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你揭秘娛樂圈老戲骨李雪健不為人知的人生故事(組圖)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3-12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些年,李雪健身患鼻咽癌在電視、電影里上鏡的時候少了,但這並沒有影響觀眾對他的那份情感和喜愛。

  

  被圈內人譽為中國大陸男演員中「四大演技派高手」的李雪健(姜文,霸氣;李保田,怪氣;葛優,喜氣;李雪健,憨氣),無論是圈子裡還是圈子外,他都是一個有口皆碑的好演員。1980年,他在空政話劇團上演的話劇《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一炮走紅,從而在圈內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並榮獲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50集室內劇《渴望》中扮演善良樸實的工人宋大成,一夜之間走進千家萬戶,獲「飛天獎」最佳男配角、「金鷹獎」最佳男主角。隨後,他又在電影《焦裕祿》中扮演「人民的好書記」,表演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榮膺「金雞」、「百花」雙獎。至此,他把國內影、視、戲劇大獎悉數收入囊中。這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沒受過科班訓練的演員,與攝影出身的導演張藝謀並稱中國影視界的兩個「鬼才」。他還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併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一

  1954年2月,一個漫天飄雪的日子,李雪健降生在山東菏澤的一個鄉村小鎮上,家裡添了一個男孩兒,在鎮上當黨委書記的父親格外高興,笑呵呵地對著窗外飄雪的天空說:「就叫雪見吧。」三歲的時候,小雪見突然得了一場大病,病好後父親給他改名「雪健」,為的是討個吉利,盼著他日後能夠健康成長。1965年,李雪健的父親被放「外任」到貴州,擔任凱里縣委宣傳部長,舉家遷往貴州山區凱里。李雪健就讀於凱里師範附小,因為他講的是一口山東話,在凱里人聽起來和普通話差不多,被老師選進了校文藝宣傳隊。初中畢業后,李雪健被分配到210廠當工人,因時不時的要在廠里排個樣板戲,車工的本事他沒學會,僅僅會磨車刀而已。3年後,父親將這個「沒出息」的兒子送進軍營。

  李雪健在二炮下屬某特種工程兵部隊當戰士,駐地在雲南的一個大山裡,他打過山洞,挖過坑道。有一回,崑崙軍區雜技團要來給戰士們演出。李雪健所在的連隊正駐紮在山上執行任務,山腳下一條河,河面有3米多寬,由於乾旱喝水退縮,露出大片的河床。河對面臨時搭了個簡陋的戲台。官兵們打好背包,排一溜長隊,唱著《打靶歸來》下山了。背包是當凳子用的,戰士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著千載難逢的專業演員慰問演出。有個節目叫「高台車隊」,演員表演時失敗,突然從台上摔了下來,幸虧有保險繩拽著,人懸在半空中沒摔倒地上。李雪健和幾名戰士立刻過河去,幫著女演員解下身上的保險繩。可能是被繩子勒得,女演員吐出一口鮮血,她用水漱了漱口,又上台接著表演。演完后這名演員被人攙扶走下了台。

  這位演員的表現給李雪健強烈的震動,過去儘管他在連業餘演出隊也偶爾露崢嶸,但那時他只覺得演員是一個挺風光、有面子的職業,沒想到演員也能夠犧牲自己,點亮別人。李雪健說,從那以後他發誓要當一名演員,向那位影響了他一輩子但仍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演員那樣,為藝術而獻身。從此,他更加痴迷於表演藝術,業餘時間都投身其中,很快成為連隊的主力文娛骨幹。

  二

  李雪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連隊的一次業餘演出中說了幾句山東快書,能被上級機關工作的首長相中,還被總政話劇團借調到北京,排演話劇《千秋大業》。儘管只是一個普通的群眾演員,但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

  《千秋大業》是歌頌「文化大革命」「豐功偉績「的應景之作,還未正式公演,「四人幫」就被粉碎了。15名從全軍部隊借調來當群眾演員的戰士被退回原單位,但二炮「文工團」決定留下李雪健。團領導對他說:「你是不是當兵后還沒有探過家?回去看看,給你半個月假。回來時再把『關係』辦過來吧」李雪健的心裡像開了一朵花似的,感覺自己已經成了北京人了的他衣錦還鄉,回到凱里。弟弟妹妹們圍著他們一向崇拜的大哥,分享著他的喜悅、他的榮耀。街坊四鄰投來羨慕的目光:「瞧人老李家那大小子,就是有出息,到首都當了演員。」因要回原部隊辦關係,李雪健在家只呆了一個禮拜,便去部隊拿上「關係」,趕回北京報到。接待他的領導,拿著「調令」,無可奈何地搖著頭:團里的編製已經滿了,調動的事還得放一放,千萬不要往心裡去,你先回去等著,有情況我們就通知你。」李雪健的雙手止不住地顫抖著,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他知道領導是安慰自己,他實在沒有臉面再回原部隊了。那段時間他整天恍恍惚惚,黯然傷神,眼睛瞅著屋裡晾毛巾的鐵絲髮呆。虧得北京有一幫朋友,今兒「八一廠」,明兒「總後」,還有個落腳的地方。朋友送給他一張飯卡,讓他白吃。白天李雪健騎車出去,去哪算哪兒,一是散散心,二是消磨時間。

