認知度,絕不會比1990年9月2日「獨立」至今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這個俄羅斯人炮製出的「國中之國」更高。普京去年策動烏克蘭變局的初衷如前所述,是希望拉回「整個烏克蘭」,而絕非實際上一直就為自己所控制的克里米亞,如今的「無懸念公投」,卻註定令克里米亞以外的大半個烏克蘭加速「西轉」,換來的卻不過是「實」早已到手的克里米亞之「名」。不僅如此,此舉還將令其它前獨聯體國家人人自危,令普京既需要、又一直想吸引的外國資本望而生畏,更可能面臨歐美的一系列經濟制裁,此前為經營上述種種所付出的代價、投入,許多都會付諸東流,假以時日,這些後果都將逐一顯現,這對於不惜演「二人轉」也一心在克里姆林宮待下去的普京意味著什麼,恐怕懸念才剛剛開始。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很可能打破聯合國框架的俄羅斯此舉,最終卻依靠聯合國框架賦予的一票否決制,暫時逃脫了聯合國的問責,這個結果不會令大多數亢奮的民族主義者和強權論者(不論親俄或親烏的)冷靜下來,卻足以讓真正的政治家和大國思考,這個由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二戰勝利國一手締造、事實上最大程度維護這些戰後大國利益的體系,其價值究竟何在,這個體系的破局,究竟對誰最不利?

  另一個剛剛開始的懸念,是克里米亞問題,會否導致「第二次冷戰」的萌芽?不論從文字措辭上或真實心態上,美歐和俄羅斯都不希望因克里米亞問題而直接對抗,前者希望後者知難而退,而後者則希望既消化克里米亞問題,又不惹美歐反彈,但很顯然,不論從聯合國框架和國際條約體系的格局,還是從各自國內支持率、選票考慮,事到如今各方都註定不可能從基本立場退卻,彼此底線間的迴旋餘地仍然有,但已經所剩無幾,一旦真的因此而令歐洲重現「冷戰」格局,各方是否為可能付出的代價做好了準備?

  當然,如前所述,公投雖已進行,真正關鍵的各方都尚未把話徹底說死,迴旋餘地事實上還是存在的,但留給各方妥協和討價還價的時間、空間,都真的已經不多了。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3-19 14:46 | 只看該作者
背後力量的較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3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3-19 14:47 | 只看該作者
背後力量的較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6: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