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孝道文化——第二集 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的人對生兒之苦痛和養兒之艱辛有了切身體會後,才會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有人說:世間最辛苦的人是父母,最不好做的人還是父母。世人因此感嘆:從古到今,時代在變,從夏到秋,時令在變,人世間永恆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可謂似春蠶為兒女吐絲不盡,像蠟燭為兒女長燃不熄。

  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之恩嗎?我們知道怎樣報答父母之恩嗎?

  母親一懷孕,反應連連不止。胎兒一天天長大,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

  仰面躺著怕壓著,聲音大了怕嚇著。

  得了病也要忍著,怕藥物影響到胎兒發育。

  下肢浮腫,一按一個坑,一邁步,腫痛的雙腿只能拖著走。

  老話說,兒女降生日,父憂母難時。人們形容母親生孩子的風險是:『一腳棺材里,一腳棺材外。』

  曲阜孔廟有一篇勸孝良言,把父母對兒女的愛描寫得十分生動感人。

  十月懷胎娘遭難,肚內疼痛實可憐。一時臨盆將兒產,娘命如到鬼門關。

  兒落地時娘落膽,好似鋼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換娘睡濕處兒睡干。

    枕頭就是娘手腕,抱兒難以把身翻,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關。

  花錢多少難算儘力出盡來汗流干,千辛萬苦都受遍,你看養兒難不難。

  有的小學校為了讓學生理解母親懷孕的艱辛,開展了『一日護蛋』活動。就是讓學生在一天之內保護好隨身的一個生雞蛋不破碎。結果呢,因為孩子們好動,不破碎的為零。十月懷胎與一日護蛋之難易,似乎讓學生突然對母恩有了新的理解。

  血緣就像一條帶子把父母和子女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扯不斷;親情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把父母和子女牢牢地吸附在一起,分不開。

  金水銀水,不如媽媽的奶水。我們知道媽媽的奶水是從哪裡來的嗎?白色的奶水是媽媽鮮紅的血液轉化而來的。毫不誇張的說,孩子吃媽媽的奶就是在喝媽媽的血。

  著名導演翟俊傑以『血色的母乳』詮釋著母恩的重量。

(同期因為以後不可能再要孩子了,那麼來說也不可能再有奶了,於是我老伴很疼很難過的時候,喝了大麥芽以後,用吸奶器吸出來以後,我找了幾個青霉素的小瓶子洗乾淨吸出一些奶,最後一些奶我給它放到小瓶裡外面用蠟用膠布密封然後我留了三瓶一瓶等到我女兒長大結婚的時候我送給她我說爸爸送給你一件禮物。後來在我女兒結婚的時候我真給她了。那天她很意外掉眼淚了我說哭什麼?這是好事,高興的事情。你記住,這是你媽媽的奶。當年就是用這個奶喂你的。然後第二瓶等到我兒子結婚的時候,我送給他。第三瓶我和我老伴我們兩個永遠地保存著,因為我覺得母乳讓我沒想到三十年後,現在已經變成血紅色的了。我說母親的奶果真是用血水變成的嗎?是血變成的嗎?

  這位女孩從小桀驁不馴,不知感恩父母為何物。翟導的『血色母乳』喚醒了她那顆麻木的心。

  這麼對待我的爸爸媽媽(河北省廊坊市牛文榮)同期,以前在學校抽煙、喝酒、打架、我還玩葯,自殘。弟子規上說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身體上有了傷害,父母會擔心你,如果德行上有了傷害,你會讓父母蒙羞!

  那個奶都變成了血了,當我聽到這的時候,我都愣在那了,我以為媽媽的奶跟白開水沒什麼區別,甚至還沒有白開水營養高,原來是喝著媽媽的血長大的。我當時就忍不住了,我就過去給我媽媽跪下了,當著二百多人給我媽媽磕頭,當我跪下去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媽媽頭髮已經白了,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過,十九年,頭一次發現我媽媽的頭髮是白的。我就想到我以前對我爸爸媽媽做的那些事情,我媽媽為了勸我回頭,真給我跪下過,你們都想像不到,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兩邊的牙都沒有了,給你跪下大哭,那是什麼場景,我感覺我把頭磕破了都彌補不了,我不明白以前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媽媽!