  

  李雪健飾演的林彪

  有一天,李雪健在天安門廣場回來,帶著一身寒氣走進小屋,見桌上有一碗冒著熱氣的餃子,李雪健的心一熱,人在這個時候,最能體會關懷的分量。他知道這是劉敏送來的,他也知道細心的劉老師怕他難過,故而不留下來陪她吃。在吞咽了一天的冷風、吞咽了人生的又一顆苦果后,李雪健慢慢地吃下了這碗餃子。

  就在劉敏老師關心李雪健的同時,魯威老師也為他能留在北京四處「托門子」。魯老師打電話給空政話劇團領導:「這個孩子演習不成,但老實、厚道,幹個木匠活兒,當個電工,能行。」後來,空政話劇團招收學員,李雪健去報考,結果金榜高中。是魯威老師的「關係」起了作用,還是他的表演天賦征服了考官?李雪健至今也沒鬧清楚。但對幫助過他的人,他都很「念」。李雪健有傳統的「俠義」思想,好講個老理兒,「受人滴水之恩,當思湧泉相報」。多少年後,《渴望》導演趙寶剛受導演魯曉威之託,找到已經是大明星的李雪健,請他出演不是主角的男一號。李雪健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魯曉威是魯威老師的兒子,「宋大成」也因此成了李雪健一個典型的「報恩產物」。

  三

  剛進空政文工團,李雪健就擔任了學員班的副班長,後來分到了演出一隊,他表現是同批演員中最好的,除了認真學習業務外,他還學雷鋒做好事。誰家沒燒的了,他去幫著買煤,從樓底兒搬到樓頂兒;誰家沒吃的了,他去跑糧店、轉農貿市場,車座上馱著米袋子,車把上掛著菜籃子,外人還當他是炊事班的上士呢。每天晚上睡覺前把掃帚壓在枕頭底下,一大早就起來掃馬路。那兩年,「標兵」、「先進」、「積極分子」的榮譽獎狀李雪健沒少得。對有戲上的演員,他都「巴結」,人家排練,他在旁邊端茶、倒水。老演員魯繼先跟李雪健私交不錯,兩個人還是「酒友」,他每每在酒桌上向魯老師討教一二。

  李雪健有自己的心計,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等機會真的來了,得有本事抓住。終於,李雪健撈著角兒了。先演兵匪乙,沒詞兒。後來升到兵匪甲,有一句詞兒了。排《陳毅出山》,李雪健雖然還是跑龍套,詞兒卻又多了點。劇中演主要配角交通員的演員去中央戲劇學院進修,李雪健干過業餘文藝宣傳隊,模仿能力強,團里便決定由他來頂替,這也是自他從藝以來的第一部正兒八經的戲。《陳毅出山》要改拍電影,導演頭一個就相中了李雪健,說他像山裡人,樸實。結果別人最後都去了,唯獨他被棄之不用。李雪健像挨了一悶棍,躲在屋裡喝酒,自個兒跟自個兒較勁,憋急了還撕被子,這個內向的小夥子發泄內心的痛苦也只有這一招了。他羞於見人,整整兩個月除了吃飯就沒下過樓。

  

  1980年,空政話劇團排演話劇《九一三事件》。團里決定外聘演員扮演林彪,不巧的是那些候選人都在拍戲,無法脫身,而這邊又等不得,於是,副團長蘇克就建議讓李雪健試試。「蘇老太太在延安時見過林彪,覺得我有點像」。李雪健說:「我見機會來了,特別玩命兒。林彪的像讓我貼了一屋子,整天就琢磨他。走路琢磨,吃飯琢磨,跟得了『魔怔』似的。打早上5點鐘就起床,凌晨3點鐘才睡覺,讓林彪折騰得寢食難安。後來,我把頭髮剃了,眉也修了,排了三唱戲下來,導演他們也都認可了。」李雪健以他對林彪入木三分的刻畫、形象逼真的表演和淋漓盡致的發揮,征服了所有的人。法新社記者弗朗西斯•德隆從北京發出的消息說: 「扮演林彪的演員同這位前國防部長非常像,他刻畫的林彪是一個病態的有偏執的狂人,用假嗓子含著晦澀的威嚴的格言,引起觀眾一陣轟動。」

