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與老婆不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梁上君子來訪
   
曹聚仁在香港生活潦倒,住在陽台上搭建的石屋裡。他在港二十年存積的各類書只好散落在露天陽台,用塑料布蓋著。有一天,香港《文匯報》社長來訪,問他「怎麼一個人敢住這裡?」曹答:「怕什麼?如有賊敢上天台來,我一定把他推下去!」社長勸他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人要拿就讓他儘管拿好了。
   
曹聚仁在這個石屋「詩意地安居」,一住就是九年,臨搬家前在半夜忽聞梁上君子偷書,曹大喜:「這回總算遇到披襟共語的愛書人了,我一定把他視作知音留下來,並請他喝酒。」哪知用手電筒一照,來人衣著潦草,面有菜色,原來是收破爛的。曹聚仁連忙向其說明這不是論斤賣的廢紙,而是萬金不換的寶書,送了他三百元港幣將其打發走。
   
木箱改裝專家
   
曹聚仁哪怕學富五車,可到菜場買肉時,操刀的小夥計只稱其為「大師傅」,而隔壁的大嫂,見曹聚仁每天回家均帶回一隻八角錢的裝蘋果木箱,最貴的也是一塊二的奶粉箱,便猜他是南貨店的老闆。
   
曹聚仁向她解釋說:「我不是什麼老闆。我買這麼多木箱是因為沒有書架,只好把一萬多冊的藏書塞進這百來只箱子里。」
   
大嫂「哦」了一聲:「原來你是大知識分子,是偉大的藏書家。」曹連忙擺手:「我不是偉大的藏書家,而是偉大的木箱改裝家。我把一尺二高二尺長的木箱當作積木堆了起來,或橫或豎,聽我的安排。我可以和書把酒成歡,還可相擁而眠。我一個人解決了兩個書房的全局,且從不要工友幫忙,這確是我的偉大之處啊。」
   
「書與老婆不借」
   
曹聚仁訂的報紙有15種,雜誌則更多,根本看不完,有的還來不及打開就被塞進床底。
   
「貧居鬧市無人問」的曹氏,難得有一位本港文學青年來訪。他一到這「書似青山常亂堆」的書房,便點名向曹聚仁借閱台灣刊物,曹不允,青年問:「你怎麼這麼小氣?」曹氏要他看書房側貼的小標語:「書與老婆不借」。
   
正經與歪經
   
有人嗜煙,有人嗜酒,曹聚仁最大的嗜好是看兩岸三地不同政治色彩的報刊。有人問他能否將陸港台的報刊進行比較?
   
他答:「大陸報刊總是一本正經,本港則是一本歪經,八卦新聞多如牛毛。」
   
「那台灣出的是否好些?」
   
「兩岸在政治軍事上是你死我活,但就報刊均為黨的喉舌方面並無差別。這就難怪台灣出的刊物,也是一本正經,文章的署名多為作者真名,不像香港這麼滿眼都是花名,連筆名都算不上。不過,台灣也有一本歪經的時候,如『中央社』報道冰心和她的丈夫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就是一本歪經。其實冰心在『文革』中受到保護,當時還健在。」
   
腹內詩書存千卷
   
晚年窮困潦倒的曹聚仁,不僅醫藥費付不起,連房租也總是賒欠。那時他寄居在澳門新樓街妹妹家。有一天夜晚,忽然來了一位女賊,在他未上鎖的屜子里亂翻,他即興吟起鄭板橋的一首打油詩:
    大風起兮月正昏,
    有勞君子到寒門。
    腹內詩書存千卷,
    床頭錢串沒半根。
    那個女賊只聽懂「千卷」這個詞,不禁心中大喜,然後把寒光閃閃的殺豬刀在他眼前一晃,要他把「千卷」港幣交出來。
    曹聚仁見這個女賊長得有幾分姿色,便和她開起玩笑:「靚女,別枉費心思了。我白天都無法在屜子里找到現金,現在天這麼黑,你更別想找到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2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