  人世間,愛情雖然甜蜜,但愛情是有條件的。友情雖然珍貴,但友情是有選擇的。親情雖然溫馨,但親情是有遠近的。無論俊美或醜陋,無論健康或疾病,無論聰明或愚鈍,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沒有條件,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23歲的吳磊和女朋友在一起回家的路上,無辜的吳磊右側頭部被歹徒重重地誤砍了一刀,頓時鮮血湧出,癱倒在地。

  為了救兒子,他們已經花掉了80多萬元。為了兒子,爸爸毅然辭掉了工作。

  能從糞便的氣味中分辨齣兒子的消化能力,只有媽媽能做到。

  還像呵護嬰兒時那樣,擦乾,洗凈,再塗上爽身粉,只有媽媽能做到。

  給28歲的兒子固定接小便的尿袋子,也只有媽媽能做到。

  喚醒兒子最有效的方法是跟他說他最喜歡的人和事。

  母親在兒子耳邊講故事,一個一個好聽的故事,可兒子依然昏睡。

  父親在兒子耳邊唱著歌,一支一支動聽的歌,可兒子昏睡依然。

  難道真會象醫生說的那樣,兒子會成為植物人嗎?

  突然有一天,在爸爸媽媽千萬次的呼喚后,兒子吳磊睜開了眼睛!兒子終於恢復了部分意識。

  父愛如山。父親一聲一聲地呼喚,兒子一聲一聲地回應,如同山谷中的迴音。母愛如水。母親一勺一勺地喂,兒子一口一口地喝,如同大鳥給小鳥餵食。

五年了,1千8百多天,喂葯喂飯頓頓不少,擦屎擦尿不厭其煩,功能鍛煉堅持不懈,心靈呼喚天天如此,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誰能做的到呢?

  那個曾山盟海誓要愛兒子一萬年的女孩,在兒子出事後,立即換了手機號碼,再也沒露面。

  年過半百的孟湘芳夫婦說,『我們只有一個心愿,兒子能夠開口說話,等我們走的那一天,兒子能夠對照顧他的人有語言交流,才不會太受罪。」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那麼的厚重,對孩子的牽掛是那麼的久遠。

  保護下一代是人類和動物都具有的天性。

  驕陽下乾裂的土地,一窪漸漸乾涸的泥湯,數百隻蝌蚪奄奄一息,池塘就在旁邊,蝌蚪們是遙不可及的。對牛蛙來說這近在咫尺就是百里長堤。它們在急切地呼喚著父親,這時候,只有父親能夠救它們。牛蛙擔當起父親的責任,它用掘土機般的後肢一往無前地掘進、掘進,開鑿了這不同尋常的大運河,蝌蚪們歡呼著,沿著父親開鑿的運河湧進池塘。我們把這隻勇敢、盡職的牛蛙稱作偉大的父親當不為過吧。

  鞠萍主持: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她的名字叫郭星池,今年只有12歲。郭星池憑著執著的追求和堅強的毅力,參加了陝西賽區的比賽,並且獲得了聲樂組比賽的金獎。一起來認識她,郭星池。

  歌詞: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這歌聲飛遍海角天涯。

  在小星池榮耀的背後,有著一位堅強的母親,她的名字叫郭穩。

    16年前,郭穩懷孕6個月早產,生下的小星池先天性腦癱。醫生斷言,『患兒可能永遠不會獨立行走,除非有奇迹發生』。絕情的丈夫,放棄妻子了女兒,離婚走了。

  郭穩不信醫生的斷言。「就算是上當也要試一試」。她一人抱著小星池,背著行李,輾轉于山東、湖北、四川、北京等地醫院求醫問葯。

  一間6平方的小店,一把理髮椅子,一個艱辛的母親,帶著一個殘疾的女兒。母女倆就生活在這間小屋子裡,一住就是十三年。

  治療需要巨額的費用,但只能靠這個小小理髮店的微薄收入。每次都是治治停停,只要積攢了一些錢便立即再去治療。

  在外地,郭穩為了給女兒治病,花光了最後的五元錢。

  為了女兒,她曾經拾垃圾。為了女兒,她曾沿經街乞討。為了女兒,她曾經在十五天內三次賣血。

(女聲畫外:孩子,媽媽實在是撐不住了,明天媽媽帶你去吃一次肯德基,再背你逛一回公園,然後……然後,咱母女倆就一起跳進渭河裡。星池呀,你千萬不要怪媽媽呀……)