  三十多年後,李雪健當年所在學員班班長、原空政話劇團副團長張守義頗為感慨的說:「空政的很多演員都是靠影視出來的,唯有李雪健是靠本行(戲劇)揚的名,他確實有『絕招兒』。」

  這出話劇讓李雪健在北京扎了根,這出話劇也讓他得到了甜美的愛情。他和本團演員於海丹,從初戀到步入婚姻的殿堂,用了整整三年的光景,李雪健說:「這是我在軍營里最大的收穫!」記者在他們家的客廳里發現了這對著軍裝的文藝戰士的結婚照,李雪健說:「我們倆走到一起是緣分。你看名字,她叫海丹,我叫雪健。二十年前結婚時,劇作家王培公送給我們一幅字:『梅花雪中健,珊瑚海之丹。』簡單十個字,不光有我倆的名字,還有我們的追求和做人的準則的。」

  四

  1981年,李雪健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養育他的軍營,轉業到中央試驗話劇院。人雖脫下軍裝,但他那分隊軍隊獨有的情感,依然長存。每逢接戲,只要是軍事題材或是軍隊拍攝的片子,他從不討價還價,他認準一個理兒:「部隊是娘家,娘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有什麼好說的。」

  2000年,李雪健應總裝電視藝術中心的邀請,出演軍事題材電視連續劇《中國軌道》的男一號。這部16集電視連連續劇,涉及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主要表現的是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兩代軍事測控專家,他們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軍人,又區別於一般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奉獻是獨特的,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使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準確落入太平洋預訂海域,第一顆人造衛星定點成功以及太空搶救氣象衛星、完成「亞星」、「澳星」、「依星」等外星測控任務等等。

  在《中國軌道》里,李雪健飾演的衛星測控基地政委趙漢章,是全劇的「魂」。然而,就在李雪健全身心的投入拍攝的時候,他病倒了,必須立即到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可是戲又不能停,幾十口子人不能白乾呀。在拍攝最後一場重頭戲的時候,正是雪健治療反應最痛苦的時候。正式開拍那天,現場安靜極了,李雪健換好「八五」式大校制服,一連拍了幾個分切鏡頭,導演怕他累著,說可以了,但他卻連連搖頭說不理想。最後他說:「乾脆,你們把鏡頭跟上,千萬別停,我再來一篇。」

  《中國軌道》從籌備拍攝到播出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劇組負責人說:「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李雪健,就沒有今天的《中國軌道》。我心裡最清楚,李雪健不僅在劇中成功塑造了趙漢章政委——這位新時期軍隊政工幹部形象,而且通過從策劃到拍攝到播出的過程,充分展示他的人格魅力和組織才能。」正當《中國軌道》拍攝過半,那時候,劇組正在有條不紊的運轉,突然有消息從西安傳來:經四醫大診斷李雪健患鼻咽癌,需立即治療。當診斷書交到李雪健的愛人於海丹和他的表哥田壯壯導演手中后,他們非常冷靜。於海丹說李雪健前一段時間就有反應,有時鼻出血,有時嗓子疼,後來有感覺頸部長了個疙瘩。總裝備部的領導認為應該立即暫停拍攝,以治療為重,但是知夫莫如妻,於海丹說:「讓雪健把戲停下來治病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他的為人和性格,邊拍邊治的辦法他才能夠接受。」         

  李雪健的X光片帶到了北京腫瘤醫院,專家們建議他必須立即回京治療。2000年11月29日,於海丹和田壯壯飛到西安,做出兩條決定:一、李雪健30日返京治病;二、劇組於12月初專場北京,力爭做到治療和拍攝兩不誤。

  李雪健回京后立即去腫瘤醫院進行放射治療,醫生說要堅持拍戲必須在放療的三周之內進行,三周后只能靜養。12月4日,劇組全體人員返京。晚上開會,田壯壯提出了一切從李雪健身體狀況出發的拍攝計劃。以後的日子裡,每天上午,於海丹開車送李雪健去醫院治療,下午又把他拉到拍攝現場拍戲。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懂得,這樣做,李雪健承受著多大的痛苦,於海丹又承受著多大的精神壓力。看到李雪健日益消瘦的臉龐,日益疲憊的身軀,特別是治療中痛苦反應,看到他們仍在精益求精地一場接著一場拍戲,現場所有人員的心情是複雜的,既崇敬又心疼。到拍李雪健的最後一場演說的戲的時候,李雪健說話已經有些困難了。那天,導演指揮各部門精心準備,爭取一次拍成,因怕人多空氣感染,台下演員沒到位。李雪健把那段台詞說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底氣十足,哪裡像一個正在做著放療的癌症病人!可以說他是在用心血鋪就著《中國軌道》。

  是呀,這條軌道是他對軍旅生活的真情再現,也是他人生的又一次升華!(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