  小星池咿咿呀呀的叫媽媽聲,喚醒了郭穩母愛的天性。

  小星池的腿腳摸上去總是感到涼涼的。用藏葯熱水泡腿腳,一個腳趾、一個腳趾地揉動,一個穴位、一個穴位地按摩,天天如此,已經堅持了十四年。

  為了打通經脈,大把的針灸針,一根一根刺入患病的雙腿,刺入一根伴著一聲女兒的呻吟,刺入一根引發媽媽的一次心顫。為了站立起來,女兒承受著肌膚之疼,媽媽忍受著心靈之痛。

  小星池生下來十個腳趾頭都沒有趾甲,趾尖沒有溫度,沒有運動知覺。媽媽和女兒都必須接受這種十分殘酷的針刺趾尖放血療法。十個腳趾,十次針刺,必須針針見血。每隔一周天天如此,已經堅持了五年。星池媽媽說,原來針刺下去,根本沒有血,擠出來的是清色的液體,五年了,終於見到了血,終於長出了腳趾甲。

  這是含淚的母愛,啼血的母愛。這是嚴酷的母愛,永恆的母愛!

  媽媽鼓勵女兒抬起頭,不要讓人家覺得我們可憐。要用微笑面對異樣的眼光,要用咬牙壓住眼淚,睡一覺明早太陽還會出來。

  媽媽沒有給小星池一雙健全的腿,卻賦予了女兒一副亮麗的歌喉。詞曲作家左鋒專門為小星池譜寫了一支名為《心愿》的歌。

  在媽媽的陪伴下,星池的一首《心愿》感動了同學,感動了學校領導。

  歌詞:我多想多想唱一隻歌一隻甜美的歌用歌聲拭去媽媽的淚花

  咸陽市衛生學校領導得知了星池的家境后,當即決定全免星池藥學專升本的學費,並把星池所在的班級從三樓換到了一樓。

郭穩用柔弱的雙肩擔起了父親母親的雙重職責,用全部的心血詮釋著可歌可泣的母愛。媽媽用心血助燃著女兒的生命之光,因為女兒在媽媽前面總是舉著一盞希望之燈。

  面對天一樣博大,地一樣厚重的父愛母愛,天下的兒女永遠是父母的債務人。

  孝道箴言:面對天一樣博大,地一樣厚重的父愛母愛,天下的兒女永遠是父母的債務人。

  養育之恩,天高地厚,無心無情的兒女們往往熟視無睹。

  這是一個『一碗餛飩』的故事。她和媽媽吵了一架,一賭氣離家出走了。

  走了好長時間,風雨交加,又渴又餓,她在一個賣餛飩的小店前停了下來。

  『孩子,是不是餓了?』一個和藹的老婆婆問她。

  『是的,可我沒有錢』小女孩低聲說道。
  『不要緊,不跟你要錢』。老婆婆說著給她盛了一碗餛飩。

  小女孩滿懷感激,接過了餛飩碗,眼淚掉了下來。

  老婆婆問:『孩子,怎麼了?』

  小女孩說:『我們不認識,你卻送餛飩給我吃。可我媽媽竟把我趕出來,還說永遠不讓我回家』

  『孩子,我只不過是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可你媽媽為你做了十幾年的飯,你想到過感激嗎?』

  小女孩愣住了。她匆匆吃完餛飩,回到了家裡。

  媽媽看到她回來了,臉上露出了喜色,溫柔地說:『孩子,餓了吧?鍋里的飯菜都給你熱著呢』。

  這時,小女孩的眼淚又掉了下來。

  對父恩不以為然,對母愛視為當然,是人性中積澱的雜質。

  孝道箴言:對父恩不以為然,對母愛視為當然,是人性中積澱的雜質。

  父親母親傾其所有,盡其所能,用心血、用金錢為孩子把人生之路鋪到了這裡。

  當學子們在校舍內伴著激情在歌唱,而來自千里之外、萬里之遙送子女上大學的父母們卻在這裡鋪著涼席,枕著臂膀,在夢鄉分享著子女帶給他們的榮耀和遐想。

  這是慈愛構成的愛子方陣。這是天恩繪成的親情畫卷。

  兒女如同一棵雅嫩的小草,沐浴著縷縷春暉;父母之愛如同春天的太陽,播撒著不盡的光芒。詩人因此慨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每一位學子都應把這些圖像在自己心中永遠定格。在舒適的床上酣然入睡的他們,可曾想到父母身下土地的潮濕,可曾想到父母頭上夜風的寒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